去年聖誕節前出清股票已經滿四個月心得

小弟9xx0點就開始一路往下買了、反正現在萬點已是常態
存股的心態往下買、撿便宜
雖然價差不重要 但是往下跌等於打折買3..4張送一張的概念

少賺總比沒賺好. 有位大哥說 等國泰金哪天26塊才要買、而且一次買好幾百萬 ,一次給他發財
我說那如果跌到30..29..28..27塊可以買嗎。他說 不行 一定要26塊
然後一次重壓、
例如說台企銀 股災前他說11塊要買、 跌到11塊他說10塊買
跌到10塊他說9塊買。跌到8塊的時候他說6塊買....結果就漲回去了
一張也沒買
這種人注定股災來了也賺不到錢啦


我是11..10..9...10..這樣一路買下去又買上來
8沒買
這波股災、他就選擇權賺了1..~2000塊,白眼翻到後腦勺
懶人國 wrote:
我爸也說不跌破5000點不進場
忍了12年了
每天看股票一直喊快跌
大跌就爽
結果到現在都還沒有開戶

再過5年,搞不好你會認為你爸是對的。

我老婆8000之後也忍了好幾年,
不過也沒差,投資一些外匯和定存,平均收入也有2.5%。
只比0050少1%而已。就算8年也不過少8%而已。
很多人在這個大多頭也未必能年賺2.5%。萬一未來轉空呢。

(不是有一個01的紅人,投資了好幾年,卻還是負數)
TAMALIKB wrote:
確實
受一樣的教育,同學拿同樣的資本去銀行貸款買地,自蓋6間豪宅,目前賣出三棟,身家已經上億了,每天騎重機享受人生。
我還在朝九晚五,房貸去年才付清,人生啊………

樓主腳踏實地掙錢,也很厲害。
想要賺快錢、大錢的,就要承受更大的風險,有一得必有一失。
你千萬不要進場

這樣台股才能奔到2萬點!!!!

拜託您了!!!!

happywork01 wrote:
再過5年,搞不好你會(恕刪)

0050的長期年化報酬有超過5%吧? 怎麼可能只少1%
而且現在低率時代要靠外匯和定存賺到2.5%比以前難
wus3412 wrote:
0050的長期年化報酬有超過5%吧? 怎麼可能只少1%
而且現在低率時代要靠外匯和定存賺到2.5%比以前難



有沒有5%應該是你要自己去找資料。
錢是你的,你高興就好。但我還真好心幫你找了。

-------------------------------------------------

以下是說給其他人聽的。
目前84元的0050扣除費用,未來要配3.5%不容易。
2012~2020沒有這波疫情,平均都還不到3.5%(2012+1~2019+1這8年平均2.84%)。這波疫情以後會更少。2020+1恐怕會不到2%。

其實前幾年,靠外匯和定存何止2.5%,只是我講話會自我打折,比較保守罷了。當然未來靠外匯和定存也很難有2.5%。但是收益往下修正的弧度會小於0050。
happywork01 wrote:
有沒有5%應該是你要(恕刪)

該去找資料的是你吧
請先去弄清楚年化報酬率跟現金殖利率的差別好嗎?
wus3412 wrote:
該去找資料的是你吧
請先去弄清楚年化報酬率跟現金殖利率的差別好嗎?

你質疑我說的那段話我有提到 "年化" 嗎? 你拿我沒說的來質疑我。
價差賺到的,也可以算入利息?聽起來就像基金銷售員說的話。

你是基金銷售員?還是聽多了這種說法,中毒太深。
如果價差也能年化當成年息報酬,那從2009年初用20萬買一口台指期多單沿路換單到2019年底,總共可以賺進220萬(含逆價差)。那期貨的年化報酬率到底要算幾%?

說股票有"殖利率"都已經是誤用了,一個誤用,兩個誤用...錯的也變成對的。
能定期(有期限)定額配息的才能稱為"殖利率"。就像債劵,未來1年.3年.10年裡都可以領到固定的利息,而且不損及本金。
台積電去年賺的今年配9.5元,9.5元不能稱為殖利率。因為那是之前賺的,不是以後一定賺的。未來幾年台積電沒有保證一定可以配息9.5元,而且也沒有明確的期限。

"殖利率"誤用也就算了。反正大家都這麼說了。
但是把55元漲到80元的價差算進去利率報酬,然後美化一個名詞"年化報酬率"。那以後如果跌回40元,那又要怎麼算?
TAMALIKB wrote:
12 年前不是有跌破...(恕刪)


你可惜了,12年前我領悟的比你多一點點
掌握半年的跌勢放空,賺的錢勝過你從4000點放到12000點,還不包括10年的時間成本,6倍? 太少了
這年頭還有人會把價差跟利息一起算,我也是醉。

利息是你不在乎價差以本金不動增加複利為前提(定期定額的方式),所以適合安全穩定的ETF或債卷,0050不管他明年配息如何,長期下來大家有默契平均就是抓3%,3%比起定存或目前市場上的儲蓄險來說,已經是CP值很高的產品。(前幾年的不算,現在金管會已經都停賣高利率的躉繳商品了)

更何況0050不會好,是還有哪支個股會好?如果要追妖股,根本不在安全投資的範圍裡。

我在農曆年前也出清手上的波段多單,選擇以期權參與封關後的行情,所有經濟指標都是公開的,你知我知,但市場不是你或我來決定。

跟隨市場做行情,同時規劃穩定資產與風險控管,才是投資金融的方式。

跌也能賺,漲也要賺,賺的還要變成不動的複利,單純看一個方向,光是時間價值就賠慘(當然,這是以有操作的人而言,保守投資的話只要守住通膨差就算贏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