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udolin wrote:文曄股本很大,不可能收不到30%,價差7.5%了,收不到30%可以壓身家了
〉〉〉我也在前陣子大...(恕刪)
針對大聯大公開收購文曄部分股權,前外資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貼文指出,應有四大觀察重點,包括德儀事件的作用、收購價格溢價幅度、後續談判以及合併綜效。
首先,德儀擬於明年底終止大聯大、文曄的代理權,而大聯大要公開收購文曄,陸行之表示,這是抱在一起取暖的概念,還是透過併購題材拉高估值?
其次,不同於國巨併購美國Kemet,以及大聯大過去幾次合意併購,陸行之認為,在台灣敵意併購的溢價幅度這麼低,成功機會老實說不大。
第三,陸行之說,大聯大目前手上只有98億的新台幣現金,宣布要買270億元市值的公司,只能買36%,感覺大聯大是要先買一些股數,再逼著文曄上談判桌,改成合意換股才是最後手段,要不然就是大聯大已經透過私下合作,找到檯面下合併文曄的夥伴
最後,陸行之提到,海思因為先前矽品被併購,不斷加大扶植長電,台灣兩大半導體通路商合併,是否能通過中國的反托拉斯法,是利是弊還要繼續觀察。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170549
註:各位股市前輩,本則新聞中,所謂"改成合意換股才是最後手段",這是什麼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hiwin wrote:
今年先買了一張要長期投資......後來出現利空在評估要不要低點再買,35時考慮了很久沒下手@@
這一波感覺應該要先出場看看後面的進展阿
感覺怪怪的,35元沒買文曄而買42元的.文曄我也是長期的持有者,其實是被套牢.
文曄跟大聯大我都有.之前我認為文曄eps比較高,所以股價應該比大聯大高.所以
之前當文曄股價比大聯大低時,我就會把大聯大賣掉換文曄.結果後來文曄張數愈
來愈多.記得前年文曄有以38元現金增資一次,當時運氣不錯有中籤1張(當時價差高,
印象中有超過5千以上).拿到增資股票1張後馬上賣掉賺差價.但去年下半年後,文曄
走下坡,也是慢慢買(希望把成本壓低).之後覺得文曄不太會動,同時配息率不高.就停止
購買.等到德儀代理事件後,也是35.9(我是當天長黑事先掛單,不知道會跌這樣多,結果成交.)
當天再買34.8(沒想到會到跌停,真吃驚),再來我想買價位是低於33,因為有套牢才會想買
股票.所以常常聽人家說某股票到某個價位就要買.結果常常到那價位還是不會買.對吧!
大聯大我的理想價位是37以下觀察,破36閉著眼睛進去買.可惜最近都沒機會.而且
大聯大的振幅不大,最多到43.x(去年是這樣),前年比較好有到46,反正就是37左右觀察,
43賣股(大聯大的操作).大聯大的好處是配息比較大方,文曄這方面比較差,本來決定文曄
如果有回本就全賣掉換大聯大,結果碰到這次大聯大要收購文曄,這真是跌破眼鏡.但是也
是好機會可以出清文曄(除非配息開始大方).
股票操作我個人是分批買進,降低風險.出貨也是.有時你會注意到,自己賺錢的總是
那幾隻,賠錢的也是.所以我都買我會賺錢的股票,因為跟自己比較有緣吧!
hiwin wrote:
不是哦......我...(恕刪)
還買過12.x的緯創,就知道我套牢的多慘了.
緯創我是認為28左右應該是高點了,之前都是到
28.x至於3x元的緯創我是經歷過,但是我不會買.
我都是等有投資價值才買.所以這次的印刷電路板.
華通,欣興根本沒買半張.華通之前從5x跌下來到20
初頭.我還是沒買.因為業績沒我想像的好.
豐藝配息很好,我也有買.增你強之前我也有,但是
真的17盤很久,我受不了就賣掉,後來噴到20多元,我就知道
我跟增你強無緣了.
自己設定好,哪些股票要賺波段,哪些股票要賺差價就好.
比如這次塑化股的華夏就少賺一波.記得這次有
波段的前一次,也是從22.x跌到17.x. 當初我看財報
eps及營收都不錯,就跳下去買18.x的華夏,22.x出掉.
但這次華夏從22.x到18.x是獲利衰退很多,所以這次
華夏掉下來就沒賺到這波段.可能是太保守緣故.下次
華夏就要18.x就開始注意了.真是可惜.
ps.我還持有聯強,前3季eps也還不錯.但是股價就是不會
漲.之前聯強上一波有吃到甜頭.從39元慢慢漲到47吧,
那波就慢慢出有賺一些.反正就是等吧.有業績的股票.
跌愈多愈好.這樣花少錢可以買到高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