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01 wrote:
查理 · 孟格
世界上有很多愚昧的賭徒,他們遠不如有耐心的投資人。
當你還未看清世界的本來面目,便只能透過扭曲的鏡頭來判斷。
你很聰明,但我是對的。...(恕刪)
你落入平均值的迷思了!
你不能設定所有的股票年化報酬率都是9%,更不能設定所有的房產年化報酬率都是3%。
假設台灣50年化報酬率9%,台積電可能是15%,宏達電可能是-10%。
房地產也是,若年化報酬率平均值是作者所提3%,那雲林老透天就是-2%,汐止50年老公寓就是3%,大安區老公寓就是5%,但是如果是要北市、新北蛋黃區的新成屋,可能就是要15%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買不起房、換不起房就是追不上年化報酬率,住著3%的老公寓當然追不上15%的電梯新大樓,投資9%的台灣50也是追不上15%的新大樓,但是買一些50年的老公寓還是可以的。
為什麼新大樓要15%的年化報酬率才追的上?
一堆人炒股年化報酬率都是20%以上,買15%的房子很便宜啊⋯⋯
國巨的陳董不是買8間文華苑?
年化報酬率20%對他來說不是很容易?
簡單來說
資產能年增20%的人,就能住20%的房子,資產只能年增3%的人,就只能住3%的房子,而每間房子的年化報酬率不同,不能用平均值計算。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個人積分:2735分
文章編號:86955412
裝潢個60萬其實就很有建築雜誌般的設計質感了
外加一台23年老福斯,國內外股票資產現值約4600多萬(美台個股+VT+美債)
緊急醫療金約300萬(這都救不回也代表身體狀況極差也無須留戀人世了)
每年大概帶來200多萬股利,去年景氣差今年保守預估還是有約170萬可花
今年解封後已飛去二個國家了,前幾天旅展超多人,看不出台灣景氣不好
這次旅展又買了三個歐美行程(單身團費住宿單人房會比較貴)
自助旅遊不適合慵懶的我,光行程規劃地圖拉車跑馬就累死了
房子對我來說,只是個睡覺、盥洗、追劇打電動的小天地
認同灰狼大對自住房的定義,但有家庭或投資的當然想法不同,也都尊重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