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995年:市场规模小,不具备参考和可比价值,呈现“四涨一跌”。以下从1996年起,统计年前及年后各5交易日:
1996年:525.41—552.94—574.13,年前单边上涨,年后大涨后回落。
1997年:953.92—964.74—1017.13,年前小幅横盘上扬,年后先抑后扬宽幅震荡。
1998年:1215.43—1222.91—1236.24,年前一阳收四线,年后大幅高开回落。
1999年:1126.40—1090.09—1132.36,年前四连小阳加一大阳,年后继续延续年前走势。
2000年:1465.08—1535.00—1668.09,年前持续上涨,年后继续大幅上涨.
2001年:2104.75—2065.61—1956.97,年前大阴和小阴夹3小阳,年后大幅下挫连跌四日.
2002年:1485.77—1506.61—1502.57,年前横盘震荡整理,年后小幅冲高回落。
2003年:1460.53—1499.81—1510.95,年前小幅上扬,年后横盘整理。
2004年:1581.47—1600.43—1685.16,年期两阳夹三阴走势,年后大幅走高。
2005年:1213.67—1269.00—1309.28,年前大阳拉升,年后继续大涨。
2006年:1223.35—1258.05—1282.66,年前延续上涨,年后高位震荡。
2007年:2730.39—2998.47—2831.53,年前大幅上扬,年后长阴下跌。
2008年:4457.94—4599.70—4664.30,年前大阳上涨,年后小幅上扬。
2009年:1954.44—1990.66—2181.24,年前小幅震荡上扬,年后大幅上涨。
2010年:2939.40—3018.13—3051.94,年前五珠相连,年后先抑后扬。
2011年:2677.43—2798.96—2899.24,年前大幅上涨,年后延续年前大涨势头。
2012年:2244.58—2319.12—2330.41,年前大阳上攻,年后宽幅震荡小幅上扬。
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1)节前处于高位箱体,节后往往下跌;2)节前处于强牛上涨过程中,节后往往继续维持强牛上涨趋势不变;3)节前处于大跌后的底部,节后大多展开大行情。所以节后行情应该不会太差!
但漲幅不高
呈現鈁錘壓縮形態的盤勢
日K也收了標準的十字線
再再突顯明天是表態的重要關鍵
今日盤勢猶如被多空力量相互壓縮到極致的彈簧
明天隨時可能彈向任何一方(不管是往上或往下)
雖暴出"天量"
但我之前說過
這是必然的結果
去年M頭中最關鍵的兩根長黑K
2444-2478 (成交量1.58E) 去年2/27長黑K
2382-2476 (成交量1.8E) 去年3/14長黑K
無今天1.68E量的出現何來攻高的量能呢
所以明天的關鍵在於出量上攻
不滾出量
很難站的穩2478的價位關卡
資料也顯示QFII與社保基金目前持股位於高水位
因此目前的資金動能須由新增加的QFII額度、大陸本土機構法人及大陸散戶的進場來近一步推升
但也要提防法人的提前獲利了結
但我想再遇期會有更多QFII額度來搶奪這塊大餅
已佔先機的QFII會先獲利了結嗎??
我想它們會先思考是否以後須用更高價追回..??
PS: 有網友PM我關於0061及其它陸股ETF的倉位轉換問題
其實個人重點還是在於上證的走勢
之前有發表過對0061的看法
但的確目前對0061沒進一步的追蹤研究
但0061目前的折價狀態是否也間接暗示了某些事情呢?
為什麼捨不得早一點換股
請檢視個人當初買入的理由
再理性的思考看看是否當初買入的理由已不存在...
金融操作中
必須"合邏輯"的思考並有所取捨
否則這些問題對於個人會猶如夢靨揮之不去
個人建議如下:
006207與0061性質較相近
但無可否認目前006205 006206漲幅較可觀
可平均持有006205 006206 006207
但006205較無滑價風險
因成交量相較大
隨著A股持續上漲,前期抄底的外圍資金開始暫時回撤。香港上市的4衹RQFII-ETF溢價率較年初時已大幅收窄,相關權證同樣明顯出現資金外流跡象。
在銀行、券商等大盤藍籌股的帶動下,近來A股市場節節走高,上周五,上證再次創出新高,收盤達到2419點,4衹RQFII-ETF在港交易價格同樣創出上市以來高點。不過,與此同時,幾衹RQFII-ETF的價格較資產凈值的溢價率卻有所收窄。
港交所數據顯示,至2月1日收盤,在香港最受熱捧的南方A50(02822.HK)和華夏滬深300(03188.HK)的溢價率分別收窄至1.40%和0.99%,易方達中證100(03100.HK)的溢價率僅0.55%,而嘉實MSCI中國A股(03118.HK)則更是首現折價,折價率為0.09%。
而去年12月底,南方A50和華夏滬深300的溢價率還分別有3.59%和1.11%,在1月3日,上述兩衹ETF甚至還曾分別創下高達8.05%和5.46%的溢價率,嘉實MSCI中國A股在1月3日的溢價率也曾達到3.04%,易方達中證100亦曾有3.27%的溢價率。
事實上,就連在香港市場上市時間較久的另一衹合成A股ETF──安碩A50(02823.HK)──溢價率也已從去年底的7.14%回落至4.42%。
與此同時,挂鉤上述ETF的衍生權證也在近期出現資金流出跡象。根據財經智珠網數據,過去五個交易日,安碩A50認購證共有6372萬港元資金流出,南方A50認購證和華夏滬深300認購證亦分別有3780萬港元和2780萬港元資金流出。此外,安碩A50的沽空金額亦連續數日達到市場高位,1月30日,安碩A50沽空金額達到全市場沽空總額的15.17%,後續兩個交易日沽空金額下降至大約8.5%,仍是全市場最高。
對此現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RQFII-ETF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前段時間A股持續上漲,因此有部分短線投資者外逃套利,造成A股ETF溢價率收窄。不過,長線投資者仍然看好A股市場,並不意味著資金轉而看淡A股。至於衍生權證資金流出,同樣是因為A股持續上漲,部分資金流出套利,而且權證上漲空間有限,成本亦有提升,所以也有部分投資者在觀望。
法國巴黎銀行零售衍生產品部董事郭小菱同樣認為,現在投資者的態度有降溫的跡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股漲幅已經很大,近期又頻創新高,所以有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
ohiosteven wrote:
(轉自新浪財經2/4...(恕刪)
追蹤近十日0061的籌碼
發現一件之前個人推估過的事情..
法人似乎如推測從初級市場贖回基金
因0061存在逆價差
法人把貨到還給元大寶來??
因這十日主力買賣超賣單與買單不成比例
ohiosteven大你怎麼看.....
贖回的額度是否會註銷股本
還是等待其它法人進一步認購
還有好像沒有006206"確定"獲增QFII額度的消息...
不知ohiosteven大的消息來源是??

轉載自新聞:
例如,元大寶來投信在原先取得的QFII額度運用方面,其中7,000萬美元額度用於元大寶來上證50ETF,另外3,000萬美元額度用於旗下6檔基金,投資標的涵蓋中國股票與基金,元大寶來投信去年11月28日也向中國外匯管理局送件申請追加QFII額度,申請金額為3億美元。
PS:
相對於006206 0.7E美元的QFII額度
006205 2.5E美元似乎更有誠意多了
難道006206部分股本額度用於期貨是為了不佔用到0.7E的QFII額度嗎?
又收十字紅K
最近上證屢收十字線
但盤中價格屢創新高
多方雖不積極作價導致成交量萎縮
但這也意味著似乎賣壓也不沉重
大家節前觀望氣氛濃厚
但盤中偶有拉高指數吸引潛在賣壓趁機獲利出籠的味道
惟有如此
才能最不費力氣來清洗高檔浮額
最近幾日上證都未表態
應是消磨潛在賣壓的最好方式
陰陽線中
若屢收十字線
那十字線轉折的代表涵義便不可靠
但換個邏輯思考
這也代表上升趨勢仍會延續
剩最後兩個交易日
上證"可望"會出現紅包行情上攻2478
若幸運地攻克2478
那節後有兩會政策利多加持之下
2478很有可能反而會成為強勁支撐
但這畢竟只是個人推測...
還是邊走邊確認
至於可能的回測支撐
目前5MA 10MA都有守
暫等5MA 10MA 失守再來推測也不遲
PS:今天0061約有13000多張額度向元大贖回
看來0061的流通性可能有逐漸下滑的疑慮
收入倍增綱領國務院釋利多
大陸官方有關收入改革分配的行動綱領出爐,在完成城鄉居民收入倍增和縮小貧富差距的目標下,提出包括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取消對外籍個人個人所得稅優惠及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還有嚴控政府預算和公費支出等多項配套,屆時中央和地方都須配合貫徹。
新華網報導,大陸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提出未來將研究發布部分行業最低工資標準,針對私人企業推動工資及體協商,至2015年,勞工團體協約的簽訂率要達8成,期解決某些行業工資過低問題。
《通知》針對富人族群也特別提出「加稅」措施,宣稱將在適當時機開徵遺產稅,並將完善地產稅和調整奢侈稅,同時對個人所得稅做到「應收盡收」;此外,還要擴大資源稅徵收範圍,提高資源稅稅負水準。合理調整部分消費稅的稅目和稅率,將部分高檔娛樂消費和高檔奢侈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
《通知》也對全民釋出利多,表示要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十二五」期末,對於基本醫療保險內範圍,醫保基金支付水準達75%以上,縮小實際費用和報銷比例的差距。
陸提收入倍增計畫,A股大爆發
日本60年代初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啟動日股近半甲子的黃金年代,日經指數歷經29年上漲28倍的超級大牛市。如今大陸官方也要啟動類似計畫,專家指出,大陸現階段很類似日本當初情景,A股大爆發的投資機會指日可待。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國民收入倍增計畫」觸發日本經濟的黃金年代。計畫規定到1970年GNP(國民生產毛額)較1960年度翻一番,實際結果是增加了2.12倍,日本工人的工資指數增長了近1.7倍。
日人生活文化提升
日本國民生活和社會文化指標大躍進,收入全面提高,逐漸形成接近1億人口的中產階層,消費服務業也開始加速成長。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投資策略研究主管陳文招說,在「國民收入倍增計畫」支援下,上世紀60至70年代,日本股市理所當然地大漲。70年代,尤其是1973年至1975年間,市場出現較大調整,但1976年後日本股市又重進牛市直至1989年;而80年代中期之後的股市上漲,則和當時日本金融自由化改革有關。
資料顯示,1960年12月31日日經225指數最高為1356.71點,1970年12月31日最高為2534.4點,10年上漲86%;而1989年12月29日,日經225指數漲到最高點38957.44點,29年上漲28倍左右,造就日本股市的超級大牛市。
成功推動要靠改革
陳文招指出,現階段大陸工業化的發展歷程和日本二戰後情況相當類似,很多方面都可借鑑,其中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有機會重演日股爆發的歷史。
不過,陳文招也提出警告,大陸成功推動「居民收入倍增計畫」的條件是必須進行改革,且要避免日本經濟90年代「泡沫破滅」的情況再現。
小 靈 通
陸版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
中共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完成國內生產毛額(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倍增的目標,旨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及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將透過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城鎮化及實現創新驅動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