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威 wrote:專注高效單晶PERC電池量產,這使得新日光總產能從2,200MWp降至約1,000MWp...(恕刪) PERC電池轉換效率高,是目前市場主力產品,因為設備汰換的原因,全球產能還沒開出,且製作PERC電池,其中有些機台要重複跑,導致產能會降低40~50%,但毛利率遠高於原本一般單晶及多晶,
Pushsusu wrote:已經發展太陽能+儲能系統導入一般住家(電池跟洗衣機差不多大小)未來儲能這點可以改善的話,取代基載能源就指日可待 你說的這個就是重點綠電要可以順利發展配套就是要有儲能的電池組合西屋的核電廠最近宣告破產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發現現在全世界發電的趨勢是改成分散式電網而不是像以前由政府發電然後用高壓電往配送以後是每個公司 每個社區自己有電網然後從綠能發電簡單的說以前發電是server-client以後的發電是p2p多出來的電力在賣給電力公司應用
我覺得臺灣不適合作太陽能,只有大陸有資源(矽原料與市場)與人力低廉的國家(越南泰國),因為根本沒技術門檻,所以剛從太陽能登出!唯一的希望可能也落空,第一:發展高效Prec 單晶,單晶原料被中國大陸綁住,因為做當單晶原料需要低廉的電費,但是台灣電費比大陸或其他國家還貴,而且台灣沒有作大量單晶原料廠商所以一定被大陸綁住,貨源與價格會很不穩定,且很多廠商家已經去第三地發展,避關稅與人力成本;第二發展模組台灣競爭力不足人力又貴,模組適合發展在人力低廉的地方,所以總歸一句台灣根本不適合發展太陽能產業,而且我覺得全部會倒閉只是看大家能夠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