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心潑人家冷水, 還是老話一句, 要正視 ETF 的副作用

hsuing692 wrote:
若是新的ETF資金進來,是否就必須要追漲高的個股? ...(恕刪)

就0050而言,唯有法人在初級市場的申購,才會增加0050的單位數。

而法人申購不是拿現金來買,而是拿股票來換0050單位數。
也就是說,法人想要得到500張的0050,要自備:
8696股的台泥+5682股的亞泥+............+58832股的台積電+............。
拿這一系列的股票來換500張0050。(如圖)

所以,0050不需要進股市買股票。



上圖來源: http://www.yuantaetfs.com/#/Orders/1066
happywork01 wrote:
2017/12月1366億比同年5月424億多了900多億。...(恕刪)


我查基智網是 407.81億。(2017/12/31)

ayz847 wrote:
我查基智網是 407...(恕刪)

您好!

因為沒辦法查到元大本身或期交所資訊,都是網站消息。
所以我也暫時用保留態度。
至於第二個畫面,0050規模不進反退,當時是有聽到傳聞。但確實數據也不能肯定。

為何這個規模資訊那麼不易取得,是否是變動太快?
ETF本應是穩定的投資工具,可是現在大家都拿來短進短出。
您之前問我還有何看法。這就是真正的隱憂。

ETF是好東西,但是還是很新的產品。
就像水一樣,水是寶,不能缺,但是太多水時就容易變成傷害。
像是期貨和選擇權也是,太多被動的期貨和選擇權交易如果與現貨不成比例,也就是災難。可輕易地挾現貨操弄期貨或選擇權。
happywork01 wrote:
因為沒辦法查到元大本身或期交所資訊,都是網站消息。

官網有。在這裡
下圖紅框:(基金淨資產就是基金規模。2018/02/21為407億。)


happywork01 wrote:
可是現在大家都拿來短進短出。這就是真正的隱憂。

沒錯!這也是指數基金之父─伯格先生,不喜歡ETF的主要原因。
1. 指數基金跟ETF同樣是隨大盤而漲跌。
2. 但是台灣基金投資人也是習慣短進短出。(當然沒ETF那麼短)
3. 其實很多股票投資人也是習慣短進短出。(當沖、隔日沖)
4. 隱憂的是人的習性,而不是工具。(刀可以殺雞,也可以殺人。)
數值我改過了,感謝。那我們繼續對話。
兩人都是股市的老手了,其他方面很容易取得共識。
現在就剩下兩點。

您認為當股市慌亂時,0050(其他ETF並未甚解,所以只舉例0050)不會助跌。因為散戶之間的買賣是在一個封閉空間,所以不會影響到大盤。

前幾篇awere大 提出綠角的"ETF的套利機制"。正好可以用上。
如果今天大盤跌了近百點。引出一群散戶恐慌,大量殺出0050持股。會造成股價大幅低於淨值。
如果這個價差讓法人(其實所謂實物交換的法人,元大本身就佔多數)覺得有利可圖,就會進行贖回。
如果下跌只是短暫,隨後再交換回來。如果感覺有長期趨勢,法人就會在市場賣出股票。如此蛋雞相生。
所以我個人認為,即便是散戶在封閉的0050大量賣出股票,依然可能助跌股價。

您比我會查資料,何妨查一下,這15年來,0050規模的變化。除了散戶,法人賣出去的說不定更多,否則規模怎會縮小。

'-------------------------------
另外您說51名拉到40名難度很高 (我只懂皮毛,確實還以為50名內就可以)。

可能沒那麼困難。沒必要找51名的。
一,拉抬還未入榜的首位(41名、42名?)呢?
二,將入榜的首位(41名?)拉到40,同時放空榜內的最後一名(51名?)呢?
三,砍殺並放空還留在榜內的最後一名(59名?)呢?
四,砍殺還留在榜內的最後一名(59名、58名?),同時買進還未入榜的首位(50名?)呢?

應該不難,如果很難,成分股不就數年不換。
一般而言,散戶殺出0050,是對台股整體看壞,不是只對那50檔股票看壞。
當看壞時且真壞時,50檔以外的中小型股,可能跌更慘。(漲時重勢跌時重值)
事實上,大勢是否變壞,法人的看法與作為比較重要,也比較有決定性(影響力)。
螞蟻搬象,對小型股、冷門股或有可能。對大型股、權值股,那只是說說而已。
當大盤真變壞,有沒有ETF都會下跌。也不能把下跌歸咎於ETF。

世界第一檔ETF出現在1993年,台灣第一檔是2003年。
在ETF問世之前,股市早已存在。
1987年股災 道瓊指數 最大日跌幅22.62%
1929年股災 道瓊指數 最大跌幅89.05%
1973年股災 香港恒生指數 最大跌幅91%
1990年股災 台灣加權指數 最大跌幅80%
這些,可都是發生在ETF問世之前。

至於直接進入前40名的。
從0050成立至今,似乎只有台灣高鐵此一特例吧。(不確定?)
但,台灣高鐵應該也不是某些主力拉抬所致吧?
我寧可放大法人的影響力,不願誇大主力的能耐。
特別是對大型股、權值股。





happywork01 wrote:
不論是兩種方式的哪一種贖回,它確實會縮小。縮了400億。


有的時候,有故事性敘述的話,直覺上的思考很容易就掉入陷阱。。。。。

像我,聽到起火了 暴漲暴跌 彭老警示 見好就收
就覺得真有羊群效應。。。。。還寫了一堆


事實上
1.很多羊早就跑了啦。。。。 :)
圖中最高0050規模接近150萬單位,到現在只有50萬 --


2.有很多聰明的"羊" --
就持有10張以下的人來看
$56時 - 有10萬人
0050 越漲越賣
到 $84.9 -- 7.46萬人
最近跌下來 再低接
79.1 -- 8.89萬人

這是像有羊群效應嗎? 哈哈





這是叫做:



(掉入了陷阱 自以為是很優雅地拍拍屁股的灰塵 再假裝一下自己知道很多東西)
謝謝各位同志、前輩的熱情回覆! 小弟才淺也不夠專業,但就只是寫較白話來示警,希望股友們減少受傷! 還有台灣50不夠代表全世界投資人對於ETF追捧,這國際股市早已全球化,如果把股票市場當下遊品牌來看,那上遊中國世界工廠的轉型問題,才是未來黑天鵝的指標!
happywork01大大,

無意冒犯。

happywork01 wrote:
一檔只問股價不管基本...(恕刪)


我看的出您對ETF已有相當的認知,僅有局部的誤解,
ayz847、pigstand這兩人對ETF的認知已經十分精準。

台灣50其實進入前40名調整是正確的,但是台灣50被剃除的成分股會進入中型100的成分股中(當然規模大不相同),

ETF並非推升股票漲跌的主因,這是90%投資人對ETF的誤解,
反之,推升ETF漲跌的是個股,是每一位投資人、法人購買、賣出個股,進而影響ETF淨值的升降。
(但散戶很難影響ETF的「規模」,很多都500張交換單位起跳。)

有些規模大的法人(如外資)同時持有現股、期貨,又或者政府基金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時,
為了護盤、為了止跌或拉升股價,會直接在市場買進、拉抬個股,
但在賣出時,為了避免損及絕多數投資大眾(ex散戶)的投資利益,上百億資金賣權值股會造成強大賣壓並讓股價下跌,
都會」將現股跟元大投信轉換成台灣50(0050)的ETF單位數,才在市場上賣出,大幅降低對台股現貨市場的衝擊。


別忘了..etf不是都像臺灣50 etf一樣都是持有現股

有不少etf單純持有期貨來複製指數走勢!

另外..股票型etf周轉率是全體股市的10倍!!!!!!

每個etf都等於一個交易所的概念,這麼多交易所,良莠不齊,還天真地以為每個都像台灣50一樣守規矩

美國sec根本沒有辦法約束etf..監管機制不明, 後續etf會有更大的爆點, 引爆更大的波動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