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標普500(對數)由(對數)這張表可以看出,標普500的指數很高,但它總是不斷的創新高,請不要怕高。60年來,標普500最大的跌幅發生在2008年的金融大海嘯。說明:下圖是將Y軸取對數而產生的圖表。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消除視覺上的錯覺,達到相同的漲跌幅有相同的視覺效果。例如:從10點到100點共漲了900%,從100點到1,000點也漲了900%。不過在視覺上,上圖中100點到1,000點看起來漲得更多,而在下圖中,兩者的漲幅看起來都一樣。
n8362995 wrote:這一張比較能看出長...(恕刪) 是的,S&P 500是觀察美股好的指標,從1982年至2000年算不算是個大多頭?美股長期(幾十年時間)一直上漲,雖然中間有修正下跌,但最終一直創新高,那台股呢?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如果還原息值,其實也已創了1990年初的12682高點.
其實 股票到最後 真的是心態問題 當然不可否認 長期投資 定額定額的存股 都能降低投資風險可能會說 存股的人 賠了資本 賺股息 有意義? 當然有意義會存股的 都在創造自己的被動收入而已 資本根本不是他的考量 反而 因為他們長期投資方式 讓自己出現一個結果 最低均價 懂得人就知道他有沒有賠了每個產業 也有高低潮 低點只是變成買的張數變多了 撐過去就是你的 (前提公司本質很好 從財報就能看出來)每個投資者 都會經歷 慾磨練 這是人性 看開 就只是單純的數字短期 常常會讓自己失去判斷能力 因為掌握資訊太少了 到最後只能認賠殺出我身邊有在玩股的 除了投資股票 還會投資 房產收租 太陽能板收電 敖越久就是你的 都只是在創造被動收入而已在旁人眼光 都覺得真的能賺? 都沒想說 複利長期的效果甚至金融海嘯 他們也沒退出 反而等待時機 讓自己資產翻倍成長 心態就佔了很重要成分了 已經沒什麼技術可言 單純數字遊戲
Adfn wrote:基本上就算除權息卷商有紀錄,但卷商還是無法正確算出客戶成本,當然也無法正確計算出客戶是否賺錢,原因我就不想說了。 沒錯, 像我手上就有當年剛入電子業時獲得的員工分紅配股, 那成本要怎麼算連我都不知道, 雖然已離開了公司另謀他就, 但原公司也本本份份地一直經營與分紅, 我在那些員工分紅上拿的股利累積那麼多年也不少, 券商軟體上寫的根本不是什麼可以參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