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光大證劵下單烏龍事件
光大證券內部人詳述烏龍細節:源起台灣團隊測試投資模型
8月16日,星期五,一周最後一個交易日,因光大證券(601788.SH)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獨立套利失誤,引發一場軒然大波,足以令市場銘記。
“平淡、焦灼、回落、二次爆發,再回落,歸於理性,這4個小時就像一出折子戲,一場虛無縹緲的夢,但卻直生生的發生了。它來了,排山倒海;它去了,滿地殘骸。”有業內人士如此感慨。
目前,光大證券相關核查工作仍在進行,未向外界披露結論。當晚,本報撥通涉事部門負責人楊建波了解有關情況,對方聲稱其本人不在,隨即掛斷電話。
但經多方調查,本報記者獲悉這次烏龍背後數個鮮為人知的細節。
測試台灣團隊投資模型
16日下午,光大證券公告稱,公司策略投資部門自營業務在使用其獨立的套利系統時出現問題,似乎表明套利交易烏龍為系統問題所致,不存在人為過失。
而目前有關光大證券烏龍背後的原因有系統問題、技術操縱失誤等多個版本的猜測。
知情人士則向本報透露,把買入股票數量由萬股誤操作成萬手,只是導致市場異動的表面原因,其實背後還有更大烏龍,這筆套利交易並不是光大證券的真心操作。
真實的情況是,8月16日上午11時許,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對其內部台灣團隊開發的投資模型進行測試。由於忽視了測試環境為實盤交易系統,加之測試時,把擬買入3000萬股誤搞成3000萬手。
“該部門的交易團隊成員由來自台灣的人士組成。由於大陸股市和台灣市場每筆股票交易數量單位差異,光大證券原本模擬測試交易變成實盤買賣,實際交易數量被無形放大100倍。”知情人士如此描述烏龍產生的真實原因。
具體情況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擬購買3000萬股50ETF,每份約1.64元,錯下單為3000萬手,此舉引發ETF基金自動購買成分藍籌股及其他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迅速跟進,銀行石油等大藍籌瞬時漲停,指數旋即大漲。
本報記者獲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模擬交易測試下單金額230億,實際成交72億。涉及股票150多只。這一結論已被公司寫進上報證監會的自查報告。
知情人士還告訴記者,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是撤銷原金融衍生品部後成立的,原來的人馬部分離職,部分到了公司資產管理部,部分在策略投資部供職。目前,該部負責人楊建波是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金融學博士。
他2004年加入光大證券,2005年11月,首批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交易所權證創設等活動,並負責光大證券備兌權證系統的開發及衍生品業務平台的建立,曾在保德信集團接受衍生品業務培訓和見習,號稱為華人金融經濟學者裡最早運用GARCH、GJR-GARC、ECM等模型,對中國及世界資本市場的波動率集群效應進行分析的研究人員。
不過,據透露,楊在光大證券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十分融洽,當初在策略投資部總經理進行群眾民意測評時,得分只有45分,後來,公司高層力排眾議其才當上部門總經理。
烏龍之殤
儘管光大證券將擬買入3000萬股操作成買入3000萬手已為眾人所知,但對為什麼會在實盤交易系統上進行模擬測試多數人還是不甚了了。
“光大證券如此操作,相當於實戰演習誤將實彈當成空包彈使用。其實際風控水平由此可見一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另一位熟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實際交易操作的專業人士指出,“光大證券的烏龍不可能是系統本身參數設計出現大問題,主要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失誤”,他透露,該公司策略投資部的套利系統根本沒有納入公司的中央風控系統。
對此,知情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證實,“套利交易屬於高頻交易,納入公司風控系統後交易時需履行內部審核手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交易效率。”
在這位知情人士看來,策略投資部在實盤交易系統進行投資模型測試,除相關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與套利系統缺乏必要的風險監控有關。
本報記者調查過程中,曾有業內人士對光大證券下單金額230億之說不以為然,認為中信證券(600030.SH)自營規模有300億,海通證券(600837.SH)有150億,光大的規模不可能超過海通。
本報記者從光大一位中層人士處獲悉,目前券商自營賬戶並非保證金賬戶,而是信用賬戶。光大自營盤實際佔用的資本金規模並不大,但考慮到股票質押融資,可動用資金的規模可能在100億以上。
該中層人士強調,“現在監管部門對券商自營賬戶信用保證金槓桿比率沒有明確規定,交易時可任其下單,只要收盤後結算把資金湊齊就行。”
這不僅一語道出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之所以能無限放大交易的秘密,而且意味著個案之外,或許整個券商自營投資都存在風險監控盲區。
“烏龍單成交後十分鐘左右,引發大量程序化交易的資金跟風買進,把大盤推高約2%。T+1交易制度下,買入資金無法當天賣出,如不能及時對沖就會損失很大。這也是程序化交易的弊端,值得吸取經驗。”業內人士分析表示。
據業內人士分析,監管部門應會處罰相關責任人,並很可能對全證券行業量化投資等創新業務進行從嚴整頓規範。
數據顯示,光大證券的全資子公司光大期貨,前日在股指期貨上的空頭陡增7023手,價值逾48億元。
有傳言指,錯誤交易可能導致光大證券出現近7億元的浮虧,但當日下午在股指期貨上做大量空單對沖,結果盈利34億。
據前日A股走勢,若光大證券動用了70億元資金(根據兩分鐘內成交量78億推測)在漲停價上買入大量藍籌股,隨後股價大幅回落,從上證50指數最終跌0.15%的幅度測算,錯誤交易可能導致光大證券出現近7億元的浮虧。
不過,雖然A股交易不能撤銷,同期投資者如果判斷股指將回落,則可以在股指期貨市場上做空獲利。有投資經理認為,如果光大證券是在中午知道自己出錯之後,就很快採取了在期指上賣空的策略鎖定虧損,還有可能將現貨市場的虧損全部對沖,甚至可以因為空頭頭寸大過現貨而獲利。
sphenoidarthur wrote:
上週的烏龍指事件其實...(恕刪)
今天上證未回踩30MA即獲得支撐
並受制於60MA
多條中長期均線壓制著指數
但8/16的長上影線"或許"能成為撐竿跳的桿子
跳躍這多條均線
因為若讓這光大證劵鉅額的期指空單獲利
對政府當局 對光大證劵都很難收尾 易激起民怨
且光大證卷已表明 已購入的股票部位目前不會拋售
期指空倉部位則任由"自主平倉"
說不定會成為眾人"嘴上肉"
大家都伺機咬一口 (光大空單的平倉或許是那一根竹竿 ?)
一些本來在其指作空的部位
在當天被莫名的強制平倉 打亂了步調
在還沒獲得賠償前
再積極作空的可能性不明
況且作空的"聰明資金"應該也會考慮到上述我提到的重點
不敢輕舉妄動
指數若下行 30MA的支撐尤其重要
若失守 變相也失守上升通道的下軌
轉為弱勢
中期轉多 先看2269的中期下降趨勢線的壓制點
理論上年底前應該有機會挑戰2269
但會不會過 端看年底的局勢變化
轉長多 則須攻克這五年的長期下降趨勢線的壓制點
也剛好是今年的最高點2444
一旦有效突破2444
上證應該很有機會展現大長多行情
會不會再破底
還是很難說
但下有匯金護盤及當局"底線"的喊話
破底應該是系統風險來臨才有機會
六月份會破底
是大陸當局所默許的
藉機打壓一下信貸泡沫及影子銀行
但卻連累了無辜的股民
目前等待週四 匯豐中國PMI的公布吧
若持續下滑 大家對其容忍度應該不低
但一旦止跌翻多 應該會出乎大家預期 對指數的影響應該會比較大...
上證目前不缺壞消息..

(轉載)
首创期货分析师董京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果股指期货升水30个点,
那光大的套保头寸就会亏大约6300万,因为光大买的是上证180的股票,
和沪深300没有完全重叠,所以可能亏得更多。”
“上证180和沪深300的股票,不完全重叠,如果市场资金想要围剿光大的话,
就买不重叠的那些,拉升指数。”董京侃这样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