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ra Wu wrote:我現年50歲,已婚且...(恕刪) 小弟今年47歲 ,一樣2個小孩,一樣今年還完房貸.最近也在考慮拿房抵押投資 也在想要買市值型還是高股息etf,剛好看到這篇文章 給小弟很大的啟發讓我有一個方向 感謝發文
小弟也差不多 目前39 (一年十個月 大約股息領了400出頭萬)約兩年年就房屋增貸幸運於2015年左右買房子(家人幫忙)原先房價730萬 逐漸漲到2千多萬於2023年底增加貸款1200 + 質押510 加上之前持有的股票(直接抓40%左右)全面轉到ETF目前持有00919 *510張 ( 買入成本22)00918 *260張 (買入成本22.7)0056* 80張 (買入成本32.6)00713 * 40張 (買入成本51.4)每月還款47500[房貸]一年股息 (目前有降,相較之前大約差了30%) 一年大約還有200萬的股息-57(房貸57萬)=143在扣除質押利息20萬(目前質押來到800萬)一年大約實際到手還有123萬========================領息要遵循策略如當時919 大約買在22塊很快地漲到 27塊加上其他股票加一加 很快帳號實際獲益就400多萬了(可能不到半年)但是心態不能因為股價漲起來而動搖 想要低接目前領息快要兩年 ,到十月累計領息超過四百萬
我現在也43歲,2個小孩也才小學看了版主的資產配置,衷心感到佩服目前無房貸,上週詢問銀行有關房屋增貸的事情行員回覆我的房子可貸1300萬,20年,利率2.4%現在台股一直創新高,實在不敢冒險借錢投入etf但是不追高又很FOMO,能否請教版主提供一些建議呢?
感謝樓主的分享,也順便分享一下我的經歷與規劃。我現在即將邁入 50 大關。回到 2023 年 7 月,當時房貸餘額還有 300 萬。存股 15 年的我,自認還是股市小白,所以投資一直以金融股 + ETF 為主,股市資產大約 400 萬。在接近 50 歲時,我開始認真計算退休金規劃,卻發現單靠定期定額無法達到目標(中間心態轉變過程就不細述了)。因此,我決定轉貸 1,260 萬,30 年期、利率 2.5%、無寬限期,每月需還 5.1 萬。扣除原有房貸後,剩下 960 萬全數投入 ETF。為了不讓還款壓力影響生活,我把資金配置為市值型 ETF 與高股息 ETF 各約一半,主要標的就是前幾大 ETF:0050、6208、00850、0056、00713、00919、00878 等,佔資金比重達 95%。帳面變化如下:2023 年 12 月:市值 1,462 萬,股息 29.4 萬(9–12 月)2024 年 12 月:市值 1,781 萬,股息 116.2 萬(全年)2025 年 9 月:市值 1,950 萬,股息 88.6 萬(1–9 月)目前一年需還款約 62 萬,我與老婆的薪資收入足以支付日常開銷,被動股息則用來繳貸款,甚至還能有餘額再投入市場。若一切順利,10–15 年內淨資產應可達到目標。之所以選擇 30 年期貸款,是為了壓低月繳金額,盡早把資金投入市場,讓時間發揮複利效果。隨著時間推進,負債會逐步減少,淨資產則持續累積。只要被動收入大於每月貸款支出,負債就不至於成為生活負擔。當然,風險仍在:例如今年 3–4 月帳面一度下跌近 200 萬。不過,由於我和老婆的工作都穩定,加上我們屬於「買了就放著」型投資人,每年只調整一次持股比例,因此並不特別在意短期波動,過幾個月後帳面資產也恢復了。目前股票出借收益相當低,質押貸款則尚未使用,看完樓主分享後認真考慮運用。想趁著現在收入穩定、抗風險能力較高時,逐步優化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