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樓真的很煩

要討論韓股 不會去韓股版自己HIGH?

都說了是上證ETF相關的討論

來這 如果你能提出有幫助的資訊 也就算了

只是一昧地說韓股好棒棒 根本就是來亂的

難道不能檢舉嗎?

這種程度的PO文 跟PTT股版亂喊的那群人有什麼兩樣?

回復了 都還感覺拉低了大家的水準 SORRY

18. 違反上述版規,且一再違反的會員,站方會視狀況設定不同天數的停權處理方式,或直接關閉帳號。請會員發言前,務必先閱讀板規,珍惜得來不易的網路資源,謝謝配合。

還是有板規的嘛! 大不了就這個帳號陪你一起掛 還這一個理性討論乾淨的版面

P.S. 如果這樣亂版是為了釣魚 上面的文字也要強加解釋為人身攻擊 沒關係 我有至親是專門處理法律事務的 可以陪你玩到底
請教一個有趣的現象
巴費特指標 股市總值/除上該國GDP
美國在140%
陸股286%
台灣150%
以巴菲特指標陸股是最貴的的


美股PE本益比25
台股約18
陸股本益比約18
以本益比台股最便宜
陸股稍偏高
若(加計其殖利率故給其較高本益比)算合理
美股很貴

為何大家會覺得美股很貴
陸股很便宜
台股不算便宜
兩指標結果卻是兩級化
感受不同
巴菲特的理論經得起檢驗嗎

有哪位高手大大 總經專家幫忙分析一下
甘溫

r821103542 wrote:
想請教有投資陸股正22的大大們~ 請問你們重壓時,有做任何避險嗎?
畢竟陸股ETF沒有漲跌幅限制


一開始覺得 這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前提是 要先做對一些事)

不是一筆就直接重押 (類似試單的概念 你不能保證 每次出手 方向就一定是對的 總有看錯的時候)

看對方向 再逐步加碼 從2成 4成 6成 甚至拉到更高 看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

成數拉高的前提是 離你的成本區越遠

既使短期回檔 有還有迴旋的空間 不至於 一下子就受傷太重 被洗出場


因為某些觀念 已經內化 所以覺得不是問題



但後來細細品味 其實還蠻值得深思的

畢竟 蠻多人 喜歡2X 甚於原型ETF (已經是2倍的槓桿)

更甚者 是用融資來操作 (2倍 * 2.5 =5倍)

如果資金成數拉到最高

假設 投入100萬 操作250萬

一日 20%的跌幅 損失50萬

可以讓本金直接腰斬 外加斷頭?

如果又去借錢來填補保證金的缺口來凹單

歸零糕 大概就是這樣來的

多頭的時候 賺錢相對容易 但也容易慢慢失去警戒心



會選擇陸股ETF

不外乎

1.覺得基期低 看漲的機會比看跌的機會來的大

2.ETF不會有像勝華 網家 這類 個股風險

3.2X玩起來刺激 覺得單位時間內可以賺比較多



1.基期低 不代表只會漲 不會跌 (再好的股票都有跌的時候 再爛的股票也有漲的時候 這基本觀念要有)

2.ETF 沒有下市風險 但漲多 漲過頭 還是會有像2015年6~9月 2016年1~2月 那樣大幅度回檔的可能性

3.2X 單位時間內賺得比較多 代表 單位時間內 也會賠得比較多

沒什麼是穩賺不賠的 也很少有 低風險+高獲利

通常想要加倍的獲利 就要承擔加倍的風險 (錢是自己的 不能只看好的那一面 另一面卻假裝沒看見)

期許大家 都能看對方向 提高勝率 獲利飽飽--->長期穩定的獲利
股海蜉蝣 wrote:
請教一個有趣的現象
...(恕刪)


我不是專家,一句話解答。
簡單講,我們(屬於外資)投資的是指標股。用總市值來算的話會失真。
官方文章可以部份解釋,當然現在是積極鼓勵投資股票拉。

節錄官方新聞
可见,前些年中小板、创业板指数涨幅巨大,许多中小市值股票积累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涨幅。尽管今年创业板指下跌3.33%,创业板综指下跌7.12%,小市值股票的回调更多,但中小板综指和创业板综指市盈率仍在40倍和54倍左右。

反观大盘蓝筹,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为15倍左右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041560


PS:大陸人偏好小股,身邊的朋友最近幾個月叫苦連天。
元大投信的00637L開盤前的即時估計淨值,已經有將新加坡A50期貨的夜盤(次日04:40收盤)收盤價漲跌幅算計入,而富邦投信的00633L則只算計到當日16:35正常時段交易的收盤,所以,今日開盤前前著折價2.44%,後者折價1.7%,這中間的差異就是有否計入夜盤漲幅0.34%*2=0.68%所產生.這是一個新變革,特此告知諸位投資人.
股海蜉蝣 wrote:
請教一個有趣的現象...(恕刪)

這問題就跟用人均收入來看世界一樣。
用人均=美國沒窮人
深圳的GDP=菲律賓一個國家GDP
所以深圳的生活=菲律賓的生活????
看看最近深圳最高成交的房價,一坪已經超過台幣200萬了!注意這還只是這片豪宅區的小宅,不是230M以上的大宅,
這成交數字出來以後,大家的看法就跟你一樣在懷疑,認為沒這模高,是仲介再炒作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股海蜉蝣 wrote:
請教一個有趣的現象...(恕刪)


巴菲特指標是一個蠻合理的評估方式
我覺的問題是出在GDP的計算方式

以下是節錄自維基百科:

不同國家間的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
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
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
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準(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

通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國內生產總值排名會有很大不同,
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因為開發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
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
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
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

使用國際匯率,就會是我們大家熟悉的排名
1.美國 18,569,100 (百萬美元)
2.歐盟 16,408,364
3.中國 11,218,281

使用購買力平價,則是完全不同的排名
1.中國 23,194,411
2.歐盟 20,852,702
3.美國 19,417,144

所以用巴菲特指標來計算,美股真的較便宜,陸股真的較貴嗎?

fostery wrote:
元大投信的00637L...(恕刪)


感謝F大的分享...
fostery wrote:
上周中國在銀行業、...(恕刪)


F大說 :
買就買A50指數,它是最強大的主流攻擊部隊,其他的都不必考慮.


果然A50持續大漲,中小股續跌,今日特別明顯
今日上證50噴出,晚點是不是又有金融改革利多釋出??
滬指深指猛跌,A50狂昇是怎麼回事
有高人可解惑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7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