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昨(14)日表示,近期陸股及港股漲幅大,「恒中國(0080)」、「恒香港(0081)」及「上證50(008201)」等三檔跨境上市ETF,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提醒投資人注意ETF交易價格與淨值間的折溢價風險。

 證交所指出,每檔ETF皆有揭露淨值,淨值是指該ETF的淨資產價值,較能反映該檔ETF的真實價值,投資人可從證交所的「基本市況報導」網站查詢ETF淨值。

 三檔跨境上市ETF在陸股及港股大漲效應下,吸引買盤強力追價,推升股價連動走高,即使周二台股指數震盪拉回小跌24.3點,三檔跨境ETF仍逆勢收高,其中恒中國ETF收高782元、漲幅13.99%、恒香港ETF收高1,950元、漲幅8.33%、上證50ETF收高109.1元、漲幅0.65%;而從4月以來,恒香港ETF累計大漲114.05%,恒中國ETF累計大漲73.78%,上證50ETF累計漲幅也有7.49%。

 證交所指出,ETF交易價格與淨值理論上應該貼近,若成交價格高於淨值,稱之為「溢價」。

 若成交價格低於淨值,稱之為「折價」,證交所請投資人注意,在交易任何ETF商品前,一定要去查看每檔ETF的淨值,如果市場上的成交價格偏離淨值過大,在ETF交易前務必請小心留意,避免買在溢價過高的情況,ETF有申贖機制,如果發生溢價過高情況時,可能會有申購增加部位之情況,而增加之部位,會使交易價格與淨值出現收斂,投資人買進價格溢價過高,可能會發生損失。

 證交所提醒注意跨境ETF折溢價風險,投資人可前往證交所的「基本市況報導」網站,點選「各項專區」中的「ETF行情」,再從其中點選「集中市場ETF」,再點選「查詢淨值」。
文章關鍵字
這下慘了,剛剛問明白後這些基金可能會出大問題,證期局要先預防了。

一堆ETF沒辦法長期投資,定期扣繳的要小心風險。現在折價這麼大,匯回資金有控管,剛問證期局陳先生,他說上限是去年底的淨值來算。也就是說那些基金在大陸賣股票,每個月能匯回來的只有去年淨值的20%。證期局說怕開放自由贖回後,要求贖回的基金持有人太多,會讓大家排隊排很久。萬一要排兩三個月,基金持有人也能接受嗎?現在主管機關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不過要是你開放額度,光是市場上套利盤至少還能盡量縮小價差,也可以減緩排隊的現象。而且全面開放的時候,主管機關都擔心要排兩三個月,現在暗中在券商手中排隊的真的不知道要等多久。何況,現在排隊狀況還是非常黑箱作業。

現在要先預防一個狀況了,要是過段時間大陸股市上了五千、六千,在市場上賣的可能更多。到時候買單上不來,賣盤隨著指數升高蜂擁而入。沒有贖回機制,現在折價狀態可能要從5%、7%上升到10%、15%,都有可能。這已經不單單是可以換500張的人要面對的問題了。而是所有還在繼續放錢在這幾檔基金的人,最好要注意的風險。實質上的封閉式基金會發生的事,EFT投資人不管張數多的少的,可能真的要面對。剛按照去年底淨值算了下,許多基金已經是大力應付贖回了。現在升破四千就出現這樣大的折價,很難想像這些基金匯回資金的能力受限下,要怎麼應付五、六千點的環境。

台灣、大陸投資人對風險的接受度不一樣,沒有贖回機制的情況下,別妄想真的六千點的時候,台灣、大陸兩邊ETF的購買慾望會同樣大。六千來的時候,到時所有ETF都會是熱門的放空標的。現在ETF市場算是初步失靈,這應該是可以確定了。主管機關有沒有預防到這點,不太清楚。不過電話裡面已經跟陳先生提了一下,陳先生回覆說會跟長官反映。
請問香港的2828.HK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嗎
如果同樣的公司兩年前在兩岸同時掛牌
最後必然是的台灣跌到沒人買、大陸漲的一蹋糊塗。
兩岸投資人對風險承受度不同,大陸風潮已起,豬都能飛上天。
泡沫為什麼可怕,就是量能沒宣洩光之前,怎麼拉都拉不回頭。
巴菲特為何不敢做空的原因就是如此
贖回機制失靈的話,按照兩岸投資人對風險接受度的不同
除非主管機關去賭台灣投資人也敢買泡沫,讓折價自然收斂
要不然陸股越漲,ETF折價越來越大是必然發生的問題
到高點反轉的時候,ETF更可能成為熱門的放空標的
到時長期投資人面對ETF的高折價,要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去定期定額的小投資人更慘,每個月就像是浪費錢的白癡
對大陸相關的ETF,問題沒解決前不該再核准,別再繼續害人
大陸QFII資金匯回有20%的限制、贖回排隊過程不透明
這些通通是已經發生的問題
這種一眼就能看出的價格失靈,繼續當鴕鳥解決不了問題
主管機關別再躲了,好好面對這問題吧!
請問如果想投香港國企股,可以投0080或0081的那一檔?
唉!主管機關又核准一檔大陸ETF了,富邦有能力解決大陸 QFII 匯回限制衍生的折價贖回的問題嗎?
台灣大陸ETF收盤時間不同,今天大陸尾盤大跌台灣ETF完全沒法即時反應。
上漲時又因為 QFII 匯回限制,折價容易擴大。就連之後排隊贖回也會產生許多惹人爭議的問題。這些問題主管機關都明白,也沒見到出面解決,但新的ETF還是一檔檔接著核發下去。這樣做,將來ETF成交量不高的時候也要需再找財政部來救援嗎?

vip.1977 wrote:
唉!主管機關又核准...(恕刪)


有問題打1999申訴.....政府幫你解決?

折價的原因不是因為市場追價力道不足嗎?
看他漲反而不敢買,而原先持有的人獲利了結反而造成賣壓沉重而導致折價
因為市場買盤不夠而導致市價與淨值的落差
在次級市場交易 只是A投資人換手給B投資人不是嗎?請問跟中國限制匯回有什麼關係?
實在是不太了解??

CASH太 wrote:
折價的原因不是因為...(恕刪)

如果是封閉式基金,那確實是這樣,一切交由二級市場解決。

但我們買的不是封閉式基金,主關機關核准的是ETF基金。ETF本身有淨值贖回設計,只要二級市場上持續折價,就能拿著規定數量的ETF去向基金公司要求淨值贖回。

我們買ETF,實際上就是買大陸一籃子的股票。大陸股票如果同時在台灣發行,因為兩岸投資人對風險接受度不同,最終結果就是一個漲翻天、另一個根本沒人買。放在台灣沒人買,最後大幅折價。將來大陸股票越漲,只要兩邊投資人風險接受度不同,兩岸間的折價會越來越嚴重。這時就是要靠ETF特有的贖回機制來解決。

基金公司的錢通通放在大陸買股票,如果投資人要贖回,他們就要匯錢回來台灣。現在基金公司整天說因為大陸有 QFII 匯回限制,他們沒辦法應付這麼大的贖回需求。如果這種情況不解決,折價想要消失,我看是很難了。

brad9859 wrote:
有問題打1999申...(恕刪)

我打電話找過金管會證期局陳先生,他說他們當初也沒想到會這樣,大陸股市這麼熱。他們回答是會針對這問題向長官反應。ETF後續還會衍生的問題很多,買基金尤其是想定期定額的真的要注意。

在此之前,投資人只能靠自己了
畢竟我管理費、國稅都繳了這麼久,又是兩年多前買了就一股都沒賣的長期投資人。如果連我們這種都吃虧,那還有怎麼人能得到便宜。
呼籲多了,總是有人聽到。何況,券商、基金公司也跟我說這種事投資人也可以跟主管機關反應。所有人都知道這種事主管機關有一定責任,因為主管機關確實有責,因此鍋也能往他們身上推。那他們做的不好,總不能不讓人講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