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4 點.

因為投信公司於台指期交易相當清淡, 所以結算前五個交易日, 投信大量進出就是告訴我們, 空單在轉倉. 計算後可以得到上述點數, 是為空單成本. 因為對手是外資, 所以外資多單成本也是相去不遠. 今天收 9188. 如果十月中以此數字結算, 所有持有反向ETF 的投資人這一期要分享虧損是 (9188-9024)*46708*200 = 15E.

你還要買反向 ETF嗎?

frank4831 wrote:
9024 點.因為...(恕刪)


我沒買,也不會買!版上有人說了,會自動扣血!頭香!
frank4831=>反正指數etf如t50反1、加權指數反長期持有都不好沒錯,但我覺得你的計算方式怪怪的~~~


近五個交易日平均成本9024點,今天9188點,都這樣會賠死?指數漲,期貨漲,那ok呀,對賭本來就有風險你的算法很奇怪~~~


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應該是每個月要轉倉,每年要給基金經理人1.04%的管理費,以下連結是t50反1的公開說明書

https://www.yuantafunds.com/b1/b1_2b.aspx?P01=1117


被扣血的定義是指,三個月前若不含任何除權息指數不見,若指數三個月前在9000點,價值17元,那三個月指數一樣在9000點價值也許剩16.9,所謂的扣血是指這個,你的算法都已經是大盤從9000漲到9300,你說原本17元,現在剩16.5,這啥奇怪的扣血觀念,你這五天賠的是因為大盤指數漲了300點,而不是無緣無故被吃豆腐。


你這種算法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應該會告你~~亂算~~~告謠,擋人財路~~~


以你的算法無緣無個一個月不見15億,照現在規模最大的t50反1有七、八百億來算,一個年會消失180億,那還得了,五年後指數一樣在9000點,你的t50反1就歸零了~~~
我的計算不會一點不差, 但是保證不會離譜. 有人可以算個點數出來, 就拿來分享.

15E 是假設10月結算點數為 9188, 實際結算點數到時才知, 當然投信會轉倉所以也不會等著結算價, 說不定賠更多.

我的重點是這個反向ETF 不是好商品, 投信無法控制指數, 卻只能拼命作空, 哪個期貨市場會有這種永遠做空的笨蛋, 而且是超級大戶?哪個期貨市場會有這種永遠做空的笨蛋, 而且是超級大戶? 說不定外資就是看上這點, 捨不得離開台股, 每個月就靠結算轉倉就夠賺了.
股市獲利不二法門 - 選擇基本面佳個股, 逢低買進
談到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大多數的投資人應該會想到台灣50(0050)。但是,有檔ETF的規模,2016年3月創新高,達到397億6,000萬元,一舉成為台灣規模第2大的ETF,僅次於台灣50,5月的成交量還續創新高,在台股49檔ETF中奪下人氣王。

這檔規模、成交量不斷創新高的ETF就是「元大ETF傘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台灣50單日反向1倍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T50反1(00632R)。雖然它成立時間還不到2年,但是規模竟然急起直追成立13年的ETF老大哥—台灣50,2016年5月的成交量已經超越台灣50,成為交投最熱絡的ETF(請見圖1)。


T50反1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指出,目前T50反1是台灣第一檔看空台股的ETF(編按:國泰投信7月會推出台灣加權指數反向ETF),由於買賣方式簡單,因此成為法人與散戶看空或避險的新寵兒。

無結算壓力與時間成本
最適合2大投資族群

過去投資人覺得台股大盤指數已經漲太高了,有可能會下跌,只能選擇空手不買,或改採期貨/選擇權放空。但是,期貨高槓桿,每個月還要面臨結算的壓力;選擇權有時間成本,交易策略繁多,讓不少投資人卻步。

T50反1於2014年10月31日上市後,買賣方式與股票一樣,只要看跌就買進、看漲就賣出,加上部分機構法人因為只能買賣股票,不能操作期權,所以過去大盤進入高點就只能將股票轉移到防禦型股票。現在有了T50反1,由於視為現股,因此法人也可以買進避險。黃昭棠表示,T50反1很適合以下2種投資人:

1.不愛停損者,是避險的好工具

黃昭棠說,有的投資人(像是存股族)是看好持股的成長性;有的投資人是無法克服心魔。他們不願意股價下跌就停損,因此可以透過T50反1「買保險」,以減少股價下跌時的損失。

2.不愛期權者,是放空的好工具

排斥槓桿工具卻又想放空的投資人,過去沒有管道,現在則可以買進T50反1。理論上,大盤指數當天下跌1%,T50反1就會上漲1%。

不過,元大台灣50單日反向1倍基金經理人陳威志提醒,不管是哪種投資人,想透過T50反1賺到台股下跌的利潤,都不適合長抱,最好不要逾6個月,主要有2原因:

原因1》反向ETF每天會「重設」,因此盤整期會吃掉獲利

發行商是透過期貨等工具,讓T50反1每天的漲幅,約略等於台灣50指數每天的跌幅,因為「每天」重設,所以會有複利計算的特色,當台灣50指數連續下跌時,T50反1的漲幅會比台灣50指數的跌幅更多;當台灣50指數連續上漲時,T50反1的跌幅會比台灣50指數的漲幅更少。但是,一遇到盤整,有可能台灣50指數還在一樣的位置,T50反1卻賠錢。

由於台股的特性是每年至少會有2∼3波的上漲或下跌,其他多數時間都在盤整,如果長期持有T50反1,獲利很可能會被吃掉。
frank4831=>老大~~如果你是散戶,你今天買了t50反1,就在9250時去買,那投信會在五天前的9024幫你空嗎?如果你是五天前的9024點買了t50反1,投信當然是用9024去幫你空,當漲到9250時,你說不誇張,投信就是空在9024,賠了226點,那是當然的,重點是那是五天前的人買到的才是空這個價格吧吧。9250買到的就是空在9250。


想一下期貨和現貨之間的關係,十月合約9188,11月合約9160,所以你今天空,到下個月就有28點的逆價差?這個觀念不太對哦,試想你9188空了十月台指期,到月底我們假設完全沒有變化,十月就是9188,十一月就是9160,9188我平倉掉,我賠了手續費和交易稅,我再去空9160,我哪賠了28點差價?


現在的問題出在,期貨和現貨之間的變化,台股現在和期貨之間似乎沒有會完全一模一樣的時候,有時正價差,有時逆價時,假設如果我在空11月台指期時9160,而台股現貨是9188,此時我並沒有真正的吃下逆價差,只是期貨最終會和現在走在一起,所以我空了9160,現貨9188,我會賠28點的機率就會比較大,如果他一直是逆價差,有誰可以說什麼,那如果反過來,現貨9140,期貨9160,你空下去,你吃到正價差了嗎?好像也沒有,但期貨和現貨一致,所以你賺20點的價差機會很大。


不公平的點就我提的這些
1、基金管理費、保管費,一年1.4%
2、每個月轉倉0.01%
3、常常在吃虛擬的差逆價差,但不一定會馬上實現,只是實現的機率很高

Acer_kewei wrote:
談到ETF(指數股...(恕刪)


請問, 原因二是什麼 ?
I'm Ivan=>因原二?你是指轉倉嗎?

10月期貨空完,如果你t50反1不回補,元大投信不是要幫你去空11月台指期~~~這就是轉倉~~~期貨交易費萬分之1~~~
frank4831 wrote:
今天收 9188. 如果十月中以此數字結算, 所有持有反向ETF 的投資人這一期要分享虧損是 (9188-9024)*46708*200 = 15E.
你還要買反向 ETF嗎?

反向ETF有一部分是採用遠月轉倉,等遠月隨時間而快到期時再轉遠月,因為遠月逆價差較少,空單遠月轉倉損失較少。所以實際上的虧損應該沒那麼多。

但不論如何,空單轉倉真的不利就是了。



9月(結算)/10月的逆價差竟然達到65點,出乎意料之外。我幾天前以35點做9月/10月的多單價差轉倉(賣9月,買10月),以為賺到了,沒想到少賺了30點。這陣子空方真的是拚了命的給她空下去,逆價差竟然這麼大!笑納了!




反向ETF會吃成本的原因:(由小至大)

1.
期交稅萬分之1。

2.
管理費、保管費一年1.04%。

3.
期貨交易手續費。這......絕不會是一般行情的單邊一口30-100元,不知到底是多貴(有人知道嗎?)

4.
轉倉的逆價差損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