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淮南對股市量能問題的解釋:股票債券化

彭淮南:股票債券化 全球成交量都低
台股量能急凍 彭淮南:股票債券化
台股低量 彭淮南:股票債券化了

這些也不是什麼很新的新聞, 不過有點好奇大家對彭總裁的解釋認不認同?

而我自己的觀察則覺得現貨市場量一直縮, 但期貨市場則量一直放大, 幾年
前看期市的量也很少看過像近一兩年那麼兇的, 外資好像都在改玩期貨...

我自己也在想, 大家手上的錢也就那麼多, 早年沒有期貨就算了, 後來有了
期貨市場, 期權的靈活度也很好, 作多放空成本一樣 (不似現貨放空還限制
一堆), 流動速度又快, 很適合台灣人(散戶)快打的個性, 這也形成對現貨量
能的競爭, 錢都流向期市去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這麼看?

以我自己來說, 我一年進出的股票很少, 少到可能不到十支手指頭數得出來,
都是長期投資賺股息, 而期貨市場操作就很頻繁,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如此?
前不久看到57臺的分析師講的有點道理
一個股票好幾十個權證
大家把錢都買權證了,現股自然就會變少了
只能說股票玩法太多了,不能像之前那樣比照了
3C達達 wrote:
前不久看到57臺的分析師講的有點道理
一個股票好幾十個權證
大家把錢都買權證了,現股自然就會變少了

但是, 權證也是掛牌在台灣證交所, 其成交量應該仍算是證交所大盤的量呀...
不過小弟同意, 錢花在權證上, 而不是花在買賣現股上, 當然現股的成交量會少點...
成交金額是算交易
但是大家錢都套在那裏
導致股票成交量小自然流動性就差
惡性循環阿!

那種就是你去買定存幾個月後才能動用
自然這些錢就不會在股市裏面每天流動了
成交金額相對也會減少阿


像集中市場這樣的規模,所發生的重大改變,通常是複合因素.他說的只是其中之一,我也來說一個:台股成交量每次累計達到一千億後,就會被抽走三億的動能,這些子彈長年下來為數可觀,而且不會再回到股市中
尚酥房行走姦軍雞處大臣 wrote:
台股成交量每次累計達到一千億後,就會被抽走三億的動能


為什麼累計滿一個幅度, 就會被抽走一小部分? 是指稅嗎? 還是指套牢?
他不是說外資多到推升台幣

量怎麼會這麼少?
sohopro wrote:
他不是說外資多到推升台幣
量怎麼會這麼少?


推升台幣是匯市的事情, 匯市買盤力道強於賣盤, 台幣就升了, 只是這些
買台幣進來台灣的資金是否來買股票, 恐怕還是後話...

一般來說, 我總覺得台灣股民較關心漲不漲或跌不跌, 多於關心量多或量少,
我的疑問是, 量多, 一定就好嗎?
台灣人賭性堅強
期貨選擇全本就賭的成份居多
長期下來期權成交量變大, 現貨成交量變小是可以預期的
散戶輸更多錢, 被政府和券商贏走
股票也回歸基本面
已經很難見到過去只靠主力瘋狂大炒的現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