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針對台股一向不利於放空的環境做說明。
【現貨】:
台股的環境一向是不利放空。
以現貨來說,空單有強迫回補的問題,借不到劵的問題。保證金也比多單融資要高。
【期貨】:
所以,有人升級,改做期貨放空。
可是期貨似乎只適合做短線。不然每一期要換單。
換單有一買一賣的手續費和稅金,而且還有價差問題。
以今天(10/18)為例,11月分和12月份的逆價差平均約15點。
所謂逆價差就是 <遠月低於近月>。
正常來說,經濟是不斷成長的。所以正價差才是常態。
一個股市如果呈現逆價差,就是投資者對未來沒有信心。
上次金融危機到川普上台前,美股期權也是呈逆價差。大家對印鈔救市沒有信心。
川普上台後的諸多經濟措施和FED回收了過度的資金,漸漸讓投資者信心回溫。所以這兩年才逐漸由10點的逆價差轉回8點的正價差。
更早期,美股長期是呈現每季約4點的正價差。現在來到8點,可見美股也是有過熱現象。
台灣在蔡總統剛上台時,展望一片大好,曾經出現幾個月的正價差。
可是隨著當今政府屢屢讓老百姓失望,價差又由正轉負,才會有現在每月約15點上下的逆價差。
話轉回來,15點的逆價差會有何影響?
如果想從11月換成12月,那空單每一口都要讓多單15點。
就是多和空同桌打麻將,雙方無論輸贏,最後空方還要多支付空方15點的讓分。
再加上經濟本來就是成長的,8000點(中位數)的3%(上市公司的均成長)=240點。每個月20點。
就是說,本來應該是多單每個月要讓空單20點才算公平。卻反而是空單讓多單15點。一來一往差35點。
做空的,如果沒有每個月贏超過35點的話,那就等於賺的不夠付房租。還有每次換單的手續費和稅金。
【ETF】:
所以放空期貨那麼不利,現在有ETF反,是不是做ETF反比較好?
ETF反等於ETF的反面嗎?
ETF反的規則是"跟著期貨放空相同權值"。如果期貨跌6%,買ETF反的人就可以贏6%。
所以它不是ETF,它是收取全額保證金,然後幫人"放空台指"。
有人買200萬(以10000點為例)的ETF反,他就用96000元去放空一口台指。
剩下1904000元,拿去生利息。當然利息收入會歸入收益。
如果您自己用96000去空一口台指,然後將1904000元放進定存。最後都比這個強,還不用付一年1.1%的經理費用。
反向ETF理應是幫人放空股票,而不是放空期指。要放空期指,自己做就好,還需要他的幫忙嗎?
可是如元大632反一是有1/4的權值買入股票放空。但是股票畢竟有數量限制,不是想空就空。所以不得已剩下的3/4就操作期貨空單。
但這樣產生兩個問題。
一.現貨借劵不一定借得到,所以無規則可循。到底要空台積電還是鴻海,不是靠規定,而是憑操盤人。
二.期貨到底要空哪一個月?甚麼時候換月?買台指還是選擇權?不是靠規定,而是憑操盤人。
最健康的被動式ETF是不能靠操盤人來決定組合的。
【股票的含權變化】:
假設一檔獲利穩定的股票100元。隨著每一季的盈餘,股票也會逐步上漲。盈餘會融入股價中。
假設去年的盈餘6元在今年中全額除息。
那除息後,6元進入股東口袋,股價回到100元。
以後如果繼續賺錢,股價就會反應盈餘,否則股價停留在100元或下跌。
有人把這過程稱為填息或是貼息。其實都不正確。除息後的股息已進入股東口袋,未來的漲跌和之前的股息已經完全無關。
以上是一個正常的含權循環。
【期貨如何反應價差】:
期貨是交易未來,所以受現股加上增長的影響。
因此,在一個成長的市場,期貨大於現貨,遠期大於近期,是正常的。
當股票分紅派給現金時,一般會扣除相等的股價。美國如此,台灣也如此。
可是台灣卻有一個明顯的派息期。在這個期間遠月會小於近月很多。在這個期間台指空單明顯要吃虧很多。
同是加權型態,S&P就沒有明顯的逆差期。所以在台指放空的,不但要受上面說的那個35點的虧損,還因為投資者觀念問題,要受每年6~9月近400點的大額逆價虧損。
說到這裡,您還想在台灣放空嗎?
【ETF如何反應價差】
ETF正,算是開放型基金,所以股價幾乎與淨值同步。股票含權時,它也含權。股票除息時它也不損淨值。
ETF反,就比較有些問題。現貨含權一路漲,相對ETF反卻是會一路跌。到現貨除息時,卻又因為台灣投資者過度精明,弄了個超大的逆價差,讓持有ETF反也討不到便宜。
輸要輸10,贏只能贏8。長年台股又是上漲居多。ETF反真的處處受制。
未來一年,如果台指大跌,買ETF反的是會被當英雄。不過10年內就佔那麼一年,能補那9年?
說到這裡,您還想買ETF反嗎?
【結論】:
其實ETF反並非壞東西。只因為台指期在除息期有很大的逆價差,如果是美盤就沒有這個問題。此點也是個人一直沒推50反的原因。
那,如果真的看壞後市,又不利於放空。如何是好?建議可以放空美股。S&P不但沒逆價差,現階段還有每季7.5點的正價差。
不是建議放空美股,而是說:與其要放空台指不如放空美股。
台股和美股有連動性嗎?
當然不會100%,好似有人統計過,長期有85%以上的相似。
所以,以長期觀點來看,抓長補短,資金控管良好。想壓空時買美股,想壓多時買台指。不失為良策。
以上淺見,有說明不夠深入的,歡迎良性討論。
happywork01 wrote:
大家好!本篇算是另...(恕刪)
感謝Happy大花費時間解釋提點!!
個人看到了過往個人所知的另一盲點.
"所謂逆價差就是 <遠月低於近月>"
因為一直看的"逆價差"是指"當月期貨與大盤指數"



===============================
記得 Happy 大過往有說過, ETF 並未深入了解,
故容我補充一下下,因為看到下列文句,
我想 Happy 大應是誤解了 反一ETF 也是"實物"持有"現股券單"
"ETF反放空的組合不透明,可能因為不是想空就有劵可以空。"
可參考下述.
https://www.cathaysite.com.tw/funds/etf/fundshares.aspx?fc=88
也就是反向型 or 槓桿倍數的 ETF ,與一般實物持股 0050 不同處,
是利用"每日調整期貨持有口數,來達到本身淨值與追蹤標的當日漲跌幅"
台股反向型ETF為例,就是持有台指期並"每日動態"隨時調整,
達到大盤跌 1% ,反向型ETF淨值就漲 1% 的目標!
正向兩倍 ETF 則是口數倍增,達到 200% 的效果
========================================
對於反一之前有稍做討論,結論在 1F , 或有興趣可參考指正.
關於ETF反一內扣/減損/吸血嚴重問題的真相是?!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5486623
恬適生活 wrote:
===============================
記得 Happy 大過往有說過, ETF 並未深入了解,
故容我補充一下下,因為看到下列文句,
我想 Happy 大應是誤解了 反一ETF 也是"實物"持有"現股券單"
"ETF反放空的組合不透明,可能因為不是想空就有劵可以空。"
可參考下述.
https://www.cathaysite.com.tw/funds/etf/fundshares.aspx?fc=88
也就是反向型 or 槓桿倍數的 ETF ,與一般實物持股 0050 不同處,
是利用"每日調整期貨持有口數,來達到本身淨值與追蹤標的當日漲跌幅"
台股反向型ETF為例,就是持有台指期並"每日動態"隨時調整,
達到大盤跌 1% ,反向型ETF淨值就漲 1% 的目標!
========================================...(恕刪)
是的,您說的沒錯,過往小弟因為反式ETF的組成不夠簡單透明,所以沒碰。
現在既然您問起,那該是我要好好研究的好時機了。
根據您所提的資料,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有元大的50反一和國泰的加權反一?
您提供的資料範圍很大,一時找不到它的規則。
<<利用"每日調整期貨持有口數,來達到本身淨值與追蹤標的當日漲跌幅>>
(第1問) 這是指664R還是632R?還是其他代號的ETF反。
如果是以期貨為基底,那期貨的規則很簡單,就是[每一點200元,最後決算點與大盤同步]。
(第2問) 請問664R或是632R的規則是怎樣? (這只是開端,先釐清這個,小弟後面查的資料才不會走偏,希望您能不吝賜教)
(第3問) 期貨只有次級市場,不需要一級市場先提供籌碼。就是擁有空方權值的和擁有多方權值的一樣多。請問ETF反也是如此嗎?
在您告知的同時,我也會盡力查明ETF反的更確實資料。如果ETF反被誤解了,我會公開還它公平。
如果我有找到相關資料,我不會只丟出一個網址讓人自己去查。主要內容我會有系統地整理出來,網址只是佐證而已。
'-----------------------------
happywork01 wrote:
是的,您說的沒錯,...(恕刪)
"現在既然您問起,那該是我要好好研究的好時機了。"
呵呵....看到 Happy 大願撥空了解"非實物型的指數 ETF"
可真是網友們的福音咧!



坦白說,個人是大而化之的只在意此類 ETF 淨值是否能"每天貼近 100%/200% 漲跌幅其追蹤標的"
對於其細節,還真沒去了解.
比方說每天調整倉位時間 / 條件 ...etc.
事實上在過往探討"反一吸血真相"時,多次在官網問了,國泰/元大/群益三家
第一家是最積極也是熱心的回覆所有問題,且客服主動來電轉達"經理人"所述
更是客氣的主動說其經理人可電話詳談!

或許 Happy 大可依此著手定可省卻不少時間.
===========================================
"根據您所提的資料,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有元大的50反一和國泰的加權反一?"
群益也有,但交易量也最小,偏離度也最高(價格低)
<<利用"每日調整期貨持有口數,來達到本身淨值與追蹤標的當日漲跌幅>>
(第1問) 這是指664R還是632R?還是其他代號的ETF反。
據了解,只要是"反向" & "槓桿倍數" ETF 都是利用期貨來達成!!
"如果是以期貨為基底,那期貨的規則很簡單,就是[每一點200元,最後決算點與大盤同步]。"
個人想法,理論上應是盤中即時調整,而非只有收盤前 (多數實物ETF為收盤前30min)
比方同一天中當大盤上漲 1% ,反一淨值已下跌 1% ,如不調整原來倉位(減倉) ,
則如大盤再上漲 1% ,反一淨值必下跌大於 1%
也就是倉位隨"淨值動態增減".如此才可更貼近指數
(第2問) 請問664R或是632R的規則是怎樣? (這只是開端,先釐清這個,小弟後面查的資料才不會走偏,希望您能不吝賜教)
?? 規則 ?? 不太明白大大的意思耶!
(第3問) 期貨只有次級市場,不需要一級市場先提供籌碼。就是擁有空方權值的和擁有多方權值的一樣多。請問ETF反也是如此嗎?
依官網所提,一樣有初級市場.
"現金(新台幣)申購/買回基數500,000受益權單位,每一實物申購/買回之受益權單位數應為實物申購╱買回基數或其整倍數"
https://www.cathaysite.com.tw/funds/etf/fundsfile.aspx?t=03&fc=88
P.S 之前也有在他樓討論過"元大反一"外資突然申購幾十萬張原因,後來果真被央行彭總盯上有炒匯之嫌

"在您告知的同時,我也會盡力查明ETF反的更確實資料。如果ETF反被誤解了,我會公開還它公平。
如果我有找到相關資料,我不會只丟出一個網址讓人自己去查。主要內容我會有系統地整理出來,網址只是佐證而已。"
呵呵...大大言重了! 只是相互討論了解! 非收費上課教學啦!
P.S 今晚的美/台波動不小哩!


恬適生活 wrote:
...(恕刪)
您回的沒有第4和第5問,所以我把它移到這。
(第4問) 據632R官網的說明,它是使用現貨(佔權值1/4)和期貨(佔權值3/4)去調整接近台灣50的漲跌反比。664R應該也是如此(尚未細查)。所以理論上它是應該跟著台灣50或是台指近月連動。
然而查了2017/3/17號的資料。當時台指近月是9890, 664R是16.98。
今天 2018/10/18收盤的資料。恰好台指近月是9883, 664R是14.87。
664R在這一年多來應該是沒有配股配息,也不需要換倉的手續費。只有小小1%的經理費用。
所以(14.87-16.98)=-2.11。到底這錢去了哪裡?
無論中間規則如何變化,是不是應該回到原價16.98-1%?

可以幫忙問問那位營業員,那兩塊錢去哪了嗎?
'------------------------------
(第5問) 現貨(佔權值1/4)和期貨(佔權值3/4)。
為何現貨的權值只占1/4,為何要摻入3/4的期貨?是否如我上面的疑問,不是想借劵就一定借得到,所以不得已要借助期貨?
這個期貨我相信是放空台指,不可能做多。所以是否受到我上面所說的,放空台指本身就站在被壓榨的立場,所以2塊錢才不見了?
至於現貨部分,相信也是借劵放空,不是買現股,否則損益如何連動?如何對股東交代?
happywork01 wrote:
是的,您說的沒錯,...(恕刪)
"(第4問) 664R在這一年多來應該是沒有配股配息,也不需要換倉的手續費。只有小小1%的經理費用。
所以(14.87-16.98)=-2.11。到底這錢去了哪裡?
無論中間規則如何變化,是不是應該回到原價16.98-1%?
可以幫忙問問那位營業員,那兩塊錢去哪了嗎?"
呵呵...果然...Happy 大遇到了一個網路常聽到的問題
有點晚了,貼圖比較快
主要是在於
1.需比較的是"含權息的加權報酬指數"
2.與股票一樣,下跌後要回到原點,需更多的漲幅

===============
(第5問) 現貨(佔權值1/4)和期貨(佔權值3/4)。
為何現貨的權值只占1/4,為何要摻入3/4的期貨?是否如我上面的疑問,不是想借劵就一定借得到,所以不得已要借助期貨?
這個期貨我相信是放空台指,不可能做多。所以是否受到我上面所說的,放空台指本身就站在被壓榨的立場,所以2塊錢才不見了?
至於現貨部分,相信也是借劵放空,不是買現股,否則損益如何連動?如何對股東交代?"
這點個人真是無研究,或有可能是與資本大小有關?!
(且群益也是最小的,或許問元大or國泰有更詳盡的答案,推薦後者)
恬適生活 wrote:
主要是在於
1.需比較的是"含權息的加權報酬指數"
2.與股票一樣,下跌後要回到原點,需更多的漲幅...(恕刪)

您說的這段話和這張圖是相衝突的。
既然除息不影響,怎麼去比較"含權息的加權報酬指數"。
當[ETF正]指數回到原位時,它一定擁有之前的權值加上中間的配息。
可是當[ETF反]回到原位時,就已經違反劵商與消費者的合約,合約裡沒有明白指示這一項損失,還說除息沒有影響。
2元可不是小數目,被誰賺走了?
會計帳是含糊不得的,每一筆都要清楚,有借方就有貸方,從A不見了總會在B或C..出現。
就是被<<含權息的加權指數>>?分配出來的紅利賺走了。
除權息的紅利被B賺走了,然後卻是扣A的權值。這叫做除息沒甚麼影響,難道不是大家說的被吸血?
看了您上面列的連結,知道您之前真的是力戰群雄。所以以為已經講百遍了,還會錯嗎?
在下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人,但憑良心說:您舉出的例子真的無法推翻ETF反是被吸血的事實。
'-----------------------------
沒錯,在下是說了因為ETF反的規則不明,所以我不碰。
以前在官網上查不到,也沒有說明或警告「每年的紅利是配給[ETF正],但是權值會間接造成[ETF反]的損失」。
當然以前我只是疑問,所以不買;現在恰好這個機會讓我查清楚了,自然更不會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