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我語意不清造成誤會 針對這點在此向大家道歉
就如那張圖http://photo.xuite.net/topy1980/1654520/2.jpg
我的業務是財務顧問 替客戶做節稅規劃
建議諮詢者以私募「股權」公司的有限合夥人方式投資私募基金
而非直接投資私募「基金」
只不過私募「股權」公司主要任務 就是代替所有股東將錢拿去投資同集團的私募基金
但是你來當股東又不是普通的股東 是有限合夥人
投資有年限 金額有門檻 贖回有閉鎖期限制
簡單說 就是用迂迴的方式兜圈子買私募基金 順便降低了門檻
這也解釋說 為何剛踏入公司看到其他壽險業從業人員
從業員工跟學歷沒有關係 (不過解說起來還是有差別就是了)
強調私募基金就是場錯誤 因為我在的公司實質上的確不是基金公司
實際上 我們出去跑業務主要內容在公司投資案 也不強調公司的組織型態(私募)
至於當公司股東有何好處 投資標的又是什麼 最低門檻多少
公司依照有限合夥法來訂定契約
這裡造成的誤會最大 因為有限合夥人跟私募基金公司無關
這邊指的是私募「股權」公司的有限合夥人
所以每個有限合夥人都會有雙重身分
(A公司有限合夥人以及私募基金公司A+的投資者)
並且收到下列兩樣文件
(為避免廣告之嫌公司名稱我遮掉了)
私募股權公司股票
http://photo.xuite.net/topy1980/1654520/9.jpg
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受益憑證
http://photo.xuite.net/topy1980/1654520/8.jpg#support_xuite
所以不要再質疑公司集團底下這檔基金是不是私募基金
瑞士私人銀行承認它是 不是我說的
我刪除的文章中提到保息似乎也成為大家質疑的焦點
那是私募「股權」公司依照有限合夥法中利潤分配訂定的
跟私募「基金」公司無關 目的是對有限合夥股東的保障
其實也只比定存高一些 還有些客戶嫌少=.=
因為在閉鎖期兩年 合夥期間五年當中 客戶從基金得到的資本利得是0
故以類似公司債的方式配息來保障股東權益
且私募「股權」公司只拿了本金70%投資私募「基金」公司
另外30%不在私募「基金」公司 作為短期投資以及支付利息等營運用
且會採取逐年還本方式歸還股東 降低風險
相對的 如果你今天不是以有限合夥人方式 而是直接購買私募基金
只能單純share基金的資本利得 就沒有保息的保障了
以上面兩張圖為例 股票記載購買者金額555000美金
其中 555000*0.7=388500是投資在私募基金上 1505000是當時fund size
左下角見證律師部分我故意不遮 有興趣自己去網路上查是不是真的有這律師
本來不打算回文了 特地跑來回的意思是 真的有這種公司
在台灣提供完全合法管道讓投資人參與私募基金的機會
工作的職稱跟財務顧問有關係 還提供其他方式來幫客戶作節稅規劃
如果有人想去這種公司上班要注意
1.收集到的資金沒有信託 又說是投資xx基金 那肯定100%騙人
2.以傳銷制度銷售股權也是違法的 也就是你的收入必須自己開發客戶 不是靠下線幫你賺錢
投資人若執著於金控那塊招牌可考慮請理專作財富管理
而國內金控底下投信所發之私募基金最低要300萬起跳 且操作只能限於金融商品
國外歐美系私募基金業者能操作非金融商品 但門檻更高 甚至都是上億台幣
我的客戶就是對私募股權基金有興趣但又沒數億身價的人
公司能做安全機制都做了 用重重法規建立起一套互信機制
信託銀行開出的基金確認書都擺在面前 若客戶還是覺得很危險無法接受
那我也覺得很理所當然 因為每個人能承受風險不同 勉強不來
我說過了 這只是提供另外一種理財方式 幫客戶把錢弄到國外節稅
要投資私募基金原本就不只直接購買基金一種方式
就連開發工銀要投資凱雷併購日月光 也是採取先投資旗下MRH的普通股股權
總結:
私募股權公司私下對特定人士募集股權有沒有違法.......沒有
我是不是在私募「基金」公司上班......不是
我有沒有賣基金的行為......沒有
投資者有沒有買私募基金的事實......形式上沒有實際上有
回到頭來..
還是證明你們就是吸金公司
此吸金公司跟私募基金公司是兩回事
請不要一直把~~私募股權公司~~掛在嘴邊
你們根本不是私募
私募是不需要這樣子開說明會
私募不需要找保險媽媽的
私募是針對特定人(特定的法人或自然人)
你們的客戶是非特定的一般大眾
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吸金公司
也請不要一直強調
~投資有年限 金額有門檻 贖回有閉鎖期限制~
那個是~私募基金~的特色
跟你們這家吸金公司一點關係也沒有
請不要混淆視聽....
更不要一直強調
以~~私募「股權」公司~~的~~有限合夥人~~~方式投資私募基金
那只是法律上的專有名詞
每一家公司的型態
要馬獨資
不然就是無線合夥...有限合夥
再來就是一般股東
只是以人數的多寡..責任的有限無限
來區分...
別一直強調有限合夥...
這不會有任何的特別保障的
跟你所謂的私募基金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只不過拿法律的專有名詞來避重就輕.....
重點是....
你們的公司在台灣是合法的公司嗎???
有營利事業登記證嗎???
你們的營業項目是什麼
跟你所謂的投資私募基金相符嗎???
不過我從沒聽過有哪家公司成立了還在找合夥人...
會不會公司根本還沒成立??????
以及..
為什麼不找法人...金主...業內來投資
何必捨近求遠...辛辛苦苦的找一般社會大眾???
是因為你們公司的知名度不夠
信譽不夠???
還是根本只是個晃子
所以無法吸引知名的公司法人..金主...等
還有..最重要的...
出了事誰負責
投資人如何自保
去香港要找誰??
請別再說什麼
投資有年限 金額有門檻 贖回有閉鎖期限制
這個是基金..跟你們吸金公司一點關係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