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息基金、配息ETF經驗談

enzo69356 wrote:
為什麼這棟樓很愛買基...(恕刪)


這請初體驗的懶人大回答
我們很多領到手麻腳麻 跑不了

我老婆也是有這問題 幹嘛買外幣基金
~所以我幫她用台幣買南非幣基金配台幣

境外基金~有免稅
股票買越多 所得稅先繳一筆
有個問題想向諸位大大請教,目前手上有:
富坦新興國家月配
富坦全球債月配
富坦成長股票型年配
貝萊德美元高收A6月配

成長那隻含息已經到10%,所以打算到不含息10%就賣轉換或買別的基金(目前傾向轉新興那隻),想要聽聽有沒有其他建議?謝謝。
不是不好,可以更好!

文長慎入!

我覺得樓主跟其他喜好基金投資,
特別是高收債基金的朋友,
不妨聽一聽enzo大的講法也好。
不要預設立場,
可能可以學到更多?
或者走出舒適圈?
又或者誤入歧途?也說不定!

話說,
小弟/當時是大叔的我,現在是阿伯。
不小心認識了一個理專,
強調是男生,不是貌美的妹妹,合先敘明!

2005-2006便開始連動債跟基金投資。
一開始有賺,繼續投,
賺個10幾20趴,或小賠,理專便叫您贖回轉換。
2008-2009還是繼續投,不多
定期定額、單筆都有
只是標的物變成聯博高收債、其他債基
跟套牢的許多基金....
高收債最多曾投到1000多萬左右,
整體基金大概最高峰有本金4000-5000多萬在裡面。

就以我投報率最高的是單筆100萬的聯博全高收,
98.0731買的聯博全高收,前些日子贖回
含息報酬率76趴,還沒扣保管費跟管理費。

如果在同一天買brkb
今天已漲到196元,約208趴。
ps 我是買在83元 99.1014買的brkb 大約賺136趴

當然也可以說債基相對穩定vs個別股票
也可以說,後見之明不準啦,這也拿來講。

那我們舉sp500指數 spy來比,
99.0731股價大約100左右,現在266
漲了166趴 (不含配息,每年配息大概1.8%左右)

事後豬哥論,BRKB > SPY > 聯博高收債
當然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也如此。

債基的愛好者,會說,有配息,
在下跌時,才會抱得住
的確如此!債基就是有這個好處。
如果個性真的是如此的話,那也只能待在債基了。
就像有些人,一輩子只敢放定存。
收益率、風險性更高的股票,真的不適合!

但是,如果個性像我一樣,
能夠忍住吃棉花糖的人,
美女在前也能忍住的人(唉呀,我承認我說謊)
一檔慘賠50趴的基金也能放個10年的阿呆,
一檔BRKB賺了136趴的也能放個7年的痴人,
一個650萬基金也能放到忘了存在的腦殘癡呆症,
陸股放3年到現在賺2倍,
錯失2015年5178點高點不賣的傻子
股票不管大漲大跌都能放在那裡撐的懶人

不妨考慮一下指數型ETF或者壟斷性的優質公司股票
長期下來,報酬相對於高收債,會令您更滿意。

我不是叫您一次all in 喔!
拍照大有一招,現金分兩年24個月放定存,
每個月到期投進股票市場,
這樣可以避掉短期暴跌的風險。

而我自己呢,目前手上現金大概有4000多萬,
慢慢配置中,打算一年內投完。

而一年後,萬一股災來了,手上的現金用完了怎麼辦?
還好一年後,預計手上的現金還是會有3000-4000萬,
股災來時,還有能力槓桿再加碼1-2個億。
這些錢,不會影響到我日常生活的運作。

------------------------
債基的每年1.8趴左右的內扣總費用率
放10年,跟您扣18趴;這一點我最不爽!
舊制軍公教領18趴,說年金會倒,
基金公司跟您領18趴(雖然是10年),大家笑嘻嘻?

光這一點,股票跟ETF就可以大贏債基了!
跑100公尺,股票跟ETF起跑線往前挪,只要跑83-84公尺,
債基要跑100公尺,誰會贏?

阿兵哥五百障礙
一個背18公斤的裝備,一個著輕便運動衣,誰會跑贏?

費用真的很重要!費用真的很重要!費用真的很重要!!!

這幾年,上過很多課,洪瑞泰、綠角、法拍、...
看了很多理財書(幾百本,包含那本厚到不行的雪球),
也追蹤很多部落客、facebook
只要邏輯上能說服我的,
符合我個性的我都去試看看。
看不懂的K線,我就沒辦法。

大致效果都還不錯!

-------------------------------------------
在此,還是說一些債基的好/壞話:
我其他的高收債全都賺,沒賠的!
高收債全都賺,沒賠的!
高收債全都賺,沒賠的!
至少20趴起跳,
因為投資年限較少的關係,不過都3-4年以上
算起來高收債賺錢的機率比較高
vs 資源基金、油礦金、俄羅斯...等

這幾年高收債的含息收益率越來越差,
(隱含的意義是:債券的資本利得幾乎快沒有了)
風險是越來越大....

enzo69356 wrote:
為什麼這棟樓很愛買基金,,,還是買外國基金,,,還是月配息
月配息計算的成本算誰的,,,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嗎
投資基金會有兩種成本,一次性費用與持續性費用。
一次性費用申購手續費高的嚇人
持續性費用除了經理費跟保管費外,,,還有一堆隱藏費用,,又是月配,,,總內扣費用1.5~2%,,,甚至更高
點到為止,,,看的懂就看的懂
肥到銀行跟理專而已
救世文.(恕刪)
看到週日數字台灣,謝金和講年金改革之後,退休收入會減少,可能會有更多錢投入高收益債,賺取高配息。

這實在不是好消息。台灣已經有很多人買高收債了,把垃圾當黃金。如果高收債的餅只是那麼大,有那麼多人搶食,配息不減少也是不可能的。
digo1971 wrote:
不是不好,可以更好...(恕刪)

digo1971大提供的經驗,很值得參考!
至於那位跑來救世的井噴先生,也不知有沒有投資過股票或基金,就甭提了吧!
美國升息 1 碼, 2018年 FED 說還要持續升息三次,每次1碼,
對於債券來說衝擊如何?
另外有看到一篇報導, 2018年有許多高利息的債券即將到期了 ...
美國聯準會( Fed )昨如預期升息1碼,美股收盤創新高點,激勵台股收紅;全球投資人可望延續多頭之際,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卻語出驚人表示,全球資金過剩,寬鬆貨幣掀起的資金派對終將結束,在美國帶頭升息下,明年就會看出泡沫破滅的跡象,預期可能掀起另一波金融風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215000850-260301

如果看得準,鐵定發大財。

mozxcv wrote:
美國聯準會( Fed...(恕刪)


劉泰英這種說法其實已經很多人說也說很久了,從2008開始QE,然後一直風聞關掉水龍頭,高收債基就這樣起起伏伏。
一直到2014比較確定關掉QE,高收債基就跌到2016年初,然後反彈至今。
現在若有變化不是關掉已經關掉的QE,而是抽出市場的資金或是慢慢讓資金到期,前者可能會影響,後者應該影響不到。

然而從升息的角度,未來的債會調高票面利率,這可能讓殖利率已經很低的高收債基逐漸回到高收益。

結論:我不知前途如何,繼續持有。

追求穩定收益!
我是覺得炒股票的比較需要救世文,買債基是有費用但也有的費用,商品怎麼買是靠自己思考與選擇,這跟存股議題一樣:無解....
enzo69356 wrote:
為什麼這棟樓很愛買基...(恕刪)

digo1971 wrote:
不是不好,可以更好...(恕刪)


希望D大可以簡單說明如何買到BRKB
巴菲特的A股好像都太貴不好買
波克夏B股怎麼買最好?

查了一下複委託那些還是覺得有點複雜
若是從Scottrate那邊買會比較好嗎(或是有更推荐的美國券商?)
另外美金的匯入匯出,似乎也是不太容易?

這個領域覺得有點複雜,但又想投一部份進去試試啊
畢竟他跟債基一樣就是丟進去幾年,想當成不配息的債基試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7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