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z847 wrote:沒搞懂你挑選基金的邏...(恕刪) 謝謝你的指教我的確是新手,所以才上來討教一個新手會有甚麼成熟的邏輯?你的建議很棒只是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判斷我目前的投資組合是否可以更好所以才沙盤推演,是否選擇其他基金可以更好?
Archifragment wrote:...(恕刪) 水云大說:『這好像是網址之中,全球型經理費最少的基金了。』我說:『績效來來去去,唯有費用是永恆。』有著同樣的意思,那就是說 ──【不要輕忽費用對績效的殺傷力。】(但是,用投資型保單買基金就已經根本上輕忽了!)一個新手會有甚麼成熟的邏輯?==> 不必急著要求成熟,只要有自己的一套思維即可。否則,跟亂槍打鳥有何不同?(有時候還真能打到鳥!)只是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判斷我目前的投資組合是否可以更好 ==> 任何人都無法判斷,只有時間可以。所以,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與操作方式,照著作,其他就交給阿門(阿拉、阿彌陀、…)。
Archifragment:你都已經知道投資型保單被保險公司及銷售人員抽%抽很大.除了有錢人錢太多要避稅去買投資型保單之外,保單本身價格效能也沒有太大的價值.就算拿來避稅,避稅的效果也乏善可陳.在01還有例外一棟大樓說台灣的共同基金怎麼搞錢的事.根據你蓋的那棟投資保單樓還有01上這棟基金樓,我認為在台灣投資台灣的基金或者是投資型保單兩者都是很不明智,想跟自己的錢過不去的選擇.在台灣又沒有內線消息的人應該只能買0050那種.雖然我還是不了解為什麼水云那麼喜歡美國出的IOO ETF但是不用複委託,這就是一種把資產移到國外再做投資的做法.如果你新台幣資產有超過30萬,我看最簡單又實際有用但又是最令一般人害怕的應該是說把資產移到國外投資.國稅局說你在國外賺錢,每年沒賺超過100萬不用申報也不用繳稅,更不用繳2%的健保稅,甚麼東西都不用. 100萬-600萬之間,要申報但是不一定要繳稅.超過600萬那就一定要繳稅. 01嘴砲魔人目前最高金額是300萬-400萬之間. 目前還沒有人說林北每年賺600萬的.http://www.ntat.gov.tw/county/ntat_ch/pifo_03.jsp
那個 ...繳稅問題的話小弟要問不是美國人的話,買賣 IOO、VT或領它們的利息時相關稅率是多少啊 在台灣資本利得稅還沒有分得很清楚勞務所得 ( 薪水,所得稅 ) v.s. 資本利得 ( 投資,所得稅 )外國應該分得很明吧 小弟是很常以 IOO 舉例說明『全球投資』這件事也很明白的說︰沒持有任何一檔全球型 ETF【全球指數】不像臺股加權指數,那麼直捷的有感官上的反應但對臺股加權指數有太多的反應,其實也不太好 - - -保單期限內,如果能對【全球指數】多一分的接觸保單到期後,看是要 VT、IOO,是要選哪裡買賣保單到期後,再多比較看看吧
水云 wrote:那個 ...繳稅問題...(恕刪) >不是美國人的話,買賣 IOO、VT>或領它們的利息時>相關稅率是多少啊發股利的時候美國政府會先預扣30%的股利.一般台灣人買IOO/VT的去填1040-NR的報稅表格幾乎可以全部拿會來.因為可以全部拿回來所以相當於是0%的稅率.所謂的幾乎是因為美國2011年的標準扣除額是$5800美元,2010年的是$5700美元.VT每一股一年的股利差不多是2.03%或者是0.918美元.如果你只買VT,VT領的股利超過5800美元,你應該是要繳稅給美國政府,但是不是預扣的30%.要照另外一個稅率來算.這部分比較複雜.建議你找報稅的軟體依照自己的情況去按按看比較準.5800/0.0203=285714美元你持有超過價值285714美元或約857萬台幣的VT才可以領到超過的標準扣除額的股利,之後才要繳稅給美國政府.除了股利之外,你如果當初在1美元的時候買VT,假設現在101美元的時候你把它賣掉,中間每一股賺的101-1=100美元是不用繳稅給美國政府的.但是這部分你依照台灣的法律賦稅,這時候你就要祈禱你股利+股價價差賺的可以不要賺超過100萬台幣一年,或者是不要超過600萬台幣一年,或者是超過600萬台幣的時候你就要繳稅給台灣政府.但是不管你賺的是100萬台幣還是600萬台幣等值得美元這部分的錢你不用繳稅給美國政府.我這裡舉的例子是當VT所有股利收入都是美國收入,如果你收到的1042-S表格認為不是所有VT的股利是美國收入的話,你持有VT的等值美元價值會更高,會遠遠超過285714美元,我推測可能是這個數字4倍.最後要提醒的是我不是台灣的國稅局,也不是美國的IRS,所以我說的都不算.國稅局的網址前面的那篇發過了,美國的是www.irs.gov你有問題要自己去問他們,我只是提供我個人意見.
或者,直接了當這樣說好了。A.富蘭克林、PIMCO、……的債券基金中挑一檔。B.富坦全球、貝萊德環資配、安本全球、……,挑一檔。C.霸菱新興、安本新興、富達新興、……,挑一檔。D.先機亞太、安本亞太、……,挑一檔。使前述四者的市值弄成一樣。少的加扣,多的停扣。每半年或一年,調整一下,使得A=B=C=D。就原來金額就好,不要再增加投入了,因為加投要收5%的費用,太貴了。
謝謝ayz847的指教,我接下來配的好像跟你的建議很類似我在另一個基智網討論區的請教40%放在比較保守的債券跟平衡型20%保留原來的霸菱全球資源(若無法對換,可繼續加在債券基金)其他40%放在風險較高的股票型基金20% 霸菱全球新興市場 (全球型/股票型/RR5)20%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全球型/平衡型/RR3)20% 富蘭克林坦柏頓全球債券基金(全球型/債券型/RR2)20% 貝萊德世界黃金(全球型/貴重金屬/RR5)20% [至於我的可選投資基金,沒有聯博全高債,保留原]霸菱全球資源(全球型/天然資源/RR5)或是另一個20% 霸菱全球新興市場 (全球型/股票型/RR5)20%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全球型/平衡型/RR3)40% 富蘭克林坦柏頓全球債券基金(全球型/債券型/RR2)20% 貝萊德世界黃金(全球型/貴重金屬/RR5)
Archifragment wrote:謝謝ayz847的指...(恕刪) 都可以啦!你不覺得你明顯在進步,RRx本來不想提的,怕你更混淆。反正,基金績效本來就是來來去去。你大概就是 RR2+RR3+RR4+RR5(也就相當於我原先說的ABCD),各一檔持續下去就對了。不用去猜那裡好(選股),什麼時候好(擇時),只要記得每隔一陣子(半年或一年),根據當時的市值重新調整回原比例(再平衡rebalance)就對了。不要增加月投入了(5%,好貴),在原來的金額內調配就好了。(我還是不喜歡單一產業/單一國家基金,你喜歡就好)。盈虧自負。
如樓上講的,的確是有進步.可以參考下面的配置(不用管ETF名稱,參考沒人是如何配置即可.找你能買的基金..)時間到就再平衡.不要買一堆關聯性太高的基金------------------------------------------五種資產類別的常春藤投資組合資產類別 比例 ETF國內股票 20% VTI外國股票 20% VEU債券 20% BND不動產 20% VNQ商品 20% DBC-------------------------------------------十種資產類別的常春藤投資組合資產類別 比例 ETF國內大型公司股票 10% VTI國內小型公司股票 10% VB外國已開發國家股票 10% VEU外國新興市場股票 10% VWO(美國)國內債券 10% BND抗通膨債券 10% TIP不動產 10% VNQ國外不動產 10% RWX商品 10% DBC商品(偏重能源) 10% GSG------------------------------------------哈佛與耶魯的投資組合(不含另類投資)資產類別 哈佛2007年 耶魯2007年ETF(美國)國內股票 15% 20% VTI外國已開發國家股票 15% 10% VEU外國新興市場股票 15% 15% VWO債券 10% 5% BVD抗通膨債券 10% 0% TIP不動產 10% 25% VNQ商品 25% 25% 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