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投資基金理財 一般所謂的投資專家 定期定額扣款 長期下來一定是贏家
這樣的假設是否正確無誤
當然對投信而言 定期定額扣款 對她們業者來說 一定是贏家 轉取手續費管理費用收入
但是對一般的投資大眾 這個假設就有很大的疑慮
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跟著景氣的循環高低來做操作
以美國來論 可以觀察FED聯準會的動向
開始降息 表示經濟情況轉差 趨勢向下 縱使短期有反彈但是短多長空
等到FED聯準會開始升息 經濟趨勢常會比較確定轉好
個人是不建議投資莫名其妙的基金 尤其是國外的
掛個亂七八糟的名字 什麼綠能 水資源 我還太陽系基金
胡扯亂扯 投資商品除了著重流動性之外 熟悉商品也是另外的重點
樓主是台灣人 投資商品當然選台灣的
雖然是台灣 但是檯面上一堆的愛台灣基金
一般人又跟投信管理人不熟 憑什麼你定期定額 付點保護費
他們就要幫你賺錢 我看是拿錢給他們幫你賠 被他們A才是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每月固定月底會發佈上月份的景氣概況
可以衷實的表現台灣經濟情況 在景氣谷底 定期定額買進自己的投資標地
在景氣高峰時 出扥自己的投資部位 就算最佳的懶人投資法
至於投資標地怎樣選擇 個人都有各自的方法 像是要投資指數型ETF或是股票都可以
最笨的人才會去投資基金 穿西裝打領帶的不見得會有多利害
頂多只是會唸書而已
投資股票不見得要看財務報表什麼實實在在的數字 有時候看人反到會比較準
怎麼看人 就是看領導人的信譽
比如
台積電 張忠謀
力晶 黃崇仁
華碩 施崇棠
宏達電 王雪紅
台達電 鄭崇華
友達 李焜耀
遠雄建設 趙藤雄
鴻海 郭台銘
統一 高清愿
上述的公司領導人 社會上的風評如何 ?
投資股票 不單是單純投資公司而以個人更喜歡以看人識人來論斷
一般人所謂的傳產股票不見得就會遜過科技類股
食衣住行育樂 "食" 應該是最重要的
經濟狀況再差都要吃 連吃都沒得吃就等死
如果股票要抱超長期 科技股絕對是名單之外
記得 景氣是有循環的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
這句話牢牢記住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