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拿鐵 wrote:
也不要買國外發行的ETF... ...(恕刪)

1.國外ETF內扣費用,遠小於國內ETF。
2.交易費用,就要看你的資金大小而定。
 (國外交易費是固定一筆XX元,而不是金額的XX%。)
蜻蜓拿鐵 wrote:
(幾年前高收益連動債大規模倒閉血本無歸,不是才歷歷在目?),
也不要買國外發行的ETF...(恕刪)

個人對你的投資,沒什麼意見。
對你愛練習作文,也沒什麼意見。
但愛拿自以為是的錯誤想法,妄想指正他人,這就令人不耐了。

蜻蜓拿鐵 wrote:
不要買高收益債
(高收益債的真面目就是無能裝恭儉、奧梨假蘋果的高風險公司債)... ...(恕刪)


罵歸罵....
可是買高收益債基金的人
絕大部份都是賺錢的耶
個人雖買了些高收債,但對此商品並無特殊好惡,也無推薦之意。個人在投資上賺的錢,也幾乎全靠台股。
但,我也好奇,版上衆多愛貶低他人的炒股高手們,究竟有多少人真靠股票賺到大錢。
若有心討論,不抬槓,自然是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


如果垃圾債基不能買,那麼,波動更大,績效不一定較好的垃圾台股,豈非更不能投資了。

wangxyz wrote:
個人在投資上賺的錢,也幾乎全靠台股

我們兩個好像啊
我投資月配息基金的錢也是從台股來的
記得2009年年初二回娘家
我岳母問我聯博全高收AT可不可以投資
她的定存到期了 理專跟她推薦(當時淨值跌很低 年配息說有10%)
我說那是垃圾債 千萬不要被騙 結果讓我岳母錯過大好的買點
如今我買高收益債 就不好意思讓我岳母知道
不過說也奇怪 有些人一聽到高收益債就很激動

Konbini 711 wrote:
我說那是垃圾債 千萬不要被騙 結果讓我岳母錯過大好的買點鬱卒
如今我買高收益債 就不好意思讓我岳母知道..(恕刪)


我為你的誠實按
wangxyz wrote:
個人雖買了些高收債,...(恕刪)

高收益債就是會遇到信用風險,因為這些發行高收益債的公司,本身的財務或是營運狀況不是很好,所以他們發行的債劵必需用比較高的利率、比較短的存續期間來吸引投資人購買,景氣好的時候確實違約率不高,績效會比投資型債劵好,一旦景氣轉壞,很多債劵瞬間成廢紙,所以投資人一定要經常去追蹤淨值走向,該轉換或贖回就要快跑,讓配息落袋為安,淨值又不致於虧損,反觀投資型債劵,信用評等高,但利率相對較低、存續期間長,違約率低,適合長期投資,如果不是要靠配息過生活的人,建議買不配息的債劵基金,將利息滾入本金,繼續買債劵,這樣才有複利效果。
wangxyz wrote:
個人雖買了些高收債,...(恕刪)

說真的,
在台股穩定獲利的人絕對有,
而且不在少數,
但他們不會上01放話,
都是很低調默默賺錢的,
股票市場有百分之八十的散戶都是賠錢,
只有百分之二十是賺錢的,
而那百分之二十的人都是認真做功課,
努力研究個股的基本面、技術面,
解讀財務報表的各項數據,
善用各種技術分析方法,
分析股價走勢的K線圖,
不受消息面影響,
如此勝算自然比一般散戶高。
qiyunn wrote:
反觀投資型債劵,信用評等高,但利率相對較低、存續期間長,違約率低,適合長期投資...(恕刪)

我買了很多類型的債基,近兩年多來,報酬率大約是:優質債、亞債 > 新興債 > 高收債。
但是風水輪流轉,未來的事也難說。
大大可否想過,若升息力道加大,票面利率低、存續期長的美債、投資級債,將會如何呢?

wangxyz wrote:
我買了很多類型的債...(恕刪)


美國升息環境下,哪類債券資產最吃香?

本世紀以來,經歷景氣多空循環,先有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2004年美國啟動升息循環,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歐債危機、2011年美國降評,以及近年來的希臘脫歐疑慮以及油價腰斬,金融市場大起大落。但回顧21世紀以來,在過去16年中,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有14年繳出正報酬表現,僅有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13年美國聯準會首度透露可能在未來啟動升息的風向球的這兩年度有負報酬表現,但負報酬的幅度也不大,顯見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即便在市場存在負面消息時,仍相對有穩健表現。

亞洲債券債信品質高 是能夠提供穩健報酬的原因之一

目前亞洲的主要十個國家中,有九個國家三大信評機構都給予投資等級,僅印尼例外(但印尼也有兩大信評機構給予投資等級),顯見亞洲國家目前的體質相較以往都有所提升,因此信評機構在近幾年來紛紛上調亞洲國家的信用評等。若考量到企業面,亞洲企業的體質也相當穩健,根據信評機構惠譽的統計,亞洲投資等級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在過去10年間的違約率為零,這樣的違約率連美國與歐洲都望塵莫及。而在評等較差的亞洲高收益債中,其違約率的表現也優於整體新興市場,從2000年至今,亞洲的高收益債有五年(2003、2004、2005、2007以及2011)擁有零違約率的輝煌紀錄,也是其他新興市場高收益債難以望其項背的紀錄。

美國升息 亞債仍看漲

美國雖然在2015年底啟動升息,有利美元走強,相對拖累油價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探底,但對多數的亞洲「能源進口國」而言卻可相對受惠,特別中國、台灣和南韓等石油進口國,印度和印尼可以減少燃料補貼,能源價格的下降,明顯降低許多企業的成本、有助提高利潤。疲軟的商品價格,通膨獲得控制。2016年全球央行政策進一步分歧,多數亞洲國家央行都將持續維持其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亞洲央行擁有更多寬鬆信貸的空間,支持當地經濟增長,這也有利於亞洲債券表現,不論是掌握這一波亞洲債市契機,或是對抗股市波動,亞債相當適合納入個人投資組合做為核心持有資產。同時,在美國升息美元看漲的前提下,2016年美元計價的亞債表現仍較當地貨幣計價亞債來的吃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