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 利用一點閒錢作基金投資 卻不知如何下手

之前媽媽一直要我去聽一下公職考試的講座
勉為其難我就跑去聽了一下
發現那真的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講座上抄的筆記
過年打掃宿舍的時候也一併丟掉了
雖然說鐵飯碗真的是很吸引人啦~
但是真的不適合我
所以目前還是以考上研究所為目標

至於現在要不要打工呢?
目前還沒有這個打算
不過上學期的校內外獎學金就拿了快兩萬塊了
所以打工對我沒什麼吸引力
還沒建立好自己的專才之前
去打工都只是拿時間勞力換錢而已
報酬率也很不甚理想
當然每個人家庭經濟背景不同
慶幸我還不用為了三餐煩惱
不過我現在有在研究所研究室當專題生
老師會給一些補助
而且有能學到很多東西
這樣應該對我比較有幫助

算一算 27 28歲要有150萬的存款
我也沒概念算是多還是少捏~
當然理財應該是一個人的第二專長
再會賺錢不會理財也是很大問題的唷~
希望30歲以前能夠存到一千萬
存到一億後退休
哈~ 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kid7508 wrote:
我也快22歲了......(恕刪)


我是理科的學生
大三那年因為跟經濟系學生當室友
開始了我對理財投資的了解
至今也才一年而已

書籍方面的話
我手上有幾本有關基金跟投資的
1.聰明買基金
2.聰明買基金2
3.理財專家沒教的1001基金投資
4.富爸爸,窮爸爸
5.富爸爸有錢有理
6.鄭弘儀談投資致富
7.35歲前要上的33堂理財課
這些應該都是滿不錯的書籍
閒來無事的假日就會翻翻 做做筆記
再來就是我有訂閱智富雜誌跟Money+理財家
非常建議你看這兩本雜誌
當中不只是介紹基金的投資、股市的投資、保單的種類、如何理財及稅捐部分都有很多的說明
這也是做為一個社會人所應該了解到
會碰觸到的領域
有一天還是會用上
內容都不難
還有圖表做說明
既然我都可以懂了
一定沒問題的唷~

網路的話嘛~ 奇摩的理財網
你所說的基智網
還有很多理財達人的部落格
只怕你不看而已
不然資料可多的是呢~
還有問題也可以提出來一起討論
相信01這邊也是有一堆達人不露相的呢~
如果說樓主就快要當兵的話
那我是覺得
"百分百保本型"的連動債會比較好
如果說看好未來原物料走勢的話
可以找看看有沒有連結到相關指數的
雖然說如果遇到大漲報酬率不如基金
但風險不高
我個人是有投資連結農產品指數的連動債
兩年最大報酬率是30.8%
最大損失是1.2%
讓樓主參考一下的吧
下次再見面 也許是百年之後 也許是不久的將來 黃泉路上 記得備壺好酒等我
haurchang wrote:
"百分百保本型"的連動債會比較好

不要買衍生性債券型商品

百分之百保本的這種,就是把大部分比例資金拿去買公債,
獲得最穩定的保本,之後剩餘部分去買垃圾債券,或是新興市場債

很有可能到頭來,比定存績效還不如

所有數字都是美化的,
如果對債不夠了解,千萬不要去買那些


這次的次貸問題,爆掉的都是 AA 等級的債,
還有保障嗎?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就我所了解到的資訊來說
我有四種東西不碰
投資型保單不碰
基金平台不碰
連動債不碰
期貨不碰
釣魚釣到麥香魚 wrote:
中國/香港/印度,因為通膨因素及經濟成長趨緩,
其股市之後的成長性將會偏弱,尤其是中國大陸不斷升息的狀況下,
這幾個區域要特別注意
...(恕刪)


最近看的基金雜誌都推薦這幾個國家

真是啥心態

釣魚釣到麥香魚 wrote:
基金也是會虧的,溫水煮青蛙是基金常常發生的事
...(恕刪)


唉~
阿桐伯沒有在賣藥啦...只會打"嘴砲"
ydmphxiay830 wrote:
就我所了解到的資訊來...(恕刪)


這是真是看透金錢遊戲的高手~

沒有什麼投資是沒有風險的,只要尋求超額報酬,就會有風險。
保本型商品的手法通常有兩大類,
1.將固定配息的商品將配息的部份拿去投資,虧損的部份只有配息的部份。
盲點是,有可能保的了本,不過保本就是沒有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還差,直接虧損2.6%的定存報酬,另外還要多付出基金管理費用手續費用之類的成本。
2.買入投資標的,另外買入買權,或是賣出賣權的方式,買保險。買那些標的的保險。
盲點是,保的本是投資標的的本,卻要另外付出買保險的成本,保險的金額大小不定,還要基金管理費用的成本,各位會算嗎?
如果沒漲沒跌,就是保本,但是卻要付出選擇權的保險的成本跟手續費的成本,又輸給了定存2.6%的利息報酬。

買股票的報酬率輸給了政府公債的值利率,那就是沒保本。

投資型保單
這根本是excel下發展出來的商品,我自己學財務的,都沒耐心跟能力短期內試算出,保險這部份的費用成本是多少,保障了多少;而投資這方面的成本是多少,未來報酬率怎麼算。
當投資型保單將保險跟投資混在一起,消費者基本上已經沒有能力去區分所謂的成本跟投資,自然沒辦法試算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沒辦法算出來持有期間報酬率跟年化報酬率的時候,消費者投資在好產品上嗎?有沒有成本更低,報酬更好的東西呢?

個人覺得最好的投資商品是
內線股票...沒在上市上櫃公司上班,有能力“提早“掌握自家公司未來可能的財務獲利報告內容,知道自家公司要公佈的,比市場預期好還是壞,那就別買賣股票。分析師們有能力分析的是過去跟現在的股價,公司價值,不過對於未來公司的獲利波動都很大,甚至要長期要擊敗大盤都很難。有內線,就可以長期打敗大盤。

如果要買,就買單一股票市場本益比偏低時候的ETF, 成本低又好算,沒有基金經理人跟大股東上下其手的機會,讓自己的股市投資獲利接近大盤的報酬率就好。

買保險,就是費用,混在一起就別談。

另外是基金的部份。投資學上講風散風險跟效率前緣,主要就是希望將投資的風險分散外,又能獲得相對風險的高額報酬。不過當基金越專注在特定的市場或是產業,風險就越難分散,但是報酬可能是可以更高的。既然風險已然變更大,波動變更大了,那就要當成一般的個股來熱情的看待那基金跟其投資的市場趨勢跟標的,不是丟著就好。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Aton258 wrote:
最近看的基金雜誌都推薦這幾個國家
真是啥心態

報章雜誌裡的都是後期指標了,
目前中國印度不會立刻減緩漲勢,
但是以總經來看,成長趨緩或停滯是必然的

中國股市的問題,絕大多數是因為通膨造成


ydmphxiay830 wrote:
投資型保單不碰
基金平台不碰
連動債不碰
期貨不碰

保險我目前沒涉獵,
但是保險最多只能達到避稅

以業務範圍來看,金管會不會允許保險類商品可以做為獲利工具,
所謂的投資型保單,也不可能有多少獲利


債的東西比較複雜,牽涉到利率及信評等等因素,
不過先了解過後,的確有些可以獲利的部份,
但一樣是之前講過的問題,信評好不代表不會虧損,
那只能參考用

金融界是在玩錢,錢是萬惡的淵藪,沒什麼幹不出來的


期貨只能做短線操作,且需要很多時間精神去顧,
學生應該是無法操作,而且操作期貨及選擇權,需要一定的資金做後援,
30萬大概只有一口大台
可以大賺,但是也可以大虧


對於學生來說,穩定的長期投資是比較適合的,
所以基金是可以考慮的,不過基金的類型與標的要慎選


以台灣的 "實質利率" 來說,已經是負利率了,
光是定存是無法打敗通膨壓力,所以錢一定要它動,但是要怎麼動才是大問題


新興市場目前都面臨通膨的隱憂,
所以投資地區可能要轉換

台股在今年是滿可以期待的,但是台灣的基金操作.....恩.....
如果不嫌棄把我當朋友,請到msn聚首 arda.arda@msa.hinet.net
從大一開始一個月的花用都控制在5000元左右(我在台北念書)
目前在研究所研究室中做專題生
老師還有給我生活上的補助

約30萬元的存款
如果以兩檔基金扣滿兩年的話
約為25萬元
如果未來一年進到研究所當研究生
接國科會計劃可以領到補助金

如果當兵的話每個月會有六千多的補助
吃的住的更是省
這些我都有考慮進去了
所以並不是站在沒有考量生活費支出以及收入的立場做決定
就是不希望閒錢擺在那邊永遠當閒錢
才要積極的進行投資
當然自己是有做一些功課摟~

如果今天我只有10萬元資金的話
我就不會做這樣的投資
轉而利用增加收入強迫儲蓄的方法來增加資金
所以...我了解你的用心良苦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