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點,我有不一樣的看法:
尤其在這本書的論點支持下,
更加重這個概念。

摘自該書
從分散時間投資的角度來看,你 20、30 歲的時候進行的投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年輕時投資 5 萬美元,然後年老的時候投資 100 萬美元,這種投資模式不合理。我們要考慮,在年輕時投資 10 萬美元,年老時投資 95 萬美元。對比兩種投資模式,總體的市場曝險部位是一樣的,但是後者在時間上實現了分散投資。事實上,很多人錯失了 20 年分散投資風險的週期。我們的投資生涯本可以有 40 年來分散投資風險,但大部分人把投資集中在退休前 10 年或 20 年的時間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一個簡單但看似比較激進的投資理念: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利用槓桿購買股票。

分散時間投資意味著增加年輕時投資的額度。年輕時,大家普遍手頭都缺錢,所以不會大手筆的投資。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槓桿交易。

年輕的時候進行槓桿投資是更謹慎的投資策略,這是本書的一大中心思想。假如投資者一生在股票市場的曝險部位是定量的,那麼增加年輕時投資股票的曝險部位,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股票曝險部位,這樣就能降低投資風險,實現分散時間投資。

來源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


【書籍介紹】

書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
出版社:樂金文化
出版日期:2020 年 11 月
【作者】
伊恩 ‧ 艾爾斯(Ian Ayres)

經濟學家、律師、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他曾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新共和》和 Slate 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貝利.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他教授策略、政治及決策課程,經常為《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撰寫賽局相關文章。他曾在美國運通、花旗銀行、麥肯錫顧問公司等跨國公司擔任顧問,並運用賽局理論協助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設計「個人通訊頻譜拍賣」。著有《思辨賽局》、《競合策略》和《策略思考》等策略經典名著。




054203 wrote:
貸款投資 第一步已經錯了 !!
054203 wrote:
貸款投資 第一步已經(恕刪)

我身上沒現金,
幾乎都是房產,
貸款原則上都是我房租去給付,
月配的金額我也都是存放著,
前輩說的基金會卡住,
的確我的基金有這個問題。

我的是一次買完基金,
只有最一開始,
扣一次的手續費,
後面不用任何手續費管理費,
狀況很像在領股息一樣,
一年可以六次免費,
轉換基金。

謝謝前輩的建議。
digo1971 wrote:
關於這點,我有不一樣(恕刪)

以前有在上班的時候,
有聽過我年長同事也是這樣說過。

我目前剛30歲,
所以想利用時間換利息,
我也不求高價的基金或股票。
kiter78323 wrote:
投資是股票好還是基金好

股票或指數股票型基金
我有間房持續收租1萬2,之前房貸一口氣繳清了,
後來理財知識稍微增長,4年前再利用這間房貸了2百多萬出來;
全投入基富通鉅亨網,目前:月配息+房租-房貸=大於2萬
供參考~
kiter78323 wrote:
我身上沒現金,幾乎都...(恕刪)


可以問一下,好像銀行還是有每年收取保管費喔!
kiter78323 wrote:
以前有在上班的時候,(恕刪)


其實不管要不要投資,都建議學習投資常識知識。

因為現代社會投資陷阱多,詐騙更多。光是01詐騙求救文就一堆了。尤其那些台灣的自稱投資達人老師的,離他們遠一點。

台灣投資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最近幾年"存股產業"的興起,一堆自稱達人老師在教存股。

這些達人老師的的身家是真的,但不是靠投資,而是靠賣書賣課程賣訂閱。利用散戶缺少投資常識而向他們販賣投資致富的美夢。

所以建議學習基本理財知識,學起來就不容易上當受騙


綠角財經筆記: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投資觀念

綠角財經筆記: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指數化投資

不要直接相信任何網友推薦的"明牌",請以自己的投資知識審慎檢視後再下決定。

虧損是你在賠,網友可是不痛不癢。
sgxm3 wrote:
其實不管要不要投資,(恕刪)

以前完全沒有想過投資,
隨著年紀增加後,
慢慢的想了解。

謝謝前輩連結教學與指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