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再買國內基金了

專家說 基金平均五年一次行情或輪迴

專家說 宜採定時定額.分散風險.

專家說 買知名的投資公司所發行的基金,且成立有一段時間有績效可供參考


小弟 95年12月定時定額.買了一支海外基金.至今快五年了


還負13%


什麼...還要定時不定額..才可以快速累積單位數..104又是專家或雜誌說.某某人於2008年

海笑期間,就是用這種方式..由虧轉盈大賺20%然後就神奇的獲利了結


哦..對了..這支基金是大名頂頂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


就是廣告 撈金魚的那支


我金魚是不是還撈不夠........

cjclydia wrote:
像我買寶來台灣指數型基金,就很簡單 大盤4000加碼 大盤8000觀望 萬點出場

後來老婆依樣畫葫蘆 單筆20萬4000多進場 8000多 31萬出場...(恕刪)


大盤漲了快一倍, 基金績效50%? 再加上除權息大盤損失的點數, 你真的覺得這種基金績效ok 嗎 ?

不如買0050或台積店吧.
這個觀念很前衛,因為請經理人操盤,所以不用作功課他就應該幫我賺錢,==>

我錢交給你操盤,你也收了我的經理費,還要我做功課?那
你是幹什麼的?上網買賣股票誰不會?讓你白拿錢?
我是傻瓜?錢送你花?我要能做功課我幹嘛付錢請你操盤?

就是很多人受了投信的毒,才會讓投信公司一點受託人的責任感都沒有。

你去一家餐廳,點了牛排,難吃,找老板。老版說:
這怎能怪我?你自己要做功課呀!每星期三大廚都是輪休的呀!(or 每星期一附近市場休市呀!or 最近不准進口美國牛呀!......)

你開牛排館,我付錢來消費,我還要作功課?你開餐廳的都沒責任?

我進牛排館吃牛排,還要我自己煎牛排、烤牛排?自己洗盤子、擦桌子?

笑話!
小弟沒有買台股基金
因為費用高
不過大大這樣說
其理由不足
因為-22%的決定因素是買入價
假如股票買在高點也會有這種情形的吧
p61534 wrote:
看完多版大跟多數人的回文,以前常看到的場景

只要輸了,
【覺悟】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再買國內基金了
【覺悟】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再買國內股票了
【覺悟】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再買國內期貨了
【覺悟】我想,我這輩子不會再買國內選擇權了
請你認真看一下我的文章
大盤+5.67%,"專業"經理人績效是-22.38%,這樣的績效難到投信公司主管或主管機關不應該關心一下?
投信公司/研究團隊/經理人,這就是專業?
如果今天和大盤沒差多少,我也認了,但是差了30%,還呈現負相關,
請問這基金專買爛公司股票嗎?還是專門和市場對作?
我以後還是會投資,還是會買股票,但是不會也不敢再碰國內基金
96-桃山、喀拉業山 97-玉山主峰 98-石門山、合歡主峰、奇萊南峰、南華山 99-伊澤山、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 100-合歡東、北、西峰
我覺得投資基金跟投資股票一樣須要慎選,也是要遵行低進高出的原則,它也是可以讓你一倍翻的投資工具。

下面是我自已的基金投資經歷(並不代表什麼只是與大家分享)。

這兩檔是我從1999年網路科技泡沫化後覺得集中市場怎做怎賠,進而買基金試試看,一方面也做些資產配置,可是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吼~怎麼每次都是負資產,對基金越來越沒信心,所以,當2004年小賺一萬多就感覺像解套般的趕快出掉。



可是就在出掉的當月,我忘記停繳,所以當月又被扣了一次。



因為金額不大,所以我也不以為意,也因為2004急須要購屋的頭期款,這也是當時出脫基金的另一個理由,但是我在2011也就是今年我把忘記停繳的再贖回,其中有一檔的獲利高達50%以上,一倍翻。



我覺得不是國內的基金完全不可投資,低買高出才是正確的,連基金也不例外,另外我覺得耐心也很重要。

yehshichow wrote:
請你認真看一下我的文...(恕刪)


大大不用生氣
那種為砲而砲的請直接無視,
有些人不懂還愛砲
yehshichow wrote:
請你認真看一下我的文...(恕刪)


投信公司還大言不慚的說是投資人沒做功課。
諸如:要適當停利,要懂得轉換,要低進高出、......
總之,就是投信公司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這個叫信託?叫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

(最低限度你也要贏大盤呀!連大盤都贏不了當投資人是傻瓜?)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
唸書時所有經濟學,會計,財稅的作業和考試都要靠我罩,
畢業時他大哥還大言不慚的說他唯一看完跟投資有關的書只有"漫步華爾街",而且還沒看完.
這傢伙後來進了某家投信當經理人,最近還當上某投顧的襄理,最可笑的是連公開學歷的是假的.

從此我再也不買基金....
p61534 wrote:
但我不會將失敗的理由推給手續費、經理人之類的。


我最近爬到這篇文
綠角財經筆記 - 選基金的通用法則
1. 2008年晨星撰文關於如何挑選基金.
避開高開銷的基金 (股票型基金總開銷 > 1.25%, 中期債券基金 > 0.75% 就是太高)

2. 2008年AAII撰文關於如何挑選基金.
是否該考慮基金的總開銷?
(是的. 經理人為了在高總開銷下仍有傑出表現的可能, 而被迫去冒大險. 而最後承擔風險的是投資人的金錢.


我沒有買過基金, 奇怪 我身邊的同事都說有賺, 所以我才開始研究的.
綠角大的部落格爬一爬, 卻發現不應該買主動型基金, 應該買ETF那一類的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