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從2005年定期定額(3000)買投資型壽險保單(國壽創世紀丙型)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30.96%

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 0.06%

摩根士丹利拉丁美洲股票基金 -7.69%

聯博新興市場成長基金 2.17%

淨損約80000.但有終身280萬保障


從來都沒換過.那位高手指點一下

謝謝
wecan1688 wrote:我太太從2005年定期定額(3000)買


除了新興市場,我也剛開始扣,其他三個市場我都非常不熟悉。

礦業,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產業。

拉美,………主要產業是?(對不起,我也沒研究)

能源,已經被炒一大波,若是我會等到沒甚麼人在關注這種類型的基金時才會進場。

不過我想這三隻基金都是同類型的產業吧,都是在台灣不容易掌握即時動態的產業,不了解的產品最好不要隨便介入,這是最簡單的原則。

歐美日中,比較容易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景氣,他們的產品也常出現在我們最終消費者的手上,相對來說,你就會感受到他們的景氣。

這是投資的其中一種方法,但因為我實在不了解那幾隻基金,所以再看看有沒有高手可以幫忙你囉!
虧損8萬怎麼得來的??前置費用150%要扣除(36000*150%=5.4萬)總投入8年288000元-5.4萬-行政管理費9600元-壽險成本大概抓2萬所以=204400元)
實際投入204400元/4隻基金=51100元
51100*30.96%=15821虧損
51100*7.69%=3930虧損
51100*2.17%=1109淨賺
51100*0.06%=306淨賺
…………………………………………………………
虧損18336元另外加上匯率上的虧損頂多虧個2萬多吧!5.4萬前置費用本來就是買這份保單要扣除的,不能算在虧損上
wecan1688 wrote:
我太太從2005年定...(恕刪)

台中阿杰 wrote:
半年前進歐洲是超強的...(恕刪)


投資型保單我沒用過 , 也不會去用 , 想要免手續費除非直接找投信有活動的時候
wecan1688 wrote: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30.96%

貝萊德世界能源基金 0.06%

摩根士丹利拉丁美洲股票基金 -7.69%

聯博新興市場成長基金 2.17%

淨損約80000.但有終身280萬保障


從來都沒換過.那位高手指點一下

謝謝


新興市場處於低點 , 可小額扣款 , 可是為何選聯博?
拉美.... 可以賭看看巴西世足能不能翻盤後脫手
世礦.... 自宮吧
同樣的標的
我買過柏瑞拉小 , 安本新興市場 , 安本新興市場小型 , 世礦我也買過
原則上都是賺錢出場


但是
都是當點心在買
主要的核心基金不會找這些

具有景氣循環領頭持股的基金才會是我的核心
不要被理專講的定期定額就不會虧錢的話給騙了

另外
也不要貪高配息的債基 , 不管配息怎麼高 , 能幫你賺錢的還是本金
前年下半年開始買入澳幣計價的收債 , 或是新興市場債 , 看看多久才會回本 ... 三年嗎? 我個人是很懷疑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將要投資標地會上漲的理由都不知道
那請你就不要下手

vincentcheng77 wrote:
新興市場處於低點 ,...(恕刪)



LisbonHart wrote:
跟觀念 基金都無關吧.....


今年全世界都多頭



如果年年報酬也有40% 請你在來po文吧


才爽一下 就飛上去了

你看今年有沒有20% 應該要偷笑了


講話沒必要這樣

年年40% , 我想你去波克夏謀職應該不是問題

20% ??

益通千元股王的時候 , 我用20萬本金買德盛綠能賺過八萬多 , 這已經是強到快破表的績效

基金不比股票

基本上我覺得整體報酬有年化 15%就已經是高手中的高手

你覺得20%才能拿出來說嘴

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把你的成績截圖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sarahamber wrote:
...(恕刪)


不過我要澄清一下

新興市場我覺得可以扣 , 是因為夠爛了 , 未來會不會賺錢 , 多久會賺錢 , 我無從預知起, 我只能說 ,如果沒有系統性的風險產生 , 再爛也有限 , 因為夠爛 , 所以可以小買 ,慢慢買

這跟我在上證1900 ~2000 分批買中國基金的理由類似 , 其實個人向來不太買中國基金

不過幾個前題不變
1.個人資產配置不同 , 不要隨便跟著人買
2.不論景氣好壞 , 都要記得停利停損
3.世界上沒有不會虧錢的投資 , 否則你幹嘛要出來上班?

vincentcheng77 wrote:
不過我要澄清一下新興...(恕刪)


觀念很正確!多謝補充~~

sarahamber wrote:
半年前單筆進場,vincent大大很厲害,當時大家都覺得有點高了。

理專大都只為了業績及佣金,前陣子看世礦基金好像一半以上的規模都是台灣人買的,覺得台灣人太厲害了,積極理財。

但可惜知識還不夠,又愛一窩瘋,加上銀行及保險理財部門不夠專業只求業績,害慘了台灣投資人。


沒有很厲害

我當時同時還有三支歐股基金在定期或不定期定額再買入 , 只是找了一個時機點 , 用我覺得可以接受的虧損額度用單筆進入一支 , 如果當時我歐股空手 , 我就不會下這單

當年世礦淨值來到 80 的時候 , 去十家銀行有十一個人都叫你買這支 , 現在淨值剛剛好砍一半
世礦我當時也賺過 , 後來也虧過 ,整體來說還是正報酬

說真的
我看過及格的理專至今大概只有一位 , 所以我用那支22% 的歐股基金贊助他一下
同時也不要以為外商銀行的比較專業 , 並沒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