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當傻瓜買海外債券基金!

不太瞭解:『報價驅動市場跟委託單驅動市場』的定義。

我在IB買債券,跟在台灣的銀行買債券的報價方法不太一樣。
IB的是有點類似股票的買法
舉toy 玩具反斗城2018-10月到期的債券(明年10月不倒的話大概可以收到10%左右的殖利率利息)
當日某個時點
買價96.1------中點------賣價97.686
賣方當然會以較高的賣價想要賣出,我們要買債券的人(也就是買方)當然出價越低越好(問題是買得到買不到)
為了低價買到,我就出限價96.1或者96.X的價格,往往都有機會買到
一定要買到,則出價97.686就一定買到;不過我都出低價,隨緣。(在台灣的銀行買的價格一定貴很多)
他也有GTC,可以三個月有效的出價,有的時候出很低,又遇到股災或者賣方太想賣出,等沒幾天就會買到。


pigstand wrote:
直接債券交易屬於報...(恕刪)

digo1971 wrote:
不太瞭解:『報價驅動...(恕刪)

建議您去Google報價驅動的定義,適用於外匯或債券交易。
“買價96.1------中點------賣價97.686”,以上述這句話為例,所謂買價、賣價並不是委託單驅動市場的成交價,而是broker給您的報價。broker所賺取的利潤不是來自於手續費,而是利用您與其他交易對手之間的資訊不對稱而獲得的價差。所以您最後的成交價與交易對手的成交價是不一樣的,您可能賣得較低的價錢,對手買得較高的價錢,中間的價差則由broker獲得。
某種程度上來說,報價驅動的成交價沒辦法完整的傳遞該投資標的的價值資訊,所以使用上要特別當心。
我到現在也是傻瓜,一直都是.....

在合庫有一檔聯博全高收,當初投資100萬,放了好幾年,剛剛上網看,含息報酬率有70幾趴。
在瀚亞,我也持有過600萬多的高收債,
目前剩兩檔高收益債,不到300萬台幣的本金,南非幣計價,儘管都是20幾趴的報酬率,現在還匯損中。

我的投資型保單買的主要也是債券基金。超過400萬,目前陸續贖回,剩不到50萬。

在某商銀,才剛贖回450萬台幣的基金,轉戰美國;剩下1000多萬的基金,還未解套。
金融海嘯前後,累積購買的基金、連動債總額也超過6000多萬。

這麼多類型的基金,我覺得最會賺的就是高收益債基金。

但,在我看了綠角的書之後,我的想法轉變了;就是基金公司賺很大,賺到影響我的賺錢績效很大。
我是一個中長期的投資/投機?客;
想想基金公司不管賺賠都要抽我2%-2.8%的投資額;
績效有勝過ETF或BRK.B嗎?沒有!不如自己管理,省下這每年必抽的2%-2.8%的管理費/行銷費

10年下來影響的績效是20%到28%,那不大嗎?對我而言那是至少3000萬的差距。

如果我沒去開美股帳戶,我的選擇真的會很有限,最多就是買買高收債基金或者是銀行的債券3到5%的債券.
但既然書上的邏輯是通的、有道理的,就要行動。
於是,我陸續將贖回的基金,陸續放在陸股、新加坡REITS、複委託、香港花旗買港股、IB;
績效都比基金好得多,因為他們不用抽佣金(管理費)。

當然,這種投資方式不見得適用於大部分的人
尤其是菜籃族、小資族、沒時間族、懶惰族、喜歡跟理專互動族、佣金沒差族、英文白癡族、電腦白癡族.....

說傻瓜,當然有點言重,買的人當然不全是傻瓜,一定有理由,才有那麼多人買。
就像當初投給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不都是幾百萬人的智慧,這些人有可能是全部是傻瓜嗎?

我真的是傻瓜,到現在還有1500萬的基金部位,
一個月前又因理專的人情,還買了坦伯頓新興市場債基金45萬台幣....(我很克制了....)

講了那麼多,我也沒有完全做到;這不是傻瓜 ,什麼才是傻瓜。


hodson2013 wrote:
這一欄又再罵高收基...(恕刪)

小虎先生 wrote:
不要再當傻瓜了!高收益高風險,我個人推薦AGG中度回報,低風險


小虎大你好

剛用了3分鐘計算,最近三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2.3%~2.4%

這樣是不是會太低?

如果以公司債 公債 特別股來說.....

AGG看起來也相對高檔了

digo1971 wrote:
我到現在也是傻瓜,...(恕刪)


digo大你好

根本不用管理專的什麼人情.......如果沒有像連大這樣,銀行端出市場看不見得商品

沒必要再去買普通基金,以及複委託

您的其他商品是小弟最近接觸到,也很想入門的商品

謝謝

1.人在江湖,有些人情世故,還是要兼顧,……
2.複委託還是必要的。每年做贈予給小孩,再投資港股,新加坡reits





ceryil wrote:
digo大你好根本...(恕刪)

digo1971 wrote:
一個月前又因理專的人情,還買了坦伯頓新興市場債基金45萬台幣,...(恕刪)
閣下還真是大戶,投入基金幾千萬,令人仰望

坦伯頓新興市場債基金,倒是買對了,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它配息都配蠻多的。如果在基富通買,手續費少,贖回免管理費,那就更好了。
聯博全高收我投資130萬,6年領配息46萬
本金都沒少,只領息,所以不用轉換費跟保管費
當個賺錢的傻瓜
比當賠錢的聰明人好

武大郎的同學 wrote:
聯博全高收我投資130...(恕刪)


我瑞銀高收基金剛好領60次息,四萬本金至今領13696.25,但帳面上淨值損失8.14%,總回報還是有26.1%。
帳面上淨值上上下下,每個月約200元入帳。
債基或收益型投資像特別股都類似,比起一般股票,本金波動不大抱得住,配息可預測。

其實投資理財沒有聰明與傻瓜,適性喜歡就好。
追求穩定收益!

hodson2013 wrote:
我瑞銀高收基金剛好...(恕刪)


目前有需要

先筆記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