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wu98897 wrote:看來大大是內行人 , 請問還有什麼費用?...(恕刪) 對銷售機構來說, 外加的手續費應該只是餐前小菜, 光靠這種一次性的費用, 銀行或通路大概也不會那麼積極賣基金了.事實上, 國外有些券商或銀行, 即使免手續費, 他們也肯銷售,而且他們還不像國內銀行不知足的再搞個信託管理費(不錯, 飽餐一頓之後再來個餐後甜點多享受啊),換句話說, 光是一般基金每年至少1.5%~2%起跳的總開銷費用, 就足以餵飽了基金公司, 經理人, 通路, 外加廣告等等,如果週轉率高一點的, 證券經紀商也吃飽了.但是美妙的是, 這些全反映在淨值當中了, 而人們往往有一個特點, 眼不見為淨,你從我口袋摸走錢別讓我看到, 只要留一些給我, 我就不計較, 要是當我的面搶錢, 哪怕是一塊錢我都要跟你拼命.這是現在規定通路們得要揭露的資訊, 雖然資訊也沒有很詳細:可以看到, 通路們本來就已經有銷售獎勵金了, 但還是要賺你一個申購手續費,但因為競爭激烈, 而且反正是多賺的, 所以打幾折都在所不惜.更重要的是, 經理費他也要分成, 而且看來比例還不低, 最重要的是, 這不是一次性的,持有期間他每天都有得賺, 所以這大概是最肥的一塊.
jasonwu98897 wrote:他的營收是靠什麼? ...(恕刪) 基金內扣費用中有一項叫作【基金經理費】。投信會將這個收入分潤給基金銷售通路(銀行、基富通、鉅亨網、保險公司、.....等)。分潤比例,各有不同。
jasonwu98897 wrote:所以不管跟哪個通路買 , 這個部分跟投資人沒有直接關連是嗎?...(恕刪) 你以為基金公司從自己口袋掏錢出來給通路, 所以跟投資人沒關係嗎?好吧, 我假設他從投資人賺來的錢是放左口袋, 掏出來給通路的是從右口袋,這樣說投資人應該可以安心了.
mozxcv wrote:要死了,台股一萬多...(恕刪) 要死了, 經理費+保管費 1年就吃掉2%, 這樣到底還剩多少可以吃啊?月配息? 台股一年才配一次, 多集中在第三季, 其他月份是要配什麼? 靠選擇權?看來大概又是割肉餵自己的成分比較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