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達人 wrote:中國的確有許多金融商...(恕刪) 呵呵。我在很多银行买过理财产品,境外银行的不少,差不多有6年的理财产品经验,负责任的说,中国国有银行虽然服务差点,但是理财产品的风险,这些外资银行的风险小的多。外币理财产品,主要是汇率风险。07年我在人民币7.3左右的时候,兑了几万美元在花旗买了个QDII,后来人民币到了6.3从产品上看我赚了,兑成人民币回来就亏了,其实我算是运气不错的,最后去掉前端费用,兑成人民币,差不多是持平,没亏本金,亏了两年时间。很多人买了澳币大宗物资相关的,08年前澳币升值+产品收益,每年这些产品都有15%左右的收益。到了08年,那段时间花旗上海的理财经理,每个月差不多都要换,澳币理财产品上亏了60%一大把,整天去那闹的人一大把很多理财经理都推荐我买,我幸好当时没买。从那以后我就不去外资银行买产品了,风险太大了大陆银行很大的好处是,很多产品没有前端费用,因为很多都是银行自己的高息揽储的产品,其次是合作发行公司债的产品,他们的发行费用是从企业收取的。而且大陆银行是不可能破产的,跟欧美银行不一样。看你们说台湾银行的产品6%的收益,还收1-2%的前端费用,真不如换成澳币存定期。现在都有一年期澳币都有5.5%,要是去年存汇丰一年期的都有7.4%
ymbis wrote:澳州降息~~澳幣一年...(恕刪)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20902/1/3cnth.html你们台湾银行都有5.2%的
應該是這兩年很紅的高收益債基金,約6%的年息(每月配息)可能是聯博高收益債券基金。我自己也有投資,投入100K,扣除手續費2%實際投入98K;每月配息519元(去年還配到59x元),年息約為6.3%。目前投入一年,持有淨值目前約97.5K,配息已超過6K;這樣算下來仍有3.5%的收益。
kshieh wrote:假如不需要用配息來創...(恕刪) 假如不需要用配息來創造現金流,用「配權」的方式(嚴格來說是用配息申購新單位),這樣帳面上的損益數字會好看得多。我也希望它配權給我啊..就像現在已消失的"景順電訊基金"一樣..有一陣子它莫名其妙配權...我損失比較少一點反正每月配來的錢就轉買"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好嗎...我也不知道..沒賠就是了.反正不要讓我在存摺上看到錢就好了...不然把持不住..我會衝去買勞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