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美元)-賠了31%

請試算自己是否有未完的家庭責任.
之前有發表過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壽險哦!尤其年紀那麼大了.應該到了5.60歲小孩成年都獨立了大概就不太需要壽險了吧!因為其資產累積就足以COVR了.需要嗎?自己思考一下.我認為年紀大只需要醫療險方面就OK.懂得人滿手都是CP值好的保單.不懂得人滿手都是爛保單還渾然不知.哎...在01上常常看到很多人買的保單真的都很慘.保險是保大不保小.這才符合保險原則.不過我看到的都是保小不保大.真正理賠時拿那幾千元.甚至1.2萬能做什麼??有時真搞不懂.
我記得之前還有人推薦版上的大大的爺爺年紀很大的哦!80歲左右的.買什麼投資型保單.真得很沒良心.老人家耳根子軟就想要騙.不知道這種光壽險成本扣的就超級重的.還不包含前置成本.行政費用等等.光50萬保額可能一年就要扣個4.5萬.還騙老人家買了有保障.殊不知這根本是吃人的東西.錢投進去剛好都被扣光光.後來也被告去消保會了.還好錢有拿回來.

需要投保的族群:
1.社會新鮮人
第一:不留債給家人.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申請就學貸款人數越來越多.畢業即是負債的開始.因為.若社會新鮮人有未清償學或其他負債.都應納入壽險保障額度規劃.以免發生事故時債留家人(雖然繼承人可以拋棄繼承)

第二:表達對父母的責任.建議社會新鮮人以父母為保單受益人.至於保障額度.可依據每月給父母的孝親費為基礎.至少準備個10年.未來也應視薪資調漲而提升保障額度.以確保萬一不幸發生事故時.保險理賠金能因為對父母經濟責任增加而相對提升

2.有家庭責任.需要負擔子女教育金或有房貸者.尤其是三明治族群

3.被依賴生活之人或債務人

該投保終身還是定期壽險?
適合投保定期壽險的人為經濟較不寬裕需要較高保障的年輕族群.一來可以節省保費支出.二來則以滿足較高的保障需求.

不過如果您的業務跟您說下列兩種定期壽險的缺點.您可能要多多想想該業務員是否專業了!
1.定期壽險只能保到xx歲.之後就不能投保了.不能給您保障.譬如保到65歲.65歲之後還需要壽險嗎?還在當家庭經濟支柱嗎?還有房貸嗎?當需要壽險的理由消失了.為什麼還需要花錢呢?

2.買定期險.錢都給保險公司賺走了.何不買儲蓄險(終身壽險)同時存錢又有保障?買儲蓄險只會讓您的業務員業蹟和荷包滿滿.萬一發生風險時.其理賠金額跟所繳的錢差不多.低的可憐.根本喪失投保保險的意義本末倒置.很多人只會在意還沒有發生風險時.未來可以領回多少錢.卻從不想想為什麼要買保險!


適合投保終身壽險的人:
1.子女永遠無法自立(如疾病或殘廢等原因)
2.資產太多.需要用壽險保險金轉移給下一代(需注意實質課稅原則)


fisher322 wrote:
投資型本質上是定期壽...(恕刪)


錯了
即使附加費用都算進來
計算累積附加費用+危險保費
多數投資型保單低於全球人壽30年定期壽險
少數低於全球人壽20年定期壽險
但主動型基金本身就是過於昂貴的投資工具
我都有零手續費的保單了
也不投資主動型基金

may5488 wrote:
A大說的很正確.這張...(恕刪)


不是避開部分附加費用
是避開全部
第一年“年繳”700元目標保費(700元扣85%)
其餘都是超額保費(扣3%)
第2~5年都轉到超額保費
扣3%,可以不投
第六年又全部轉回扣0%的目標保費
就是投資基金不扣附加費用
也不扣增額手續費的神級保單
比任何一家銀行都便宜
給了投資主動型基金
卻堅稱保單只有保障功能,無投資功能的
正義魔人好幾萬個巴掌
不過不知道竅門的人
買到神級保單
一樣老老實實被扣足135%附加費用
但還是好心救你3%吧
我從-35%,不斷加碼到現在-21%
厲害果然懂跟不懂差很多,若是懂可以省下5年約9萬7200元的冤枉錢,又可以買到0手續費的基金,這張CP值很高,A大果然是高手
AMD_Hammer wrote:
不是避開部分附加費用...(恕刪)

may5488 wrote:
A大說的很正確.這張...(恕刪)


第一年最低門檻是5萬保額
年繳2.4萬保費,僅700元為目標保費
月繳2000保費,僅100元為目標保費

johnniegogo wrote:
股海大小弟幾年前因不...(恕刪)


本人在2010年~2012年間,跟大大一樣不懂理財
情況跟你一模一樣,買了投資型保單,剛好那時業務幫我投資貝錸德礦業(所以特地登入回覆啊~~)
因為相信業務,所以一直都沒有上去看
某天心血來潮上網看,結果跌掉了20~25%左右
我有詢問保險業代不是說好會幫我追蹤
結果都打哈哈蒙混過去
最後認清現實,一年半認賠解約,順便幫他打打負面廣告
基金賠掉的加上提前解約金大概50%
一個月3000*18 = 54000
大約拿回27000左右
後來乾脆研究股市自己親手買賣
到現在有小賺,不管賺還是賠都是自己親手選的,賠錢就怪自己眼光差
現在那些保險業務都不太想鳥了,雖然說也有好業務
但是老鼠屎居多,拿別人辛苦錢整天fb打卡去哪裡喝下午茶
簽約前很殷勤,簽約後好像不認識一樣

所以大大還是早點割捨吧,拖越久不見得會回本,只是爽到拐你簽約的業務
礦業要看大陸的需求有沒有增加,

目前大陸是不太可能像之前那麼高需求量了,

所以礦業也就不會再成長了...
may5488 wrote:
請試算自己是否有未完...(恕刪)

留個腳印,may5488 很有經驗,感謝!
吾不賢需自省 wrote:
這是目前我保單裡每月...(恕刪)


市上的基金書本,我不太建議,因為大部分會帶給你的,可能是不適用的觀念。
真的要建議,我看過的只有一本有益,其他都有害。
債券天王PIMCO葛洛斯的自傳,看完後,會對各種債券基金有多一些認識。
書上又有一個章專講李佛摩,可以不看李佛摩自傳,就可以從這本書學到李佛麼股票技術操作的心法,不過書不好唸,債券不是很簡單的東西,蠻複雜的,很難一次弄清楚。

要練功,還是建議多看財經節目,雜誌跟網站。多閱讀,多聽,多想,要一直努力學習3-5年時間才有辦法有一些概念。
網站建議可以看 華爾街見聞, 請 google 華爾街見聞 就可以找到。
論譠可以上 智基網, 上面有基金,ETF討論。
查基金,可以上鉅亨網,看每隻基金的績效,總資本,持股狀況,評比,從一大堆基金里要找出好基金,是件困難的工作,要花很多時間去觀察。

以基金的角度看你的投資,目前的組合並不理想,台灣50,算是單區,又是一個淺碟子市場,容易受外在影響而影響整年股市的影響。
所以你第一件事要練習的是開始作分散。
在QE緊縮前,債券基金是個好選擇,但現在利率已經到了低點,債券本身的獲利會大不如前。加上目前全世界屬於緩慢復酥,股市會慢慢上爬,加上利率不高,游資又多,所以股市基金會比債券好一些。
也許你可以把資金分三等份,如 5-3-2, 或 4-4-2, 4-3-3。5成繼續持有續台灣50,另外慢慢轉兩成和3成到另二類基金去。以目前的環境,也許可以考慮世界基金,或地緣比較熟悉的大中華基金,亞洲基金, 也可以轉一部分到高收債或股債平衡型基金。但選基金真的很不容易,基金收益差異很大,要花很多時間作功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