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ychen wrote:
您知道元大有壽星專案免手續費?
ETF除了買、賣手續費也還有千分之一的證交稅
那您覺得ETF交易成本會比較低嗎? ...(恕刪)

您只算了交易成本,漏算了維持成本(內扣費用)。

根據投信投顧網頁資料,去(2016)年的內扣費用:
0050台灣五十 = 0.42%。
元大指數基金 = 1.11%。
元大經貿基金 = 2.46%。

0050台灣五十之交易成本+維持成本 = 0.1425%*2 + 0.1% + 0.42%= 0.805%
元大指數基金之交易成本+維持成本 = 0 + 1.11% = 1.11%
元大經貿基金之交易成本+維持成本 = 0 + 2.46% = 2.46%

而有趣的是,看看下圖,績效高低剛好跟費用高低呈現負相關


上圖為一年,下圖為三年。

amingo99 wrote:
其實基金是會賺的,,...(恕刪)

肯定會幫金融業者賺進大把鈔票的...加油^_^
投資有賺有賠,都聽了N年。
不懂的投資就是賭博,難不成你還以為來這裡隨便就可以找到幫你賺錢的陌生人嗎?
如果有,請介紹一下,謝謝!
錢再賺就好了,不用浪費時間在回不去的事上面,也別想不開啊,誰沒繳過學費。

smd6055 wrote:
有沒有人可以解釋一...(恕刪)
我有個有錢親戚,有次去台新辦事結果碰到裡面的理專說要教她買基金,理專當時先哭說她是單親媽媽,女兒生病,悲情牌奏效讓親戚500萬3個月剩120萬。
後來理專就避不見面,說起來也妙,之後認識一位陽信的陌生的銀行課長,竟然幫親戚從120萬衝回快400萬,不過他說這已經到底限了。幫忙條件就是給他心靈雞湯,妙吧
如果當時你是買高收益債的話現在應該不會對基金有什麼怨言



而且停利點到來時你又想賺更多不停利,變成損失後又捨不得停損

配息型的基金應該比較適合你

真的要開始學投資
不要買基金
不要買基金
不要買基金
基金只是財務單位撈錢工具
撈手續費 好爽啊

包裝的很好聽
說他們多專業
專業就不會很多基金都是虧錢

高中同學的朋友考上分析師
希望能當基金管理人
我問他有投資的經驗嗎
他說0⋯⋯
這種人寫的研報你相信嗎
你虧錢他照樣賺錢


真心建議你不要買基金
基金到底買那些
賺到也是蒙到
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會賺
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賠

你這樣還不算慘
多年前買到連動債才想哭咧
我覺的玩基金會賠錢的人,更不該玩股票。風險由高而低是股票,股基,高收益基,投資級基,政府基金。
看了以上很多神人的高論

小弟一直有一個疑惑

基金每天變化的淨值,到底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是由基金經理人自行決定的嗎?

有公式嗎?若是某支基金是參考某項指標,又如何決定出每日的淨值?

非常不透明,感覺很容易被偷斤減兩

有那一位神人可以來解答呢?
jeffreywen2010 wrote:
看了以上很多神人的高論

小弟一直有一個疑惑

基金每天變化的淨值,到底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是由基金經理人自行決定的嗎?

有公式嗎?若是某支基金是參考某項指標,又如何決定出每日的淨值?

非常不透明,感覺很容易被偷斤減兩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朋友
他說基金比股票更封閉 資訊更不對稱

股票還有財報及法說會可了解
但基金沒有

基金是基金公司給的數據來看淨值走勢


投資者看到的資訊都是基金公司給的
選手兼裁判

若要從中作假是非常容易的
有些不良的基金會在初期時作假數據讓淨值狂升
等到募的資金來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讓淨值反應基本面

推銷的人會常對投資者說要定期定額
但這是設計出來要對投資者洗腦的術語
因為當淨值走下坡時定期定額只會讓投資者越攤越平 然後血本無歸
8KK wrote: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朋友
他說基金比股票更封閉 資訊更不對稱
股票還有財報及法說會可了解
但基金沒有
基金是基金公司給的數據來看淨值走勢
投資者看到的資訊都是基金公司給的
選手兼裁判
若要從中作假是非常容易的
很多不良的基金會在初期時作假數據讓淨值狂升
等到募的資金來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讓淨值反應基本面
他們常對投資者說要定期定額
但這是設計出來要對投資者洗腦的術語
因為當淨值走下坡時定期定額只會讓投資者越攤越平 然後血本無歸


謝謝8KK大的解答
道出基金的許多黑幕
淨值如何漲跌竟然可以造假,更扯的是贖回的淨值還要你等T+1日

基金巧立名目收費一堆
這也難怪一堆人搶當經理人
個個吃香喝辣、開名車住豪宅,賺的肥滋滋
投資人被當肥羊宰,辛苦錢投資了多年通常賺少賠多甚至血本無歸
很多金融商品用一些手段精心包裝就可以合法詐騙
看來要投資基金真的要三思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