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發現投資往往是能與長輩們閒話家常的話題...(這一年才找到共同的話題 感動)
投資海外基金一年多了 當然也遇到兩次股災 所以也逐漸重視風險配置
爸媽為踏實的客家人 一直以來都用定存來把他們的辛苦錢當作額外的收入
對投資有興趣也是因為想幫他們輕鬆創造更多的收入 好讓他們能夠舒適的過下半輩子
爸媽也對我的投資方式逐漸信任 從試探的10W到30W 未來可能加到60W 或許是去年度
報表13%的獲利及穩健度 讓他們放心的把更多錢交給我..越多資金代表著越大的風險承擔
所以我也把我的操作方式報給大家分享...(好像廢話太多)
1:有一定的資金再接觸基金 而不是有個五千一萬 聽說行情好就定期定額 10W-20W是我覺得合理的資本
畢竟多頭已經走了三四年 隨時都有在山頂上玩的風險 就算定期定額 也需要長時間來攤平損失
2:資產配置的觀念: 手頭一定要有一定的現金 因應股市隨時的修正 也至少先存半年的失業生活費再接觸
3:基金的配置: 之所以說10W-20W是底限主因是 較方便作風險的均分 當你只有一兩萬塊的定期定額 遇到
股市修正時不但沒有多餘的銀彈可以進場 反而因為定期定額常套用在RR5單一國家 一修正
賠了點錢 定力不足 可能就被洗出場 這就更枉廢你用定期定額的用義
4:利潤&風險: 我相信基金的報酬與股票相比遜色 但卻相對穩健且投入的時間較少 可以專斯本業 上班族本該
將重心放在自己的事業 投資理財就交給專業的經理人操作 我想1.2年 股票的利潤可能比基金好
但10年.15年呢? 或許答案是相反的
5:核心&衛星: 當你有了一定的資金想進入基金的世界 首步就是建立核心&衛星基金概念 在我的基金配置中
債卷基金佔了36% 其中美國債跟全球債各佔一半
全球型基金佔了18% 使用了較高風險高報酬的全球型股票基金
亞太股票型基金佔了14% 我避開中國股市比重高的基金(居高思危)
歐州 東歐 印度 三者佔了32% 前兩者為定期定額 停利點到贖回部份繼續扣款 印度為近期單筆進
各位可以看到我的配置 債卷佔了快四成 隨著投入金額的增加 風險控管亦要更加注意 若遇股災
債卷市場往往可以避險 也能升值 債卷的利潤不高 即使沒賺錢 我也是將它當作避險的工具
6:停損&停利 我想不論是定期定額或是單筆進場 都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單筆較適合有些經驗的人 技術分析
及基本面的研究做的好 進場點抓對的機會就更高 單筆進場的利潤比起定期定額 實在高出不少
當然遇到修正損失也會比定期定額還要慘重 訂下一個目標! 機械化的執行動作 就不會是紙上富貴
7:勿進出頻繁: 玩基金往往會被扒好幾層皮 有手續費 有保管費 若是殺進殺出 光是這些費用 就會讓你白忙一場
8:年輕?年長? : 我想投資不是因為自己年輕就可以全押RR5 而是要以進場的資金比重來衡量你的資產配置 當然
越穩健的配置 賺的自然沒高風險的人多 但相對遇到修正時 新興市場動則10-15%的修正 足夠
反咬那些不重視風險的人一口
9:試著去研究! : 不要老是看討論區 誰報名牌 學會基本的技術分析 研究各國家產業的基本面 永遠早別人一步
發現 試著去看國外的股市行情 至少會比著墨於台灣某些投機股的K線起伏 來的有成就感
10:定期&單筆 : 傻瓜投資法即定期定額 但進場點也要抓好 進階一點 可以好的時候加重扣款 覺得行情不好就停扣
即不定期不定額 單筆進場則需要有點勇氣 畢竟進場點為固定 若是怕起起伏伏 可以像玩股票一樣
先下試單 30W拆成3次進場 風險自然能降低
以上為我的投資心得 字有點多 也感謝大大對我的文章有興趣 在下不久後也將出社會 想問是否有便宜又有保障
的保險險種適合剛出社會的新人使用 畢竟對保險不熟 望請各位先進若方便 告之保費及險種 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