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聞常常提到許多國內基金打敗大盤, 不禁讓我好奇如果選擇追蹤大盤指數的 0050 會不會比選擇基金更好呢?

由於我已經使用國外指數型基金來做投資,所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把幾檔台灣規模接近百億的基金拿來比較, 得出的結果讓我蠻訝異的, 分享如下. 

我比較的標的物有以下四個:

a. 台灣五十股票(0050)

b. 統一大滿貫基金

c. 群義馬拉松基金

d. 美國指數型基金(VTI)

若在2004/01/01 購入以上四檔金融商品各一個單位, 則該投資到 2013/08/13 截止的報酬如下所示:



但是筆者的理財需求是定期買進並持有, 所以又做了第二種估算 假設自 2004 年起每年年初定額買進, 並且長期持有, 則到 2013/08/13 截止的累計投報率如下:



行文到此, 筆者有以下兩點結論

第一: 長期持有 0050 僅能達到保本的目的, 過去九年的投資很可能被通膨吃光. 
第二: 以接近百億規模的基金來說, 統一大滿貫的表現的確打敗大盤, 但若用定期定額投入來計算, 表現比不上 VTI 這個美國指數型基金.
附註, 本估算依照以下方式估算:

a. 台灣 50 未計入股利課稅之減損, 假設所得股利 100% 再投入購買. 未計入 2004 年配息金額,若各位手上有資料麻煩您提供,謝謝。

b. 兩檔基金的購買費用以 1.5% 計算, 未計入贖回費用.

c. VTI 忽略匯兌因素, 並假設股利課稅 30% , 未申請退稅, 購買透過免費之美國券商而無手續費用發生,

d. 複利計算時假設沒有最小購買單位限制.  


原文部落格網址
文章關鍵字
2004/01/01 大盤指數 約在6000
個人猜測
取樣找 開始於 大盤指數大於8000點
基金想贏 0050 就更難了

被動基金致命傷 是股市下跌
跌到 有些基金都被清算或重整到另一基金
這才是投資人的最痛
次痛是 每年內扣費
三痛是 贖回時 甚至發現比定存差

最好 當然是 絕對報酬 10%以上
次好 長年平均 報酬每年有10%以上
3好 贏大盤 或 贏定存
geneliang wrote:
最近看到新聞常常提到...(恕刪)

往回看,總是能找到最好的標的(基金如此,股票更是如此)。(萬事就差早知道)

就拿馬拉松來說。先看圖一。
你會發現它最榮耀的時光是董士德經理的時候。(2005/01/01 ~ 2006/05/19)。
如果,你是在董士德離開之後才買的馬拉松,到現在還輸給加權報酬指數。(如圖二,還輸不少)
他之後,絕大部分的經理人都輸給加權指數,更別說是加權報酬指數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結論。
1.往前看,你看到的績效都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是,我們都回不去了!
2.拿從前的績效來選基金,不可靠!


圖一:


圖二:
定存就是錢的代價。大家都知道。
打敗大盤,本來就是有可能被通膨吃掉,大盤或加權指數不代表長期往上
而長期是多長,自己定義吧。
賺多就有風險。
賺少就少風險。
現金放在保險箱,沒有利息,不過銀行倒了就不會賠。
保險箱被偷,那機率跟銀行保險箱失火不會差太多吧而且被偷了,小偷還要會開勒。
no pain no gain
a pain a gain
question always again

obileobileob wrote:
定存就是錢的代價。大...(恕刪)


再看清楚一點,算細一點。

都沒啥賺

還可能虧
如同樂透開獎後
再告訴大家之前如果買這一支樂透號碼
就可以擊敗所有主動/被動基金一樣
開獎後,總能找到可以擊敗指數的主動型基金
何不大數統計所有主動型基金,包括被清算的?

小弟找的不是打敗大盤

而是 越貼近大盤 越好

是啊,0050 年化 2.7 %,小弟也只要 2.7 % 就好

多了,反而不知道 怎麼動作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to 可達瓜瓜 & 水云:
謝謝您的方想, 我個人希望的年化報酬是 6%

to ayz847 & AMD_Hammer:
同意您的說法, 我認為應該沒有主動型基金可以長期打敗大盤,由於手邊沒有更長時間的資料,所以目前還沒辦法驗證台灣的主動型基金是否也符合這個規律.



ayz847 wrote:
往回看,總是能找到最...(恕刪)


大家都很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