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肺炎肆虐,各國股市都蒙受重創,投資人如驚弓之鳥,資金被套得哇哇叫,各大基金公司或基金平台紛紛提出建議,甚至提出免費轉換/轉申購的方案,所建議的數檔基金裡,大多不外美元投資級債券基金,因為美國股市開始意識到新冠肺炎的嚴重性是最近一個月左右的事,我截取基金公司建議避震的幾檔基金,利用基智網基金比較功能編製最近一個月(2020.02.12~2020.3.12)的績效圖(如下圖):
新型冠狀肺炎威脅下之抗震基金
從上表中,我們會發現同樣是投資級債券基金,但抗震能力還是有軒輊之分,大家熟悉的富達美元債券、摩根美國複合收益債券及貝萊德美元優質債券等三檔的表現(2.88%~1.20%)很明顯與其他三檔(-0.72%~-3.69%)是屬於不同檔次,所以在選擇上還是要細心。
接下來要跟大家談談另一個避險的選擇—亞洲債券基金,在全球央行利率持續調降下,投資人渴望追求收益,促使資金大舉流入新興市場債券;今年至2月20日為止,新興市場債券的資金流入已飆升至108億美元。但從風險報酬的角度來看,在所有穩健固定收益商品中,亞洲新興投資級債的風險調整後報酬較佳,再加上亞洲國家及企業體質亦頗為穩健,政經風險明顯較低,與其他資產類別相關性也相對較低。
雖然中國經濟或將因疫情重挫,但目前市場認為,中國大陸此次較過去處理SARS疫情時更顯積極,根據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的說法,2020年1月亞洲債券新券發行暢旺,多集中在中國高收益房地產債,中國主管機關核准發行債券原則僅限借新還舊,房地產公司順利發債後,基本面大幅改善,大幅降低還款疑慮,因僅限借新還舊,顯示債券發行將有限,引發大量的技術面支撐,深怕公司發行完沒額度就不會再發行,故投資人爭搶債券。其次,因全球的債券多半利率偏低甚至長期落入負利率,利率再壓縮空間有限,因此資金轉往亞高收債。
中國是最早面對疫情及對抗疫情的國家,以目前確診數日漸減少及逐漸復工的狀況來看,中國可望是最早走出陰霾的國家,這代表著什麼?因為幾乎所有亞債基金的中國含量都不低,如果中國解除封城並完全復工(雖然可能還要1~2個月),預期在疫情平息後,經濟有望在接下來幾季出現大幅回補行情,亞債絕對可從全球新興市場中脫穎而出。我蒐集了市面上幾檔亞債基金,編製了最近一個月的(2020.02.11~2020.03.11) 的績效圖(如下圖):
新型冠狀肺炎威脅下之抗震基金
從上表中,我們會發現這幾檔亞洲債券基金,抗震能力卻是不分軒輊,差異甚微(介於1.90%~-1.89%之間),但總括來講,跌幅都不大,展現抗跌的實力,但大部分都不是大家熟悉的,如正報酬的瑞銀亞洲全方位債券、瀚亞亞洲債券等二檔的表現(1.90%及0.06%)。
跟大家說這些是要提醒大家,不是債券基金就能防震,過去績效好的多元債券基金現在的景況也不見得多好,因為他們都持有不少高收益債部位,我們也將這幾檔最近一個月的績效攤開來看看:
新型冠狀肺炎威脅下之抗震基金
看起來好像只有摩根環球債券收益基金(-3.66%),勉強搭上上述投資級債券基金績效的尾巴,其他兩檔也是很慘。隨著對當前經濟局勢的憂心擴大,公司債正遭遇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壓力,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高收益債、BBB 等級公司債都見到利差急劇擴大,甚至超過了雷曼兄弟破產時的水準。
上述三檔基金的持債內容都屬多元化,本來就持有相當比例之高收益債,這也是讓這幾檔基金一直有高配息率的主因,在這兒真的要勸大家,保本為要,疫情恐慌先殺一波,接下來真正的金融危機才正要來,如果不斷尾求生,想等反彈減少損失或加碼,可能會眼睜睜地看著本金再一次大幅虧折,如果手上有多元債券基金的,勸你們還是快逃吧,我就是逃得太慢了,看著它一直不停地跌,連投資級債券都煞不住了,更何況這種多元債券基金,不要去緬懷他們過去的豐功偉績,情況完全不同了,如果不想完全離開市場,就快點撤往投資級債券基金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