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今天有空來分享一下過往的經驗,給大家做個參考和省思自己的交易模式。

市場人人說要賺錢就得紀律交易,有了既定的交易模組就得回測歷史資料,會賠錢往往是回測期間不夠長,可參考價值低。

上面這句話是對還是錯,在我身上是錯誤的,發現的問題點在於以下幾點:

1.
未來的行情,使用過去的資料,的確有一定的參考性,但不一定賺錢,因為市場的改變速度非常快,制度在改變,對於一些專業投資人也會跟著思維去變化,而既定的回測模組,卻是冷冰冰的,但報表上卻還是顯示著正報酬的資料。

2.
資本額不夠,被抬出場後,才開始賺錢,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點,能夠在市場存活得越久,勝率就越高,我們的計算式必須在撇除保證金後,才能換算為資本,個人認為,最大的虧損金額在於標的原始價值的20%,是最大虧損額,以大台為例
契約價值 = 台指指數點數 x 契約乘數
14,000 x 200 元= 2,800,000
2,800,000*20%=56萬
保證金會隨著市場的波動度和指數的變化作調節,契約價值越高時,指數波動越大,契約價值越低時,指數波動越小,按照目前來看,56萬/200=2800點,一個策略,單口虧損幅度若可以達到這個點數,以短線來講,是一個不適用的策略,可以直接當作一個策略終結的止損位子。

如何改善交易方式(經驗談)

策略應包含4種,盤整型,瞬發型,穩定型

1.盤整型
判別方式,這邊以5分鐘K為例子,開盤後的最高點-最低點=在0.5%的幅度,以指數14,000為例,14,000*0.5%=70點,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在約莫高低70點左右的位子進場抓反轉。

2.瞬發型
判別方式,這邊以5分鐘K為例子,在最近的12根K棒內的最低點或最高點,達目前價格幅度的0.3%,即為一個反轉型態,做順勢進場。

3.穩健型
判別方式,這邊以5分鐘K為例子,在開盤後的每一個最高點-低點或最低點-高點,幅度小於0.3%,即為一個穩定多、空頭型態。

3套策略可以同時執行,也可獨立執行,如何觀察今天盤勢走向偏向哪一種,可以參考重要數據公布前後,支撐壓力計算,盤前、盤中、盤尾時間特性(盤中特性容易隨時間波動慢慢縮減),都可以作為一個策略的起點去編輯,有些細節的部分,因為解釋會過於冗長,也不確定合不合大家胃口,就先分享這些給大家~
文章關鍵字
我的卒仔期權紀律

永遠資金控管/及時停損
永遠不玩台指期貨留倉
永遠不玩選擇權賣方
永遠每週二/三有機會才玩當沖其它時間空手

鎖定主角是選擇權買方行情
以小博大一年只有幾次大行情的機會

這樣會不會賺錢要看市場
但我會活下來😶🌫️
引用自由人的說法,簡單的事情簡單做,複雜事情不要做,賺錢的事情重複做。我是選擇權賣方,裸賣,策略本多終勝,我個人認為我的對手只有黑天鵝,只考慮:如果大盤跌停,可以承受嗎?如果跌停,可以移到深價外嗎?安全邊界會落在哪裡?平時也不看各種資料Delta,不判斷多空壓力,籌碼等等,只看賣put與賣call的點數是否平衡,然後動態的操作去平衡它,等待時間價值的流失。
期魂小桑
很危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