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豬◎★ wrote:
明月大的說明似乎.....(恕刪)
個人見解的不同 神豬大操作紀律不錯 適合選擇權買方操作
但是一般人操作紀律都極度差勁 選擇權有時間耗損因素
時間是站在莊家那一邊 買方一開始就站在相對不利的位置
莊家就類似一般人對搭乘飛機的概念 其實出意外的機率低過一般的交通工具
但是出事情的時候會上新聞 造成錯覺 誤以為失事率很高 但是一般交通意外死亡
媒體新聞根本就不會報導 4/30的漲停噴出 前一天晚上摩根盤後就知道情況
有一整晚的時間可以想策略應付 一般習慣做莊的投資者 一開盤看見期指漲停板(盤中曾打開漲停板)
直覺就知道要做什麼動作 現貨/期貨漲停板 還去空期指漲停板 甚至去sell 最價外call可以說一點盤感都沒有
電影影火災 應該知道要往哪邊跑 不跑就算了 甚至還跑去檔在出口 沒被火災燒死 就先被竄逃的人潮踩死
4/29之後 輸光身家的人一點都不冤枉 不懂應變 一整晚的時間可以思考 居然什麼動作都不做 自願死在電影院裡 !
spen wrote:
一本 較簡單、易理解以及正確觀念的書。
選擇權的交易規則,就是最簡單,最易理解,又沒有錯誤觀念的說明了。
基本上就只有四種做法
Buy Call
Buy Put
Sell Call
Sell Put
只要搞懂這四個東西到底在做什麼,你會發現,所有你看得到的書,都是在講策略而以。
先不講 market timing,只講買了就是放到結算,一般的了解就是
Buy Call, Buy Put 通常都是會賠錢,只有出現波段的時後,又正好買對邊的時後,買對覆約價,才可能賺到錢
Sell Call, Sell Put 通常都是會賺錢,但能賺的最大值,就是收到的權利金,萬一行情看錯,又出現了大波段,權利金扣光了,可能還不夠賠。
接下來講 market timing
這就要盯盤,跟股票和期貨,先低買後高賣,先高賣後低買,意思一樣,只要你抓得準就會賺錢,抓不準,當然就是你的錢就被別人賺走。這時後,紀律的重要性就出來了,放著凹單擺爛的話,如果最後沒凹到,做買方 (buy side),就是準備吃龜零膏,做賣方 (sell side),就是準備宣佈破產。換言之,只要你紀律夠高 (這不是只有停損,還包含不操作超過自己能力的金額),做選擇權不會比期貨危險,做期貨,也不會比現貨危險。就像,我不認為房地產,外幣帳號,黃金存摺的操作風險,會比做選擇權來得小,反正,賭錯了,就是要賠錢,重點只是在於,到底要賠多少錢而以。
再來講避險
可以用來避險的方式很多,通常是賣方才會需要做避險的動作,因為風險無限的關係。有人用現貨,有人用期貨,有人用差價單。反正,不管用什麼方法,目的就是轉嫁風險到別的地方,或把最大風險限制起來。唯,限制風險的同時,就是一定會降低獲利。
你會發現,講選擇權,很難不講 timing,很難不講紀律,很難不講避險,也很難不講它背後到底是多大的槓杆。把這些東西扯在一起後,就成了每個人試著圖利的策略。明月大,神豬大,各持一方自己認為是優勢的一方,也只是因為他們所用的策略適合那一方。但不代表,他們的策略就一定適合每一個人。
不過,有下一番苦功去鑽研出適合自己策略的人,應該也不會四處跟人說他到底是怎麼操作,畢竟,這是一個零和遊戲。
樓主想要知道的答案,其實大多可以從 google 取得的文章中,拼湊出答案。不過,另一個方法是,直接把問題丟上來讓大家討論,不然丟出一個,「請介紹一本能學好英文的書」,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建議的吧。最後演變成,有人說美式英文好,有人說英式英文好,結果搞不好問的人,連 26 個字母都還沒學全,又怎麼知道人家說的好,是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