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的是人 現實世界裏頭 善良與罪惡比較容易分的清楚也有嚴謹的法律規範
但是在金融市場裡頭 原有的規範對於人類的控制力就逐漸下滑
現實生活中 因為會被看見 所以人類會有道德良知
但是到金融市場裡頭 因為隱匿性 所有恐怖邪惡的人性就會徹底展露出來
不光是期貨 任何金融商品都有類似的嗜血特性 要吃人肉喝人血才能夠成長茁壯
金融市場或許可以說是現代文明 人類創造最偉大的發明但是也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恐怖的發明
期貨跟股票 期貨危險性未必大過於股票 這兩個東西本質上差異不大 同樣都很危險
差別只是 期貨速度遠快於股票 他沒給交易者夠多的時間來思考下決策
有很多的時候 你根本沒時間考慮 必須要直覺反應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kevinkukuku wrote:
很棒的文章
但有個缺點
就是股市不是零合遊戲
我不是在說稅金的問題或手續費
但是若是零合遊戲
就不會有金融海嘯,股市蒸發???兆美金的說詞(你認為真的有人怒賣導致股價腰斬??)
或是者上萬點大家都賺的狂潮
股市價格是由市場氣氛帶動
所以就算有9千點的價碼
不代表真的有9千點的資金
股市確實有大家都賺或大家都賠的時候
所以不可能是零合遊戲
以上個人淺見
您好!
股市有配股配息,以長期投資來說當然不是零和遊戲。
不過,您我現在所說的應該有共識,是已扣除了這一塊。
這兩天台北股市大跌,"市值蒸發不少",這是媒體和名嘴常用的語言。
兩天內股票沒有減少,配股配息沒有減少,公司的房產設備沒有減少,流動資金也沒有減少。
應該唯一減少的是"股價"。
如果是股價,那好辦。大家奏請總統,交付國會通過,8月1日起台灣所有發行的股票,股價都加倍計算。台灣今年的資產不得了,不但不會蒸發還立即上萬七點,讓大夥爽翻了。這招也可教中共,就不必"暴力護盤"了。
好像我說的很有道哩,可是您說的也沒錯啊!
那到底差錯在哪? 是一體的兩面,看東西的角度?
如果只是角度,那全世界何必怕股市崩盤。
重點來了,因為質押和借劵,包含融資融劵都是以市價計算,如果今天沒有質押和借劵,或是不是用市值計算,股市的漲跌,總體上說,就根本不會影響到甚麼。公司老闆也不用跳出來抗議自己公司的股價不公平。
當您是媒體是名嘴,說的必須是市值蒸發,要夠聳動。
當您是真正在分析投資的本質時就不能採用這個觀點,能跳脫那一種媒體所說的觀念,表示您來到另一個思考的領域。這樣思考的人在股市上萬點時,不是慶祝,而是更加恐懼戒慎。
在您提出之前,我還以為只有名嘴是這樣說的。如果沒辦法體會我說的就跳過去,因為您說的也是對的。
所以就提早把之前保留沒談的說一下。
happywork wrote:
譬如最後交易日的最後那30分鐘,不細說很多人都不知道那是大開法人的方便之門。以後如果有機會細談期貨的陷阱的話再聊,...(恕刪)
以前最後結算價 (未平倉的自動用統一的價格平倉)是與最後收盤價同步。
幾年前改成了收盤前30分鐘的平均交易點數的均價作為最後結算價 。
表面上用30分鐘的平均比最後一個交易價更不容易作價,所以更公平。
但是.....
以前,作手想在尾盤上拉個30點,可能得投資40億以上才有辦法。雖然左右了期貨的價差,賺到了30點,以1萬口來說就是賺了6000萬,可是要投資40億,未來還要1200萬的稅金,因為尾盤硬拉,未來幾天下跌的機率很高,萬一來不及出掉,那損失就不只6000萬。
反觀現在的結算法,最後30分鐘一樣用40億往上拉抬60點 (盤中拉抬比最後尾盤容易拉,其實還用不到40億,也不用漲到60點),再出掉回到原點。平均下來一樣是往上結算漲30點,一樣是賺6000萬。但是40億買賣不留單,手續費自己賺,只需付1200萬稅金。4800萬成了不需增加成本又毫無後遺症的乾淨利得。
這就是為何有人要控盤,即便是很短暫的都能有洗掉程式停損單的利得。
或許有人的認知是:沒有人能長期控盤,控盤的人都好似傻瓜。
只是他們不需要長期控盤。短短30分鐘的控盤就可以有幾千萬元的獲利入袋了。
看完本篇,如果領會了,就知道不要留到最後自動平倉,或許有一次是賺的,不過賠的會更多。
happywork wrote:
公開一些期貨的資訊,純粹真心讓這個平台公平公正一些,並非像 捨我期誰大大 說的在幫劵商拉客。
我反對政府的護盤,因為今天進來護盤就是對昨天賣出的人不公平。
我也很少報明牌,不是準不準問題,而是如果讓A贏,就是讓B輸。
古時候勇士決鬥,如果對手沒劍,他會丟一把給他。這就是期望有公平的勝負。當然沒所謂真正的公平,但是最少做到不要有欺騙和陷阱。
相當認同

happywork wrote:
這就是為何有人要控盤,即便是很短暫的都能有洗掉程式停損單的利得。
或許有人的認知是:沒有人能長期控盤,控盤的人都好似傻瓜。
只是他們不需要長期控盤。短短30分鐘的控盤就可以有幾千萬元的獲利入袋了。
看完本篇,如果領會了,就知道不要留到最後自動平倉,或許有一次是賺的,不過賠的會更多。
是啊!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此長期並非不鼓勵長抱,沒有時間全程盯盤的散戶朋友,長抱比起短線反而是一種優勢)。
作手只要能一段一段的操控,獲利就很豐厚了,其實沒有必須長期都要操控,長期操控的成本效益和風險都相對的不划算。
提外話,今年6/28之前,我經常交易的小型股,在每一天的最後一盤常有主力作手刻意拉抬作價,自從6/29尾盤搓合的制度改變後,就發現它消失了,尾盤暫時都不進來作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