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感悟或技術,在期貨這個領域通常是幻覺,如果不在交易中實盤驗證,永遠不能發現新想法所存在的問題——而且基本上是必然存在。
悟了才開始交易就是一個悖論,因為極可能是不斷地悟不斷地試不斷地被打臉,直到有一天開始穩定獲利。
價格波動中必然出現的結構,並不能成為操作上必然的切入點
比如創新高是上升趨勢中必然出現的,但是創新高就追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失敗的策略。比如反破前一根k線是價格轉折必然要經過的,但這並不能作為震盪操作的必然切入點。
大部分這一類必然結構,單獨看的話都沒有足夠的操作價值,必須附加各種約束條件才能實際使用。
因為實際策略還要考慮信號的價值。信號的價值取決於信號的勝率和盈虧比,不是每一個前面所說的必然結構都有划算的勝率和盈虧比。
趨勢抓啟動點,評估趨勢延續性,小心趨勢意外終止。
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兩種強度,趨勢強度與結構強度。
一個有趣的現象:投機者傾向做空是因為價格在上漲中,投機者傾向做多是因為價格在下跌中。
上漲中傾向做空的投機者不會因為價格漲到了很多而扭轉為傾向做多。
這中間有一個平衡點:中途的下跌調整,不足以扭轉做空心態的那部分投機者,價格繼續上漲。市場開始轉向的時候,一開始的下跌,也不足以扭轉做空心態的那部分投機者,只有當市場跌過一個臨界點,這部分人才會轉為傾向做多的心態,這時候市場的轉跌比較確定。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抄底摸頂的投機者的反應。另一部分,追漲殺跌的,則常常在上漲波段的末端追漲,在下跌波段的末端反手殺跌,反复循環,這會造成另一種市場現象(略,不展開)。前者是因為錯誤的理性主導,後者主要是群體性情緒主導。每個人都受到這兩種特質驅使,形成自己的交易行為,這兩個物理量不能扭正,是虧損的根源。
注意市場心理的這種變換,留意觀察市場因此發生的變化,有助於理解如何進行正確的操作。
双标很容易被揭穿打脸。至于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鼠辈,怎麽造谣鬼扯,也不会感到愧疚不安,因为那是他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