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心魔一起,就不管。把我的整體年配息吃了一半。會把回來的資金丟到特別股,一年拿個5-6%比較適合我的個性。最後PFF跌了不少,可找一些特別股,或台股00717。我就是愛拍照 wrote:說不定合併案不會通過...(恕刪)
natasha0919 wrote:今天股市大崩跌 你的 PRU 還是漲的 因為昨天美國公債十年利率急漲,所以PRU,AIG,和 BAC 當然都也漲了。不過同樣的情況,對作大量利差交易的 NAVI 和 NLY,就比較不利,因為短期波動過大,會造成手上持有的債券價值下降,或者利差交易的避險成本上升如果是和緩的上漲,對NAVI 和NLY 就比較有利,它們可以慢慢處理,汰舊換新。升息循環,可以買的,我看來看去也只有銀行保險類股。雖然有些已經漲了不少,但像WFC 和AIG,其實還都趴在地上。如果把有疑慮的剔除掉,也可以研究大都會保險,或者 Traveler,其實本益比也不高。再不然就買ETF。
美股交易的最關鍵時段:收盤前30分鐘在收盤前 30 分鐘,成交量通常暴增,以致於一些交易員和投資者抱怨,最後半小時的交易量幾乎占了全天總交易量的 1/4。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瑞士信貸數據稱,平均來看,美股收盤前最後半小時的成交量占全日比重從十年前的 16% 升至 2012 年的 20%,今年進一步升至接近 25%。僅收盤集合競價階段的交易量比重今年就達到 8.2%,是 2007 年 3% 的將近三倍。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 ETF 和其他指數跟蹤投資工具通常在全日交易時段的最後半個小時調整交易標的,集中處理申購、贖回的大宗交易,以便更為精準地追蹤指數。自從金融危機以來,以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為代表的被動投資迅速崛起,成為市場的一股主導勢力,現在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資產是以這種方式投資的。而對沖基金等主動投資基金由於費率高且表現平平而日漸式微。這種流動性過於集中的現象使得市場交易風險大增,可能放大盤中中大單對盤面的衝擊,盤中更容易出現震盪。美股市場的流動性變得惡化,投資者買入或賣出股票變得沒有以前容易了。一旦危機來臨,流動性將變得更加緊張,屆時離場不易,會令市場下跌或者動盪的時間延長。各位覺得呢?
skylarkchang wrote: 只是PRU部位這麼大...拍照大如何避險? 這八千股算是套利也算是避險操作。例如97.5元買進3000股,立刻賣出明年一月到期的95元價位的買權。收到權利金7.2。我今年績效不錯,剩下半年,重要任務在持盈保泰,所以要求不多,只追求5%(年化10%)的報酬率。至於現在的心情,當然覺得自己很白癡,太保守了。當然千金難買早知道,股市投資就是這樣,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