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Y最近跌得很慘,已經跌破我的保險價位。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目前手上有37000多股,其中有19600股是有賣個Call的。
NLY如果能跌到$5-$6元,我應該會重壓看看,拼個翻身致富的機會。以目前來看,NLY應該扛得住升息的壓力,而且我也不覺得這次升息能長期一直升下去。看起來5%就到頂了。到時候利率反轉時,NLY就有機會再回到20上下。算起來應該7年內有機會。
上次抄底,運氣不好,在102進了1000股。
今天倒是運氣不錯,在低點 $6.35 回補了20口明年一月95元的買權。



-----
看了線圖,去查新聞,原來的脫了緊箍咒:
Prudential Financial to shed its post-crisis 'too big to fail' label

Regulators said Wednesday the largest life insurer in the U.S. is no longer of systemic risk to the U.S. economy because it has more liquidity than it used to, adding that Prudential’s products lack the exposure risk to be of concern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說實話,我還以為這個標籤會永遠跟著它呢。畢竟它管的資產可真是不小。
妖股現身!光靠1顆藍寶石,旭龍在美股價兩天飆10倍

中國一家專事生產粉煤灰磚的環保建築材料商,只因買下了一顆61,500克拉的知名藍寶石、股價竟在兩天內暴漲最多1,073%,該公司將捨棄中國所有業務、把總部移至紐約的公告,似乎全數遭投資人忽略。分析人士直指,這家業者之後的經營模式只靠這顆藍寶石,股價竟可因此爆衝數倍,好似先前被瘋炒的大麻股,完全是股市瘋狂泡沫的最佳體現。

旭龍再生資源(Yulong Eco-Materials Ltd.、在NASDAQ交易所的股票代號為YECO)17日發布新聞稿宣布買下世界知名的「千禧藍寶石」(Millennium Sapphire),共計花費5,000萬美元。該公司是以每股2美元發行2,500萬股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完成這筆收購案。

旭龍執行長Hoi Ming Chan表示,能以5,000萬美元買下這顆遭到低估的世界級資產,該公司感到極為振奮。千禧藍寶石最近一次(2018年9月)的估價是在6,000~9,000萬美之間,而這顆寶石在1996年剛被發現時、市場估計其價值應有9,000萬至5億美元之譜。

旭龍已開始著手出脫中國所有營運事業和債務,以便把全部的資源投入跟千禧藍寶石有關的事業,本(10)月該公司就會把總部移至紐約,同時撤換主管及董事。在中國業務全數出售後,該公司會提交申請,將名字變更為「Millennium Enterprises Limited.」。

旭龍在NASDAQ掛牌的股票18日應聲暴漲569.69%、收10.20美元,盤中最高一度狂飆768%;19日盤中又續飆75%至17.87美元,但終場漲幅縮減至15.2%、收在11.75美元。Yahoo Finance資料顯示,旭龍市值已經膨脹至2,831.7萬美元。

華爾街日報8月22日曾在旭龍宣布要買下千禧藍寶石時進行深入報導。當時旭龍透露,該公司計畫在全球博物館展出這顆藍寶石,也會拍攝紀錄片、想辦法在電影安插寶石現身的片段,藉此創造現金流。

SheepleAnalytics隨即透過Twitter指出,旭龍光靠一顆藍寶石,身價竟可直逼5億美元,這是證明股市已經出現巨大泡沫的最佳證據。






有人買到這隻嗎?
gn00448694 wrote:
SheepleAnalytics隨即透過Twitter指出,旭龍光靠一顆藍寶石,身價竟可直逼5億美元,這是證明股市已經出現巨大泡沫的最佳證據。
有人買到這隻嗎?

不買。

回顧我這幾年的有投資(機)成功(BAC/IQ),失敗(AIG/GNK/S),
未知數(PRU/NLY/宏璟),和錯過的標的(RedHat/FANNG/WDC/NOW)。

我的投資慣性應該是指向價值成長,價值第一,成長第二。
至於最後選股的時機和標的,就只能說是看運氣了。
從2016起,看空的人就不少,其中更有不少是投資經驗老到的人,
而現在看來未來一年可能真的有機會要面臨持股虧損的煎熬了。
我想我應該還是會堅持下去吧?
(明知這樣還要持股100%,如果還不是死多頭,什麼才是死多頭?)

有時候看到帖子說要跟我學習,說實在的,非常汗顏,也很惶恐,
因為實在是沒什麼好東西可以貢獻的。
只是這十多年,有時候運氣還可以,上面舉的那麼多股票,
算起來也是勝率不高。能賺錢我看和這十年大多頭關係比較大,
和我做股票的能力關係比較小。
當然如果是這十年玩股票還虧損累累的人,
那或許跟著我一起當死多頭只買不賣還是有點機會減少虧損的。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不買。回顧我這幾年...(恕刪)


拍照大大本金比較多,而且都是長期投資的,跟本金少、短期買進賣出的玩法不同。 😄
http://happyvibes.pixnet.net/blog 大家都過得好,自己會更好。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NLY最近跌得很慘,...(恕刪)


整體 m-REITS 也跌不少 AGNC 也是
我對NLY看法跟拍照大類似
但我會先看看年底
NLY股息會不會 cut
會CUT 就再等他掉到8-9 再買
最近
NLY 跟 MTGE 這組 跟 GOV 和 SIR這組都有合併的題材
兩組趨勢也不同 蠻有意思的
雖然說目前是升息循環
升息循環中 M-REITS 通常是跌的
NLY 撐過這個循環
我也覺得理論上是沒問題的
NLY 也是我長期持股之一
跌就放著領息 到下個降息循環 就等他漲
但我是把它歸在固定收益類

不知道拍照大有研究 CVS CAH 嗎?

jasonhellow810 wrote: 不知道拍照大有研究 CVS CAH 嗎?

沒有研究過。不過長期趨勢對healthcare 似乎不太有利。從巴菲特, bezos, dimon 三人想做的事,可以看出來國家政策對醫療保險相關事業費用太高很有意見。
美國也是唯一一個沒有全民健保的第一世界國家。
長期趨勢不太有利,所以我也懶得深入研究相關的公司。我相信這中間一定還是有很多值得買的股票,只是我就沒花時間去那上面了。
買了就套,套了就等,等不到就賣,賣了就漲上去=="
牛電科技美國時間10月19日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NIU”,開盤價8.5美元,跌破9美元發行價。在當地時間周五盤中一度大跌逾16%。截至收盤,小牛電動報收8.65美元,跌幅3.89%,市值6.54億美元。

牛電科技此次IPO發行價9美元,相較於此前公布的9-10美元發行價格區間,再次下調。發行量也從早前的8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縮減至700萬,募集資金也降至6300萬美元。

牛電科技9月24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發行830萬股ADS股份,每股ADS股份代表2股A類普通股,計劃募資金額1.5億美元。隨後,牛電科技調整發行區間,定為10.5-12.5美元,計劃募資1.2億美元。就在上市前一天,其再次調整定價區間至9.0-10.0美元,募資金額下降到8300萬美元。

根據招股書表示,牛電科技將把募集到的資金用於升級和擴展生產設施,進行研發、渠道網絡擴張投入,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在個人持股方面,牛電科技創始人、前CEO李一男持有43.8%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其余高管及董事團隊持股26.5%。其中,李彥持股4.9%,胡依林持股8.9%,劉傳凱持股1.5%。

在機構持股方面,紀源資本持股11.2%,Future Capital Discovery Fund I, L.P持股5.1%。


招股書顯示,牛電科技2016年凈營收為3.548億元,2017年凈營收為7.694億元,2018上半年凈營收達到5.571億元。206年凈虧損2.327億元,2017年凈虧損1.847億元,2018上半年凈虧損為3.149億元。

今年上半年,牛電科技共銷售電動車12.5萬輛,而去年同期銷量為6.8萬輛,同比增長83.2%。每輛電動車的凈收入從2016年的人民幣4180元下降至2017年的人民幣4061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牛電科技在中國150多個城市擁有571家特許經營店,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增加四倍。

牛電科技,註冊成立於2014年9月,由互聯網風雲人物李一男創辦。2015年6月,首款小牛電動車正式發布。2018年3月份,李一男被曝加盟梅花天使創投擔任合夥人,負責旗下成長基金投資業務,且已辭去牛電科技創始人職務,CEO一職也由李彥接替。

李彥在上市當天的公開信中表示,上市將為公司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幫助牛電科技取得更多發展資源。在回顧創業過程時,李彥感慨道”過去四年已經充分證明,太陽總會為牛人們照常升起。再大的困難,也都已成為我們涅槃重生的試煉。





牛電科技已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透過IPO募集1.5億美元在那斯達克上市。

不過牛電科技創始人、最大股東李一男,曾因涉嫌內線交易入獄,去年底出獄後已不在董事會成員和執行高管名單之中,目前擔任梅花天使創投合夥人職務,負責旗下成長基金投資業務。

澎湃新聞報導,李一男今年8月底低調出席「牛電科技秋季新品發布會」,面對一擁而上的媒體,他淡然說:「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雲霄飛車一樣。都過去了,一切往前看吧!」

李一男曾被認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15歲順利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得到「少年天才」的稱號,,在通信業界被稱為「技術天才」;1993年加入華為,四年內就坐上華為副總裁的寶座。

到了2000年,在華為取得傲人成績的李一男,覺得陷入了人生瓶頸,他更渴望透過單獨創業來贏得新的成功,於是自立門戶創立港灣網路,直接與華為競爭,李一男這次創業並不成功,隨後又輾轉華為、百度、中國移動和金沙江創投任職。
2015年4月,李一男決定最後一次創業,公布了自己新的創業專案「智慧電動車」,創辦了牛電科技,他在微博中寫到:「要將一切歸零,從頭再來。」

李一男在2015年6月1日小牛電動車N1款發布會上說:「我叫李一男,這20幾年的職業生涯,我用一句話形容我自己,就是『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那天李一男在發布會結束後端著酒杯跟前來祝賀的人一一舉杯,滿臉意氣風發、使命必達,然而在發布會後兩天,在深圳寶安機場停機坪出口走廊內,剛下飛機的李一男被警方帶走,失去自由。

中國企業家報導,在高牆內服刑兩年半的李一男,依然透過遠程「遙控」牛電科技的一切事務。

回顧過往,李一男表示,年輕時候就想拼一把,中間犯了許多的錯誤,也摔過很多跟頭,「您要問我心裡面疼不疼,說句實話我一直想著真疼啊,但是我想誰沒在年輕時經歷過徹骨的疼痛呢?只要是足夠的韌性執著,即使是到了我這樣的年齡,我相信依然有無限的可能。」
餅乾貓 wrote: 之前有人寫過,可以參考參考。CVS相關分析連結
這篇雖然有點舊,但是內容品質還可以。說還可以是因為寫太多了。有時候參考太多東西,反而讓讀者失去興趣。一堆技術指標,我覺得很多意義真的不大。
最大敗筆是最後居然用11年的預計配息配股來算現在(2015)的企業價值(119.x),得出就算PE 21高出大盤平均PE 19不少,當時股價91.x 也是值得投資的結論。
可惜投資就是結果論,現在股價只有74,配息剩下當時$5的六成($2.94)。人家說投資股票寧可對的模糊,不要錯的精準,這篇文章算是錯的精準的範例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