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業配?怎麼不講講買低價股多股的時候,採用這方案會比你原本手續費還貴的可能?證券公司會兩者取其一,主動收你較低額的手續費?再來,下單介面有文字提醒這點嗎?簽約時手續費計價方式尚會明訂於合約,現在卻用這方式誘導消費者,有多付手續費的可能,只能怪消費者不察?消費者要對買賣標的物負責,現在還要多花精力判斷,而證券公司連個下單介面的文字提醒也不願更改。
chenzy99 wrote:建議申辦的時候也同步...(恕刪) 這從去年就有了,印象中是去年年初,本來好像是去年年底,然後今年又繼續。大概很多用戶不察,以為用這活動買美股就會有享有手續費優惠,不察買低價股反而會比合約手續費還要付更多。它們的廣告dm有善盡平衡原則嗎?
確實有開戶也交易了,因為買10股, 所以低收1美元 ,下單的畫面是有購買力試算,所以可以選擇下單的手續費。我是購買AAPL10股,選擇每股0.1就會最有利,可是如果是買AMC用原本的價金計費會比較有利,至於要用哪種手續費,要自己做功課,投資一定要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