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larkchang wrote:
感謝餅乾貓大的指導,最近在讀財報相關的書,今天也看到乾貓大的之前解讀公司財報的文章...不過說實在的對小弟有些吃力,希望日後能慢慢的將這些資訊內化成功~而不要只是單純的直接看表面數字~
20元是1除以5%得來的嗎?是自己直覺式的算數反應,可是自己還不是很懂為什麼?是因為如果以收益5%的債,如果母公司可以得到20元以上的市場認可,表示體質是安全的? 可能還要想一下...
之前乾貓大提到短中長期債的配置~ 請問都是以YTM來考量的嗎?目前小弟買的ETD都是20~30年才maturity的,那這樣小弟都是以ETD來當債的配置是不是錯了?
看來應該要買餅乾貓大推薦的"債券市場 分析與策略" 來看了~越來越覺得自己在投資市場知識的不足了~
pcschoolleo wrote:
非常感謝餅乾貓財報的技巧分析,五分送上,我都是抓普通股8元以上才買,公共事業,如ENBA,現金流也都是負,發現營運現金是正,但資本支出現金大於營運現金,猜測公共事業需要大量固定購買設備或維護設備,所以自由現金流都是負,我也是財報新手
另市政債我是富邦複委託,確定不用預扣30%,我已經領過配息了,原則上低於市政債殖利率的ETD我是不會買的,最近市政債NZF約5.87%
分析財報很好玩的,美股的財報又比台股的有趣
產業多元而且企業歷史又夠悠久
不過我始終相信
財務報表分析的邏輯放諸四海皆準
這是我從幾年前開始把投資重心從台股轉至美股(債)不太擔心的原因之一
不過美國金融市場裡聚集了全球各地最厲害的投資人
所以我最常做的事就是研究,思考與等待
降低交易與決策次數
避免自己犯錯
目前整體金融市場狀況來看
我把普通股的投資降到2%的部位
約58%是固定收益(而且2~4年左右到期的短債大約佔14%)
其他40%是現金(目前ib在超過1萬鎂會給1.69%的利率,聊勝於無,剛好拿來支付一些在ib訂閱資訊的費用還有剩)
小散戶的最大優勢就是彈性比大咖好
以戰爭來比喻
資產配置是整體戰略方針的思考
而個別標的買賣則是戰術層面的運用
戰略失當有再好的戰術可能還是產生重大損失
而戰略正確即使戰術上犯錯也只有輕微損失
如三國時期司馬懿的戰略方針是魏國是大國只要打消耗戰
就能生生耗光小國蜀國的國力
以諸葛亮的智慧會不知道司馬懿的戰略嗎?
當然知道,既然偏安一隅注定被吞併
那主動北伐出戰還可能有最後一線生機
但司馬懿就是徹底執行消耗的戰略方針
所以無可奈何,注定諸葛亮有再好的戰術也無法取勝
最後只能星落秋風五丈原
情感上我還是崇敬諸葛亮(人都喜歡悲劇英雄嘛,項羽跟拿破崙也是)
買了就套,套了就等,等不到就賣,賣了就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