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醫保制度有何不合理之處?
1.複雜的支付結構:
美國的醫療保險系統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包括醫療提供者(如醫院、診所)、保險公司、製藥公司、PBM和政府。這些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定價和支付流程極為複雜,患者往往無法清楚了解藥品或醫療服務的實際成本。這種缺乏透明性的結構導致了價格扭曲,甚至可能促使不必要的醫療服務或高價藥品的使用。2.藥品價格不透明:
PBM的主要功能是充當製藥公司與保險公司或患者之間的中間人,負責藥品折扣談判、藥品目錄管理以及分配藥品。但在這一過程中,PBM通常會從製藥公司獲得巨額回扣(rebate),然而這些回扣大部分未被轉嫁給患者,而是成為PBM的收入來源。此外,患者經常面對高昂的自付費用,因為實際支付價格並未反映製藥公司提供的折扣。3.行政成本過高:
美國的醫療保險系統運營成本居全球之首,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行政管理費用過高。例如,保險公司和PBM需要花費大量資源進行索賠處理、醫療服務審核以及合同協商,而這些成本最終被轉嫁給患者和納稅人。4.利益衝突:
PBM作為藥品目錄的管理者,擁有很大的市場話語權,但其同時可能擁有自己的藥房或醫療服務,導致利益衝突。例如,PBM可能優先選擇能為其自身帶來更高利潤的藥品,而非價格更低或療效更好的替代方案。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患者和醫療提供者的不滿。二、 川普2.0的醫保改革
為了應對上述問題,川普在12/16公開表示,要「淘汰」這些藥品福利管理者,即代表主要保險公司與製藥公司運行藥品項目的第三方,川普將他們稱之為「中間人(middle man)」。而許多大型保險公司,包括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信諾(Cigna)和CVS,旗下也擁有PBM,因此,在川普發言後,UNH、CVS、Cigna股價隨即聯袂大跌。
除了PBM之外,川普2.0預計將推動一系列醫療保險改革,旨在降低醫療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並促進醫療技術創新。這些改革將對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保險公司、製藥企業等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醫療保險改革與主要措施
1.修改《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ACA):
川普計劃對ACA進行重大修改,旨在降低保費,增加市場競爭,並提供更多選擇給消費者。2.降低處方藥價格:
川普致力於降低處方藥價格,可能採取措施允許進口更便宜的藥品,並加強對製藥公司的監管。3.促進醫療技術創新:
他強調促進醫療科技的發展,支持遠距醫療和數位健康解決方案,以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效率。4.推動醫療費用透明化:
川普推動醫療費用的透明度,要求醫療機構公開價格資訊,讓患者能夠更明智地做出醫療決策。5.加強醫療人力資源發展:
他計劃投資於醫療人員的培訓和發展,以應對醫療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在偏遠和資源匱乏地區。三、對台灣生技產業的影響與應對策略
川普強調本土生產與供應鏈自主化,可能促使美國對外國藥品和醫療用品依賴度降低。這對台灣生技企業而言,可能面臨出口限制或關稅增加的挑戰。在強化生技醫藥技術管制方面,隨著供應鏈地緣政治風險和中美醫藥產業博弈背景下,預期川普新政除延續執行美國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築起生技製藥防線,限制與中國生技製藥公司往來,提高進口藥品的審批難度,限制中國醫藥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甚至不排除將加強推出技術標準或認證要求,或醫藥科技人才管制和技術往來的限令。然而,這可能為台灣藥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未來企業除加強與美國FDA的溝通與協作外,也需要密切關注美國FDA政策的變化動態,及時調整產品開發和市場策略,來應對潛在政策變化的風險,此外新藥和創新醫材在國際授權策略上,彈性供應鏈和可轉移性生產將變得更為重要,企業需要在美國或美國關稅優惠國,至少擁有可靠的生產轉移合作夥伴,以確保在必要時能夠順利在其他據點生產。
以上資料內容由永豐金證券豐雲學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