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b000123 wrote:
我立場偏向站在升值
(以百姓想 我不知道這樣有什麼罪過 同樣工時103元 購買力增加"對百姓"沒什麼不好)...(恕刪)
怎麼老是有人以為央行不給升值, 事實上台幣沒有升值嗎? 32到28.6也十幾趴了吧! 現在反彈到30, 連前高30.6都過不去, 還不強嗎? 比這陣子的韓元強多了吧!(之前板上還有另一派的說怎麼沒貶的比韓國多, 央行難為吧!) 這叫不給升值嗎? 漲勢有回檔, 跌勢也有反彈, 央行不是不給升, 但要慢慢升, 緩升, 總得給產業一點時間吧?
dab000123 wrote:
計算開始,當這位教授把每年台灣家庭的現金及活存金額,乘上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五年下來,答案揭曉:「台灣人總共少賺了一.三七兆元,而在這五年間,央行總共繳給政府○.九五兆元。划算嗎?」
這教授有沒有算算, 如果讓台幣跟著自由市場該升就升, 這期間離開的出口業造成的損失是多少? 那每年台灣家庭還能有現在這些現金及活存金額去乘上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嗎?
這教授還有沒有算算, 如果讓台幣跟著自由市場該升就升, 那該貶的時候要不要也放給他貶? 這一來一往大幅的震盪中, 造成的損失或是收益有沒有一起算進來, 能讓每年台灣家庭還有多少現金與活存, 或是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還有多少?
這教授的公式最大的問題是:
1. 他所謂"每年台灣家庭的現金及活存金額"是建立在長期出口產業持續對外競爭的條件下所得到的數據, 若在台幣自由化後升值的條件下, 還能有這樣的現金及活存金額嗎?
2. 他所謂"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是建立在台幣自由化後只升值的條件, 卻忽略國際局勢造成台幣匯率動盪下, 自由化後貶值的可能
所以我改了一下這教授的公式
"把每年台灣人民擁有房地產價值, 乘上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
我承認, 這一塊損失應該不少

不過我現金流來自出口產業, 房地產只有自住沒投資, 所以不是很在乎

至於央行為了賺錢壓低利率這件事, 板上真的講好多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904355&last=3796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