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密台灣低工資根本原因,央行壓低匯率2倍


台灣在國際貿易競爭優勢,必須犧牲大多數國民的生活嗎 ?

應該漸進式的平衡這種矛盾

而非放任繼續國際貿易競爭..

還有保護不想升級的產業
沒錯 , 利率這樣低給廠商不用產業升級的理由和溫床
造成了全民受害和利潤都給老闆賺走了
這就是未合經濟年年成長 , 新資卻沒有同步成長的原因
如此變成富者越富 , 窮者越窮 , 所得沒增加 ,不敢結婚生小孩,生育率就年年下降
到頭來, 沒人繳稅養老人 , 政府就必須買單推長照自己買單了
產業不升級, 只做代工 , 新資如何能成長 ? 生育率如何能增加 ?

追根究柢 , 央行的低利率給了廠商不用升級的溫床 , 因為老闆仍然可以賺飽飽的, 何必升級 ?
樓主的論點有一個最重要的假設需要先被確認:台灣中小企業"大部分"都是"內銷"市場,如果這個假設成立,才可能推演出台幣升值,人民購買力上升,中小企業收入增加,中小企業員工需求上升或薪資上升。

可是,實情可能是台灣的中小企業有很多(甚至超過50%),是外銷市場。就我接觸幾個工業區(科學園區就更不用說了)的客戶,幾乎全是外銷為主,若有內銷也都是很小部分。台幣升值將造成完全相反的結果,外銷為主的中小企業倒閉或外移,員工失業。也不是沒有優點,汰弱留強,競爭力夠強的企業留下(通常最後還是大企業)。現在內銷為主的企業主要是服務業,央行不是不知道,透過台幣升值對購買力的提生有助於服務業薪資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外銷的企業與員工,這就需要更謹慎細膩的操作。
abc003 wrote:
台灣低工資的根本原因...(恕刪)

人均GDP還是看標準匯率比較準,購買力平價看看就好,他物價只算吃的用的,歐美食物貴眾所皆知,連東歐或拉美也一樣,台灣的確超便宜。但是你一生只要有食物或日用品就好嗎?不用買房買車或休閒,這些沒列入PPP的才是台灣人最大的負擔吧!
無聊的文章
自己沒能力只會怪央行怪匯率
怎麼不說自己能力低下只配拿18K?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你看連勝文白手起家有在那邊跟你說央行匯率怎樣怎樣嗎?
一個人的格局就呈現在這邊了
我看爐主打字也滿勤快的
就好心勸你把這文章自己刪掉吧
以免自誤


1. 我覺得樓主寫得很認真寫得很好,不過你忘了拿台灣的產業與匯率當成一個企業跟越南、緬甸、孟加拉、柬埔寨、中國、印尼、菲律賓比一比。
2. 台幣匯率到底是低工資的原因還是結果呢?我倒是跟樓主有不一樣的看法,是台灣中小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結果,而非灶因。

個人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也跟樓主一樣用PPP的角度來討論工資、市場水準與競爭環境。

----
根據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角度來看,新台幣其實被低估了47.32%,如果是Big Mac Index則是低估了42.3%,所以台幣應該調整升值到US$1:NT$15.54(BMI的Implied exchange rate則是17.3)來換算才比較符合實際台積電資深工程師使用其年薪167萬的美金購買力,即$10.75萬美金的年薪。Google一下Intel資深工程師的年薪,我們也可以找到$10.5~$11萬美金的年薪區間。所以,其實台積電給予在台灣工程師的年薪167萬台幣,其實很符合市場的水準。

而這1:15.54的匯率比率一直沒在真實金融市場上出現過,而一直都是在1:28~33這區間比較多,所以找一下美國與台灣人的平均個人收入是$42,693(2012)與$17,941(2012@29.6099),相當於2.4倍的差別。我們假設各國所有物價指數應該與平均收入完全等比例調整為2.4倍的差別。

簡單如果把29.6099的匯率除以2.4倍,會得到12.3。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將美國人的薪資與產品售價,通通乘以12.3即可得知該美國薪資在台幣角度的購買力了。Intel資深工程師的薪資在台灣的購買力僅有台幣130萬不到,略低於台積電。而Google則可以到182萬的年薪,較台積電高些,不過就比例上差不了多少。

雖然美國工程師花$650買iPhone,只就像是台灣工程師花了NT$8,000買支手機而已。但是如果直接將工程師的16.5萬年薪乘以29.6099等於488萬台幣年薪,就以為購買力真有488萬台幣,那也是想太多了...
----

上述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明的是,TSMC這世界級競爭的公司,為了與世界級的GOOGLE或是INTEL的工程師競爭,所以也提供了世界級的薪資待遇(PPP評價)給台積電的員工,以免員工被其他世界級的競爭對手搶走。但是可惜的,台灣普遍的中小企業都不是台積電這種世界級的公司,實際競爭的對手都是中國、東南亞的競爭對手。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台灣中小企業產業沒辦法升級,跟中國東南亞競爭對手做個一樣的工作,提供一模一樣的產品與服務,自然只能成為price taker, 在這樣子的競爭環境下,假設其他生產條件不變且接近相當,那台灣傳產的薪資,自然會停滯與中國東南亞一樣的產品與服務相當。

在Big Mac Index裡,不只台灣的台幣匯率被低估,東南亞與中國也是被低估。之所以匯率被低估,在個人看來,都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生產力與產品附加價值不如其他國家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又,如果台灣的PPP可以接近德國,但是沒有SAP, 雙B, VAG, 西門子,一堆工具、基礎材料類隱形冠軍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相反的台灣的中小企業都是在跟越南、泰國、緬甸、孟加拉、柬埔寨、菲律賓、印尼等PPP相對低的產業競爭,台灣的薪資是要怎麼上得去?

這將近20年來的窘境已經很清楚了,台灣薪資停滯、中國越南泰國等大幅度成長。台灣如果產業沒有辦法升級,企業具備下個層次的競爭力,那薪資要成長,就等中國東南亞都超越我們了,自然能夠水漲船高了....哈哈。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經濟學理論,通常是要固定某些(甚至一堆)條件才能用模型解釋.
真實的世界,如果這麼簡單,那大家都是經濟學大師了.

就這問題來看,"匯率"直接影響到的,其實是國際市場上貨幣的"實質購買力",
也就是說,一樣拿30000台幣出來,因為匯率高低,現在換1000美金,
跟台幣匯率漲了後變成1500美金,能買到的國外商品,就不等值.

但是,若說匯率影響了台灣的低薪?這點個人存疑,
"除非"你領的直接是"美金",不然這中間其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AppleDesign wrote:
這將近20年來的窘境已經很清楚了,台灣薪資停滯、中國越南泰國等大幅度成長。台灣如果產業沒有辦法升級,企業具備下個層次的競爭力,那薪資要成長,就等中國東南亞都超越我們了,自然能夠水漲船高了....哈哈。...(恕刪)

其實...已經發生了...
近幾年,一些代工之類的電子廠商,其實薪資都漲了,
為啥?因為對岸在搶人了啊,再不加?那就被對岸搶光囉.

但同時也就因為對岸薪水漲太快,所以有沒見到一些電腦品牌商近幾年加大對台投資?
因為對這些企業來說,反正都是亞洲員工,看起來都是黑頭髮黃皮膚,哪邊成本低跑哪去.

所以想擺脫低薪的重點在於培養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匯率?絕不會是個人薪資最大的影響.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小客5509 wrote:
當年的廣場協議, 一開始造就日幣強勢貨幣, 號稱可買下四分之一還是半個美國, 但接下來後果是哪種已經顯而易見


.....................

你太認真了

開版整篇重點只有一個

央行不換我的人 台灣不會好

換了人 高房價低薪化產業升級少子化車價奶粉物價都會降價

請大家支持我的人!!!

至於澎做得這麼差 怎藍綠都要他當副總統

只能怪他做太久 擋道太多人的路

本串主題很複雜
值得慢慢閱讀思索

關於勞工的工資和供需
我真的不懂
據說有七十萬台灣人在外地工作
勞力供給減少七十萬還沒辦法因供需拉高工資?
台灣工作機會真的這麼少
外勞雖然也有六十萬
但是限於特定產業
不至於完全彌補海外工作的本國人造成缺口


old_hsiao wrote:
只要就業機會遠大於就業人口,老闆就會砸大錢徵人,
政府必需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留住企業,
你最近沒看到川習是怎樣留住企業的嗎?
低薪問題依匯率升值就可解決 ? 事情若這麼簡單到覺醒青年都知道, 那經濟學家都可以回去吃自己.

台灣這座小水庫, 出口是注水, 進口是放水, 所以調高了匯率, 我們可以買一堆東西沒錯, 問題水一直流掉, 我們從那進水 ?
不就是做一些產品賣到國外, 然後將賺的錢回來溢注此水庫,

先問問自己, 台灣有什麼東西是外國想要的? 黃金,沒有, 石油, 沒有, 稀礦, 沒有, 鑽石, 沒有.
如果沒有天然資源, 只有加工品的話, 請問我們出口的加工品調高價錢, 國外有人想買嗎? 答案你我都知 - 沒有.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