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實情可能是台灣的中小企業有很多(甚至超過50%),是外銷市場。就我接觸幾個工業區(科學園區就更不用說了)的客戶,幾乎全是外銷為主,若有內銷也都是很小部分。台幣升值將造成完全相反的結果,外銷為主的中小企業倒閉或外移,員工失業。也不是沒有優點,汰弱留強,競爭力夠強的企業留下(通常最後還是大企業)。現在內銷為主的企業主要是服務業,央行不是不知道,透過台幣升值對購買力的提生有助於服務業薪資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外銷的企業與員工,這就需要更謹慎細膩的操作。
1. 我覺得樓主寫得很認真寫得很好,不過你忘了拿台灣的產業與匯率當成一個企業跟越南、緬甸、孟加拉、柬埔寨、中國、印尼、菲律賓比一比。
2. 台幣匯率到底是低工資的原因還是結果呢?我倒是跟樓主有不一樣的看法,是台灣中小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的結果,而非灶因。
個人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也跟樓主一樣用PPP的角度來討論工資、市場水準與競爭環境。
----
根據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角度來看,新台幣其實被低估了47.32%,如果是Big Mac Index則是低估了42.3%,所以台幣應該調整升值到US$1:NT$15.54(BMI的Implied exchange rate則是17.3)來換算才比較符合實際台積電資深工程師使用其年薪167萬的美金購買力,即$10.75萬美金的年薪。Google一下Intel資深工程師的年薪,我們也可以找到$10.5~$11萬美金的年薪區間。所以,其實台積電給予在台灣工程師的年薪167萬台幣,其實很符合市場的水準。
而這1:15.54的匯率比率一直沒在真實金融市場上出現過,而一直都是在1:28~33這區間比較多,所以找一下美國與台灣人的平均個人收入是$42,693(2012)與$17,941(2012@29.6099),相當於2.4倍的差別。我們假設各國所有物價指數應該與平均收入完全等比例調整為2.4倍的差別。
簡單如果把29.6099的匯率除以2.4倍,會得到12.3。最簡單的算法就是將美國人的薪資與產品售價,通通乘以12.3即可得知該美國薪資在台幣角度的購買力了。Intel資深工程師的薪資在台灣的購買力僅有台幣130萬不到,略低於台積電。而Google則可以到182萬的年薪,較台積電高些,不過就比例上差不了多少。
雖然美國工程師花$650買iPhone,只就像是台灣工程師花了NT$8,000買支手機而已。但是如果直接將工程師的16.5萬年薪乘以29.6099等於488萬台幣年薪,就以為購買力真有488萬台幣,那也是想太多了...
----
上述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明的是,TSMC這世界級競爭的公司,為了與世界級的GOOGLE或是INTEL的工程師競爭,所以也提供了世界級的薪資待遇(PPP評價)給台積電的員工,以免員工被其他世界級的競爭對手搶走。但是可惜的,台灣普遍的中小企業都不是台積電這種世界級的公司,實際競爭的對手都是中國、東南亞的競爭對手。在這樣子的環境下,台灣中小企業產業沒辦法升級,跟中國東南亞競爭對手做個一樣的工作,提供一模一樣的產品與服務,自然只能成為price taker, 在這樣子的競爭環境下,假設其他生產條件不變且接近相當,那台灣傳產的薪資,自然會停滯與中國東南亞一樣的產品與服務相當。
在Big Mac Index裡,不只台灣的台幣匯率被低估,東南亞與中國也是被低估。之所以匯率被低估,在個人看來,都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生產力與產品附加價值不如其他國家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又,如果台灣的PPP可以接近德國,但是沒有SAP, 雙B, VAG, 西門子,一堆工具、基礎材料類隱形冠軍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相反的台灣的中小企業都是在跟越南、泰國、緬甸、孟加拉、柬埔寨、菲律賓、印尼等PPP相對低的產業競爭,台灣的薪資是要怎麼上得去?
這將近20年來的窘境已經很清楚了,台灣薪資停滯、中國越南泰國等大幅度成長。台灣如果產業沒有辦法升級,企業具備下個層次的競爭力,那薪資要成長,就等中國東南亞都超越我們了,自然能夠水漲船高了....哈哈。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真實的世界,如果這麼簡單,那大家都是經濟學大師了.
就這問題來看,"匯率"直接影響到的,其實是國際市場上貨幣的"實質購買力",
也就是說,一樣拿30000台幣出來,因為匯率高低,現在換1000美金,
跟台幣匯率漲了後變成1500美金,能買到的國外商品,就不等值.
但是,若說匯率影響了台灣的低薪?這點個人存疑,
"除非"你領的直接是"美金",不然這中間其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AppleDesign wrote:
這將近20年來的窘境已經很清楚了,台灣薪資停滯、中國越南泰國等大幅度成長。台灣如果產業沒有辦法升級,企業具備下個層次的競爭力,那薪資要成長,就等中國東南亞都超越我們了,自然能夠水漲船高了....哈哈。...(恕刪)
其實...已經發生了...
近幾年,一些代工之類的電子廠商,其實薪資都漲了,
為啥?因為對岸在搶人了啊,再不加?那就被對岸搶光囉.
但同時也就因為對岸薪水漲太快,所以有沒見到一些電腦品牌商近幾年加大對台投資?
因為對這些企業來說,反正都是亞洲員工,看起來都是黑頭髮黃皮膚,哪邊成本低跑哪去.
所以想擺脫低薪的重點在於培養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匯率?絕不會是個人薪資最大的影響.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