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密台灣低工資根本原因,央行壓低匯率2倍

我好認真的看完全部頁數
發現樓主的論點就像一個圖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圖是什麼吧

從A開始就是論點
以下為驗証
B錯了就換C
以此類推
但....
A確定是對的嗎???????????????????????

(相信大家心照不宣)
而且我相信版大不是為了寫論文才PO這篇文章的...............

我只想問一句話

在你心中....台灣是何種地位????
政治強國??原物料強國??金融強國??觀光強國??主要貨幣的強國??武器強國??

為了一個錯
再圓一個錯
但是圓了一個錯
又要再圓另一個錯
再回頭看以前的錯
是不是互相矛盾
錯錯相圓何時了

生命中有許多貴人
知識上也有許多貴人
但能不能得到貴人的幫助
還需看自已能不能放的下心
ccicjason wrote:
偽命題5 - 這是相當簡單的事情,資本家分的少,勞工就分的更多了
資本家的利潤是建立在成本之上, 而勞工的薪資就是成本的一部分. 不是樓主所"以為"的 - 總利潤 = 資本家的利潤 + 勞工薪資



2014年的時候法國經濟學家來台

皮凱提與張忠謀激辯稅率 皮凱提:一毛演講費都沒拿

2014年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和張忠謀的辯論可以看一下,當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在座位席下




以《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引起世界轟動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受邀來台,今(16)日在台北開演,解釋當代資本主義的矛盾,並認為應透過教育及向富人課重稅來達到分配公平。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於會後座談表示皮凱提的「重稅」過高,並試圖以演講費高低講解自由市場經濟規則,皮凱提回應自己不需要演講費,「一毛錢都沒拿」,引來全場觀眾熱烈鼓掌。

皮凱提下午於演講中講解為什麼當今社會「靠爸」現象越來越嚴重。他認為原因是資本報酬率遠遠超過整體的經濟成長率,導致擁有資本者累積財富的速率越來越快,為解決貧富不均現象,皮凱提主張應向富人課重稅,他於演講中提到若所得稅高達70%,就能減少金融肥貓替自己加薪的現象。

(皮凱提演講後座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右三)認為皮凱提所提課富人重稅實在太重了。/蘇仲泓攝)

演講後的座談,主辦單位邀請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張安平及前司法院院長賴英照與之對談,一起就「成長與公平」進行討論。對於皮凱提提出的解決辦法,張忠謀與張安平雖同意大方向,但卻對皮凱提提出的重稅稅率有疑慮。

張忠謀質疑皮凱提 高薪肥貓70.08%稅率太高了

張忠謀演講中先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有資格得諾貝爾獎,但他也說「馬克思的資本論帶來20世紀大災難」,由於共產黨奉資本論為經典,導致數十億萬的人民為此受難。接著他說皮凱提提出的貧富不均解決方法較馬克斯溫和,但自己的態度「比皮凱提更為溫和」。張忠謀表示,他認為在三個條件之下,收入不平等非但不是社會問題,「還是我們要的」。這三個條件分別為使人民衣食無缺的社會安全網、建立更大稅基的公平稅制還有平等的教育機會,雖然同樣提到公平稅制,但在施行細則方面仍有差異。

張忠謀說自己主張「收入高的應該多付一點稅」,引起全場敬佩的抽氣聲,不過他接著說,他認為公平的稅制應該是要擴大稅基而非高稅率,他認為皮凱提建議的70.80%的稅率實在太高了,並討論到皮凱提所說的「高薪肥貓」問題。張忠謀引用自由派經濟學家看法,說公司CEO薪資若是工人的幾十倍「還算合理」,但若是幾百倍就太多。接著張忠謀話鋒一轉,說自己來這場演講主辦單位會給他一萬元左右的酬勞,他問觀眾說「那皮凱提呢?」


談薪資不均 皮凱提以身作則「演講費一毛錢沒拿」

雖然張忠謀是以中文發表演說,但坐在張身旁的皮凱提同步聽現場提供的英文口譯,當他聽到張討論到他的演講費酬勞時,連忙搖頭搖手,口裡一直說著「zero!」待回應問題時,皮凱提認為將薪資交給市場決定並不合理,並說很多公司的CEO薪水完全是看產業類別,而非績效決定,他仍然主張稅制應合理。

針對張忠謀質疑的演講費,皮凱提表示「沒有人跟我說來到這裡會拿演講費」,他說自己已經賺很多版稅了,並不需要演講費,假如有人說要給他也會拒絕。他並提到過去曾經收到一封mail說要以一小時5萬美金的待遇請他去演講,他回應他並不需要,對方竟然馬上提出要給他一小時10萬美金,皮凱提痛批大企業寧願花一小時10萬請他去演講,對自己公司內勞工那麼苛刻,正是公司內部資源使用不均的問題需要檢討。此番言論馬上引起全場觀眾熱烈鼓掌,顯示出觀眾對於公平正義的重視。

abc003 wrote:
在經濟成長率低的「存...(恕刪)


你的通篇大論, 難道忘了前提必須是 "新台幣升值1倍".

不要再鬼扯, 很難看的.

這公式更是好笑 -
GDP=C+I+G+(X-M)=民間支出+民間投資+政府支出+淨出口
X-M 變小 大型出口企業和大財團受損
C變大很多,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和員工得利

GDP 是這4項的加總, 而不是一個數學等式. GDP是浮動的. 不是X-M改變, C+I+G就一定相對應改變.

真的,你到底是哪家學校教出來的啊????
ccicjason wrote:
你的通篇大論, 難道忘了前提必須是 "新台幣升值1倍".
不要再鬼扯, 很難看的.
這公式更是好笑 -
GDP=C+I+G+(X-M)=民間支出+民間投資+政府支出+淨出口
X-M 變小 大型出口企業和大財團受損
C變大很多,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和員工得利
GDP 是這4項的加總, 而不是一個數學等式. GDP是浮動的. 不是X-M改變, C+I+G就一定相對應改變.
真的,你到底是哪家學校教出來的啊????


我從來沒說過他是不變項


C民間消費項的增加,會比X-M淨出口項的減少數額更多

因為貧富差距減低平均消費傾向增加APC也增加

X-M淨出口的獲利還有一大半是被國外資本家賺走

央行刻意壓低匯率犧牲大多數,補貼少數利益團體才是經濟扭曲


abc003 wrote:

我從來沒有說過資本...(恕刪)



"我從來沒有說過資本家的利潤+勞工薪資=總利潤", 你沒說過這句話, 但是你卻說 -

"因為升值之後資本家分的少,利潤率降低,所以整體來講全國員工薪資分的多,薪資就增加壓縮資本家的利潤"

"這是相當簡單的事情,資本家分的少,勞工就分的更多了"

資本主義三定律有解釋 " 資本家分的少,勞工就分的更多了"???? 還是有解釋你的 "因為升值之後資本家分的少,利潤率降低,所以整體來講全國員工薪資分的多,薪資就增加壓縮資本家的利潤"????

再看你鬼扯下去囉.
解決方案不會是課所得稅,因為稅率一高富人就移民跑光了

同時企業稅會造成企業利用會計準則和財報的漏洞把資產轉移到海外,這也是川普要減稅之原因

應該用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重分配財富,

再加上房產不動產持有稅這種100%能剋的到的稅重分配財富




16 號位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成長與公平座談會,聆聽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 (Thomas Piketty),中央研究院朱敬一院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前大法官賴英照先生以及雲朗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先生暢談皮凱提教授的新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該書簡介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 專欄文章 ) 會談的主題圍繞在該書所探討的主要問題:二十一世紀各國社會日漸不平等,貧富差距擴大,究竟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一個大問題,不過會中的主軸討論線可以分成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教育是否是解決方法?第二個是到底要對富人課徵多少稅?

教育:給窮人機會,卻不能改變財富世襲結構

幾乎在場所有的人都同意教育的重要性,身為前大法官的賴英照先生甚至在他事先準備的簡報當中展示出憲法條文,並以資料佐證現今台灣的教育資源投入是多麼的不足。張忠謀先生也提出教育應當教授一些道德觀念。 資源投入跟道德倫理當然都很重要,不過這些根本無助於會中所關注的解決不平等的問題。而且平等的教育機會也根本不是皮凱提書中所提的重點,重點是在於先進知識與技術的傳播。

從歷史上看來,科技的進步帶來增長,但增長也會製造新的不平等。而國內和國際間讓貧富差距下降的主要動能都來自於知識的的傳播,窮人要跟富人一樣富裕最快的捷徑是掌握和富人相同的知識和技術。

因此會中幾位與談人暢談教育的重要性的時候其實根本沒有認真解決問題,倒只是打高空而已。朱敬一院士在會後評論說得更露骨一點:

簡言之,我認為教育機會改善是貧窮子女跨代移動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教育比較能提升低出生背景者的向上機會,但是對於高所得群的財富世襲結構,卻全無扭轉能力。 已經是 1% 階級的人比較喜歡強調教育的重要,他們不喜歡談累進稅、遺產稅、財富稅,因為後者是會讓他們「痛」的改變 ,而前者是與人為善的、展現愛心的、「大家一起走向光明」的,或者我用白話文說,是「解決不了貧富差距擴大問題」的。

傳授四書五經是教育,傳授使用 3D 列印機也是教育,但後者才能真正讓窮人富起來。筆者無意表示道德倫理不重要,也沒有說人人都得學用 3D 列印。重點在於皮凱提所謂的教育是指先進的技術和知識,而不是教什麼都可以。
廣告

但是現今台灣的教育明顯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台灣的教育資源投入不足是一回事情,但教授的品質或者內容無法讓學生擁有更高階的技術和知識則是主要問題。儘管我們大學的入學率近乎百分之一百了,但會中我們仍然在討論不平等的問題不是嗎?平等的教育機會某種程度上在台灣早已實現,但台灣真正需要的是更進階的教育內容和水準。

不過教育只能解決貧者趕上來的問題,無法解決富者過富的問題 ,這就牽涉到第二個主題,到底該對富人課多少稅?

稅率:超高稅率讓有錢人想走,但效果可鑑

在談稅率之前,筆者必須說這場探討公平的論壇其實是由皮凱提書中抨擊的對象所贊助舉辦,贊助者分別為台灣金控、台灣銀行、台灣證劵交易所和台灣期貨交易所。在主辦單位印製的冊子裡面就有「製造不平等」手段的廣告。台上參與與談的人也無一是那些真正在貧富差距下受害的人。筆者認為甚是可惜,應該有社運代表,非政府組織人士或者學生上台參與對談。

關於稅制最經典的評論來自張安平先生,他認為所得稅超過 50% 他會覺得他像是在給政府打工。皮凱提教授對此回應是你的感覺不重要。到底該對富人如何課稅以及怎麼課稅?首先要說的是在該書的研究當中,當今財富不平等只有頂端 1% 的那群人主要收入來從資本利息,接下來的 9% 主要來自飛天般的高所得,其所得有時達到最低階員工的幾百倍。(主要是歐美,美國尤甚)

大概不會有人會反對累進稅率的實施,至於年薪超過多少應該課徵多少稅值得討論,筆者認為 50% 不是一個過分的稅率,這得取決於該國的社會經濟制度需要什麼樣的稅基來支持,北歐社會福利國家的最高稅率就比英美來得高。

然而書中的重點就在於單單課徵所得稅在 21 世紀已經無法抑制日益嚴重的財富不均,有必要針對那 1% 課徵所謂的資本稅,針對資本包括股票房屋土地等總值進行課徵百分之一左右的稅來抑制資本過度累積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而放到台灣最迫切的問題就在於房地產稅制不公以及房價過高。

有些 (富) 人會擔心稅率過高可能會導致富人外移,這很難說得明白。

正面來說會中提到人跟房地產是不太會移動的兩樣,因此多課點稅無妨。在皮凱提的故鄉法國近幾年就提高了對年收入超過一百萬歐元的稅率到 75%,其效果成敗台灣當可借鑑。反面來說富人可能會真的將資產移到課稅課不到的地方,這可能只有皮凱提在書中最後所提出的全球稅有辦法解決。不過會中完全沒有討論這個概念筆者認為甚是可惜。
kk73 wrote:
我好認真的看完全部頁數
發現樓主的論點就像一個圖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圖是什麼吧
從A開始就是論點
以下為驗證
B錯了就換C
以此類推


既得利益者和大財團想要為自己的利益辯護,

應該是堅持台幣不該升值要央行干預和壓低匯率的人,

他們應該提出證據來證明他們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否則,我的觀點是央行不應該壓低匯率,就是對的




abc003 wrote:
既得利益者和大財團...(恕刪)


所以你還是沒有回答我
在你心中....台灣是什麼地位阿??
(政治強國??原物料強國??金融強國??觀光強國??主要貨幣的強國??武器強國??)
每一種的討論方式都不同阿??


你要先說出你自已的立場阿,
這樣大家才可以在同一個基本上討論阿

不然就會像我的圖阿


只要你說出你的基本論點
也就是台灣是什麼種的國家
大家也就會認真討論阿,
而且你也不用一直引用各國的學術話,名人話,媒体話


你說是不是???
ccicjason wrote:
"我從來沒有說過資本家的利潤+勞工薪資=總利潤", 你沒說過這句話, 但是你卻說 -
"因為升值之後資本家分的少,利潤率降低,所以整體來講全國員工薪資分的多,薪資就增加壓縮資本家的利潤"
"這是相當簡單的事情,資本家分的少,勞工就分的更多了"
資本主義三定律有解釋 " 資本家分的少,勞工就分的更多了"???? 還是有解釋你的 "因為升值之後資本家分的少,利潤率降低,所以整體來講全國員工薪資分的多,薪資就增加壓縮資本家的利潤"????
再看你鬼扯下去囉.


當然有,我過去的文章你可以爬一下文

台灣財富排名690萬人是月光族230萬人有超3千萬資產

在R>G的情況下 經濟成長率緩慢一年最多是1~2% 資產收益率是5% 以指數增長

同時資本存量會因為高儲蓄率而長期累積不斷提高

在高存量的狀況下,資本收益率即使很低也能佔據台灣40%國民所得

台灣的財富存量是GDP的800% 高達4兆美元 資產收益率如果是5%

也就是台灣約有40%的國民所得是不勞而獲的資產收益

放在那裡就可以領錢的,這對勞動階級很不公平

二戰後當時社會財富存量只有GDP的300%左右

皮凱提的資本主義三定律

皮凱提以法國的歷史經濟數據做為立論基礎,推論出資本主義三定律(three laws of capitalism)

1.資本所得與總所得的比值α,等於資本報酬率r乘上資本與總所得的比值β:α=rx β

2.資本與總所得的比值β,等於儲蓄率s與經濟成長率g的比值:β=s/g

3.長期來說,資本報酬率r,大於經濟成長率g:r>g

簡單來說,皮凱提從歷史經濟數據中發現,資本報酬率r永遠大於經濟成長率g,只要你持有大量資本並加以投資,就能輕易享受到經濟成長所帶來的豐厚果實。

皮凱提指出了資本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是資本主義的運作原則,也是一項無法改變的「鐵律」,在這項「鐵律」之下,就會自然形成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如想要以平和的方式改善貧富差距,皮凱提提出了每年課徵「資本持有稅」,如每年1%~2%,以及50%~60%的「最適遺產稅」。就像是房屋稅、地價稅一樣,「資本持有稅」年年要繳稅。因為皮凱提認為,資本報酬率動輒5%以上,那麼每年抽個1%~2%的話,這些人當然繳得起,而這個稅制不是釜底抽薪的方法,只能讓資本累積速度稍微減緩。

用實際數據說話


「資本收入/佔國民總收入的之比」所有國家在二戰後是緩慢上升的

尤其是1980年代雷根、柴契爾夫人在全球掀起的新自由主義導致資本收益/GDP的比重上升,工資被壓縮到極低


以下是財富存量相對於國民總收入的變化,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資料



kk73 wrote:
所以你還是沒有回答我
在你心中....台灣是什麼地立阿??
(政治強國??原物料強國??金融強國??觀光強國??主要貨幣的強國??武器強國??)
每一種的討論方式都不同阿??
你要先說出你自已的立場阿,
這樣大家才可以在同一個基本上討論阿
不然就會像我的圖阿


台灣是,達到已開發國家門檻的以長期壓低工資和匯率為製造業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台灣是 資本存量高、儲蓄率高,但是愛投資房地產等虛擬資產的地方

台灣是 低薪資 高房價 低物價 高資本收益的資本家天堂,勞工的地獄

台灣是 所得貧富差距中低,但是財富存量貧富差距很高的社會

台灣工資是大陸沿海城市等級,資本存量是西歐和北美等級,資本收益佔社會總財富比美國極端的社會

台灣應該轉型加強內需經濟和提高薪資

台灣社會財富應該重新分配 ,資產所有權 減少貧富差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