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政府應把匯率當成博士論文仔細研究


旋風 wrote:
事實上我很懷疑張忠謀...(恕刪)


我認為薪水高低跟老闆對員工的小氣無關 而是跟自己的能力有關

起薪大家都差不多 但幾年後有人年薪百萬 有人年薪50萬以下

================================================================

killy_chu wrote:
臺灣沒啥真正的通脹啦
房地產漲跟物價是兩件事


你說的沒錯

讓投資股市比炒房好賺 房地產就會跌下來了~~~~

如何讓投資股市好賺--> 前題要貶值讓出口商大賺錢-->出口商的股票會漲-->熱錢才會從房市轉向股市
hyc0707 wrote:
張忠謀:央行對匯率的...(恕刪)


張董現在最大的煩惱,
應該還是『接班人』問題。
八十幾歲的人,
還得站在第一線掌舵,
實在很辛苦!

台積電目前仍舊是張董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公司路線與策略可以繼續由張董強勢主導,
而兩位共同營運長則還在努力中。

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
有誰能有這樣『定於一』的決策力與威望,
應是未來台積電與全體投資人最大的憂慮。

至於匯率問題,
對於毛利如此高的台積電,
其實影響有限,
畢竟台積電不是毛三到四的微利產業。

dulinsu wrote:
至於匯率問題,
對於毛利如此高的台積電,
其實影響有限,
畢竟台積電不是毛三到四的微利產業



我覺得 張忠謀 不是為自家台積電基本面說的 而是對目前台灣整體經濟困境有感而發的

他又不是像某人只有中學生程度而已



hyc0707 wrote:
我覺得 張忠謀 不是為自家台積電基本面說的 而是對目前台灣整體經濟困境有感而發的


若台灣還是過去以毛三到四的電子代工產業為主的環境(例如PC等產業),
則貶值或許對於這些產業有『大旱逢甘霖』的必要。

然如今台灣這些毛三到四的產業,
早於十幾年前就陸續連根拔起遷廠到大陸,
而台灣目前(與未來)想走的路,
則不再是這些對於匯率相當敏感的低毛利製造業。

hyc0707 wrote:
而是對目前台灣整體經濟困境有感而發的

台灣經濟現在是面臨轉型的困境,就如同大陸也要轉型為以內需產業為主的經濟,內需產業如餐飲休閒娛樂,如果貨幣大幅貶值,進口商品原物料價格上揚,消費力減弱,降低民間消費,台灣不能再依賴外銷產業,而且電子業似乎大勢已去,就算貶值也幫助不大,現在是要大力扶植內需型產業的時候,而且內需型產業才能真正改善台灣低薪現象

hyc0707 wrote:
至少有渣渣 比沒渣渣...(恕刪)


幾篇發言要央行主導貶值,但前面就有人說了出超本身就有升值壓力,反向作貶可以說是和市場對做,央行控制匯率是得公開市場操作的,且不一定會獲勝,出超又大幅度貶值,誰能承擔這責任呢?
98亞洲金融風暴,幾個央行就是跟市場對做,然後整個外匯存底短期極大損失或消失,別以為台灣央行真能控制匯率,央行能做的最多也不過是順市場趨勢然後略微調整
以台灣央行的能力,台幣當然還是有空間,但沒人敢肯定自己對未來的預測一定正確,貶值不一定會利大於弊

至於你提的經濟循環,那是兩面刃

越貶值公司賺越多(不要貶多,貶10%就好)->員工加薪幅度越大->員工越敢消費->內需經濟越好->提高內需就業率->台灣經濟正向循環

上面是外銷產業,但現實是台灣不光只有外銷產業,以金額來說101年出口301111,進口270727 (單位:百萬美元)

用金額看台灣出口的匯率優勢有九成會被進口抵銷,這邊純以進出口行業兩者相抵銷的部分,這樣大概就是只有10%的人收入有機會因為外銷老闆賺錢且有良心的幫員工加薪,且加薪的員工要願意且能夠去消費才能增加消費帶來的經濟,且這部分還得抵銷因為貶值帶來的進口物資上升

純以普遍的現象來看,貶值企業一定增加獲利?
起碼這在台灣存在的肯定比重很低,我敢負責任的說貶值帶來的優勢有極大的機率和比例會被拿來殺價競爭,這才是台灣外銷的現實,不是沒有企業會因為貶值受惠,而是受惠的效益絕對不是太高,這是台灣的企業文化,尤其我們很愛殺價競爭,外匯貶值了台灣的A公司不降價,B公司也可能降價,台灣企業不是日本企業,讓價格的速度超快

另外提一個薪資反應的落後性,外銷企業就算有多賺,也願意跟員工分享(我敢負責任的說台灣有這樣的企業的比例超低),但絕對不是馬上會加薪的,起碼也得3~6個月,財務報表出來確認獲利上升,那才會加薪,但進口物價有幾項是幾乎馬上反應的,且是全民都得一起承擔的,最明顯的大概是油價,那是每一週調整的

基本上我個人主觀是認為台幣有個很小的貶值空間協助外銷產業(我個人估算1%~3%),但空間不大
,且我也沒把握我自己估算的是正確的,但出超又大貶值等於不合乎市場力量的作法我堅決反對,那風險很大,且如果損失那是全體民眾要負擔,以央行提撥的損失準備,過去的利潤也只能承擔與市場對做而失敗造成匯率1.5美元的損失,1.5美元已經是帳面上6000億台幣,那可不是小金額了,以目前國際資金氾濫的狀況,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讓台幣大貶的風險太高了,拿全民的財富冒險,不覺得在台灣能夠得到認同

很多人認為央行應該更有作為,但現實是有作為=要多冒險,冒險不一定成功,但失敗一定有代價,那是屬於全民的財富,起碼我個人寧可央行保守一點少賺但別賠錢,央行如果因為要有所作為而冒險,然後又虧損,我相信央行總裁肯定被台灣人不是罵死這樣簡單就會放過的

匯率是複雜且具備相當大風險的東西,沒有人敢說匯率真正專業,都是事後回推看表現,除非放話的敢拿自己的錢負責,不然誰都可以亂放話的,反正又不用負責,這樣沒有意義

張董在晶元代工有好成績不代表其他領域可以取得相同成就,別說匯率這方面,台灣企業管理中最近的acer、HTC、……等等也面臨很大危機,張董如果願意去任何一家重整且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個人會更尊重張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yc0707 wrote:
我覺得 張忠謀 不是...(恕刪)


那是你覺得,是你自己主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主觀,且看法還不一定對
張忠謀快退休了,我個人覺得他沒必要太多非他的產業的發言,又不一定會對,如果照他的做,然後幾年後發現是錯的,那不是沒事找麻煩
我個人尊重張忠謀,但他也只有台積電成功而已,包含太陽能也沒成果,可見台積電本業的成功不一定可以複製到台積電跨行的行業,更別說匯率這種屬於貨幣政策的東西離他的行業更遠,是真的沒有必要太多的發言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ulinsu wrote:
若台灣還是過去以毛三...(恕刪)


我個人在IC設計公司就業 雖然毛利有35~45% 不過台幣的升貶對公司的獲利也是影響非常大

因為公司規模不像一線IC設計公司營收那麼龐大 公司也不會去做匯率避險

有時公司營收在損益兩平附近 台幣的升值幾%就會決定公司是否賺錢了

公司是否賺錢 對員工的福利就天差地遠了



何不請張董擔任下任總裁,前幾年台幣在30~32波動,彭總裁被今周刊及幾家媒體抨擊匯率偏袒出口,造成國內房價大漲及內需不振,外銷廠商不思升級批評還猶言在耳,今在29.5就嫌升值太多,日商120>80怎麼辦?能存活都練就一身能力
升值貶值都有人批評,大家要有自己的判斷,台幣升值是因美歐日貶值造成,目前中國跟台灣韓國等出超國家要如何貶值?出超國大概只有德國是搭歐債順風車而貶值的吧?

ronnyshiny wrote:
台灣經濟現在是面臨轉...如果貨幣大幅貶值,進口商品原物料價格上揚,消費力減弱,降低民間消費


不要本末倒置 影響消費力不在於商品價格的高低 而是取決於人民是否有錢購買

人民越有錢 越敢消費 房價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還有高級餐館目前也是人潮鼎沸

如何讓人民越有錢 當然是外銷賺外國人的錢 人民有錢才會帶動內需 間接帶動國內光觀

你沒外銷做後盾 要讓內需起來一切免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