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qwe789189 (...)》之銘言
> 所以要比獲利了結......我看比特幣還比黃金、股票與期貨更方便
> 二、基礎貨幣
> 以政府法幣而言,基礎貨幣指的是,我政府中央銀行從開設到現在總共印了多少的"貨幣"
> 也就是所謂有實體的"鈔票跟硬幣"
基礎貨幣不是貨幣總額 也不是只包括現鈔和硬幣
你這樣的說法和前後相矛盾
基礎貨幣通過銀行系統放大以後就是貨幣總額
例如基礎貨幣有100元 存準率是10%
第一家銀行拿到100元存款貸出90元 客戶再把90元再存入第二家銀行
第二家銀行又拿90元存款的90%在二次貸出81元
第三家銀行在貸出 72.9元
.....
第N家銀行
因此成為一個等比級數求和公式
因此存準率是10%的話 100元基礎貨幣透過銀行體系可以最多創造出1000元的貨幣
那麼貨幣乘數就是10倍
> 貨幣供給=基礎貨幣X貨幣乘數
> 也就是說,實體可以獲得的基礎貨幣,在金融體系中因為"利息"、"放貸"種種原因,使1元擁有比1元更多資產,這個現象叫做"貨幣擴張"
> ----------------------------------------------------
> 而你卻說,如果今天比特幣全部的人投入100,比特幣市值1000,這是貨幣擴張,這是不正確的
> 因為要真實表示出這比特幣市值1000,是買的人所決定的,如果今天有個人有錢到能把市值1000
> 的比特幣全部買下來,那麼在這個人購買市值1000比特幣的"當下",比特幣的市值是1000,而那
> 個人之後有沒有辦法以1000賣出他所購買的比特幣,要看有沒有人願意以1000接手;
> 又或許,這人不想賣,但有人願意以1600購入他先前所購買的1000比特幣,那麼比特幣市值就會上漲
> 以上是靜態的分析,而現實中往往是動態的,也就是出價者不只一人,股票市場也是這種情形,這種情況不只要參考"價",還要參考"量"
> 你根本不知道他甚麼時候會縮,也就是你所承擔的風險機率難以分析,代表他的熵值非常大,大到你無法統計,這代表最為"自由"
不管熵值在大他還是符合守恆律
不管比特幣存入了多少現金 能漲到多高,最終能賺到錢的只有獲利了結賣出比特幣的人
賣出的人最多只能獲得和存入現金一樣多的獲利,當兩者相等的時候比特幣價值歸零
所以是零和遊戲
A如果有人低價購買高價賣出比特幣他等於 賺了差價
B如果有人高價時購買 低價賣出那麼他被別人賺了差價也就是被套牢了
C如果有人用更高的邊際價格去買 ,他是準備等未來有願意出更高價格的人購買再轉賣給他
那C最終還是會回到A或B的封閉循環系統
更晚加入的人要找一個比他更晚的能賺錢否則賠錢
同時要支撐比特幣不斷上漲泡沫才不會破裂的高價需要的資金量會成指數上漲
所以泡沫破裂後賺錢的人和賠錢的人相加等於0
除非比特幣能取代法幣,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這會引起極大的不平等
否則比特幣就是法幣本位的以法幣價格來衡量其價值
> 而擁有10個比特幣以上的位址僅佔0.79%(148,416個,但卻佔有當時流通總量的89.29%(14,737,402個比特幣)這個又怎樣,只不過是他計算機操作理論上必然發生的結果罷了
這代表2%的比特幣交易量 決定了剩下98%沒交易的比特幣的價格
跟期貨市場是一樣的道理,例如黃金期貨的數量可以比全球黃金總量還高50倍
1單位指紙黃金創造50單位虛擬黃金
> 因為比特幣比傳統金融體系更自由、更為資本,甚至是他從一開始創造出來就是建立於目前天平傾斜的資本主義上,所以當然大者恆大,小者恆小,但是這些又有甚麼關係?持有大量比特幣的人很有錢?有比現在世界上前1%的人還有錢嗎?
> 以你上面列表第一名中本聰980000比特幣 換算美元=980000*8158.68=80億美元左右
> 現在一堆富豪不是百億美元起跳嗎?
>
這不是市價問題,如果你內心是希望有一套取代法幣的系統
這套系統如果是比特幣會引起極大的不平等
因為即使是比爾蓋茲和巴菲特也沒有那麼多現金
全球M2貨幣總額不過75兆~100兆美元
比爾蓋茲也不過是0.001比例的財富
如果這套系統要取代法幣會造成多的多的不平等
> 現在再跟我說一次,比特幣比現實更為不均?????????
> 比例上是,可是價格上可不是
> 反正新興市場分配就是這樣,你再看一下排富榜,臉書創辦人不是一樣嗎?560億,亞馬遜創辦人-728億,都一樣啦,總是有人爆富有人沒爆富。
這些人是創業家有創造實體財富和價值
比特幣用麼支撐它的價值?在流通領域份額極小又不能拿比特幣買東西
第一個挖出比特幣的人只用了一台家用電腦掛網幾天就挖出100萬個
如果將來比特幣市值又變大,等於憑空轉移了晚加入者的財富(貧富差距更大)
設想一下BitCoin比特幣取代法幣,那75兆美元的財富中有16分之1是中本聰的 =4.6兆美元
2.5%是恐怖海盜羅伯特洗錢地下經濟和販毒者的?=1.8兆美元
的這份額多大對老百姓多不公平?
比爾蓋茲至少創辦了微軟 有對實體經濟有貢獻
而且他也只不過800億美元的份額 不到千分之1
xman666 wrote:
投資最忌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隨勢俱進才能客觀分析
泡沫名詞在經濟學上是一個情緒性字眼,不存看法
西元2000年全球發生所謂的網路泡沫,股市經濟屍橫遍野,而當初被稱網路泡沫的首席代表就是現在的亞馬遜,而當初亞馬遜所創造的泡沫高點, 對比現在的股價,驚覺當初的高點卻是現在回首的一個小山谷,而我現在還沒聽到有人說今年的亞馬遜股價泡沫化了, 這真是奇了?
舉亞馬遜為例,就是要深思"泡沫"這兩字的標準到底在哪裡? 或是"泡沫"其實只是建立在破滅後才能拿出來的名詞?
短線?長線? 比特幣問世起漲到現在已經好幾年,這中間經歷了無數次的價格殺戮與飛天鑽地的波動.並不是一夜造就,如要說是泡沫,那這泡沫時間也未必太長了點? 難道要跟亞馬遜一樣連續泡沫17年後,才會被市場認定不是"泡沫" ?
樓上有人提出中華電信的例子
亞馬遜的股價最少還可以對映到現實一系列實體的產品和服務,要進行估價是很容易的
這些估價特性包括本益比 營收成長率 利潤率 周轉率 股淨比 自由現金流 等等一系列財務指標
但比特幣的價值完全是虛擬出來的,跟17世紀荷蘭鬱金香泡沫很類似
比特幣市值變大 中本聰持有那麼多财富 對普通老百姓不公平
中本聰是整個加密貨幣的原創者 持有5%的比特幣
如果你新創一間公司你會只拿5%的股權? 中本聰已經很佛心了
另外市值變大 代表更多的人接受比特幣 更多人接受代表一定是有一些優點
那只能說中本聰創造的東西很好讓大家買單 他值得擁有這些財富
對普通老百姓不公平 這個社會本來就不是公平
另外針對這句話
如果將來比特幣市值又變大,等於憑空轉移了晚加入者的財富(貧富差距更大)
我認同這句話 如果比特幣會變成主流 越慢加入損失越大
你看到一個趨勢 盡管不認同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持有一點比特幣
人都有看錯東西的時候 這樣做是保險 避免你真的看錯的時候 只會怪社會對你不公平 為什麼有比特幣的人這麼有錢
當然我也不否認這可能是鬱金香泡沫 但這也代表這是近300年來唯一次致富的大好機會
大家都知道鬱金香的故事 基本上只要不做最後一隻白老鼠就沒事
說那麼多只是覺得與其在那邊怨天尤人 不如努力為自己多增加一些財富
請問在20年前亞馬遜還沒有這些類似AWS等一堆龐大旗下體系的時候,就只還是一個.com的單純網址的時候,那時它受到的追捧不亞於現在的比特幣,結果差點不存於世,照你估值的標準,當初亞馬遜絕被你評估為泡沫。
再看你上面回應別人銀行價值創造比例的邏輯,更發現你嚴重的不當類比,如果所有體系都被假設性的即刻全面清算,那試問比特幣與銀行或任何公司的風險差別在哪裡? 而從你上面守恆定律到ABC三點以下的反藍處敘述,我疑問了?請問哪一個金融競價交易的不是這樣?還是你只參與過比特幣的買賣,而沒買過股票,期貨等等的東西,讓你以為只有比特幣是這樣一手接一手.
舉例,外匯存底是不是錢?是吧!使用上方不方便?怕是不太能動吧,那能代表什麼?看來是用於象徵經濟狀態或匯率等等因素的一個存在,而全部解匯會怎樣?
那外匯存底除了製造-貿易的來源,怕是更多結構是單純的"錢".完全是個單純的資金水庫,它的價值在哪裡,估值在哪裡,風險在哪裡
回到風險話題,如果樓主這種類比,有那個體系可以挺住清盤後的存在?
比特幣乙太等的上漲,並不是在反映它的價值在哪裡? 它只是在自己不斷運作試算,未來在全球金融中最終的位階與功用在哪裡?相信最終它的位階與定位會底定,那時它一定不會再暴漲暴跌,甚至可能跟一般貨幣一樣,一年只有不超過3%的波動.
還有樓主一直凸顯的,2%的人決定比特幣幾兆的漲幅, 真的建議樓主別再講這個,我真怕別人翻一堆數據跳出來回應樓主
而比特幣是虛擬的,不像黃金啊白銀可製造器物,高延展,高導電,抗腐蝕,有實實在在可使用有需求的“價值”(電子業生產需要黃金),所以bitcoin的價值是0(沒有如同大宗期貨如銅、棉花、大豆、石油般實用且有價值),有了他能幹嘛?當退燒大家不要了后,它的價格也會是 0
耗用能源就產生勞務價值?可能說這話的沒想清楚,大家開空調“耗電”,睡午覺爽那麼一下,睡覺流了那些口水,能產生一滴1000美元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