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金價最低曾跌到253.85美元 , 至今短短6年內 , 累積漲幅已高達3倍 , 在行情已不低的情勢下 , 為規避通膨而投資黃金的避險行為 , 本身是否就潛藏相當大的風險?
影響黃金的供需因素相當複雜
目前全球每年黃金產量約2600噸 , 但1998年各國中央銀行的官方總儲備量高達34000噸(預期目前與當時差異不大) , 約是13年的產量 , 卻是供給面的最大變數 , 況且 ,
近20年來全球戰爭風險大幅降低 , 各國官方釋出黃金的動作轉趨積極. 例如:黃金庫存量居全球第三位的IMF(國際貨幣基金) , 為了解決財務缺口 . 顧問小組近來建議最多出脫1290萬盎斯黃金 , 相當於400噸黃金(一噸 =32148盎斯) , 約年產量的15%.另外 ,
黃金每盎斯的生產成本約260美元左右 , 目前行情也遠高於成本 . 因此 , 黃金的供需因素變化相當複雜 , 且行情不容易預測 , 是投資黃金前應有的基本認識.
目前金價超高 , 只可順勢投機 , 不宜長期投資.
1979年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 . 在油價大漲所帶來的惡性通膨環境下 , 黃金期貨也隨之飆漲 . 從11月每盎斯不到400美元的價位 , 在短短兩個月內就飆到875美元(1980年1月), 但兩個月後的3月,卻又跌破500美元 . 事實上 ,
從1981年以後 , 金價幾乎都在500美元以下 , 而1989年之後 , 金價幾乎都低於400美元.
所以 , 就過去將近30年的歷史來看 , 政治風險或通膨壓力雖會帶動金價飆漲 , 但高價只是曇花一現 , 無法持久. 而相對於金價長期低於400美元的歷史現實 , 目前的金價其實極端偏高.
那麼在這麼高的價位長期投資以求保值, 避險.恐怕只會擴大風險.
而這次金價的漲勢雖較穩健 , 與1979-1980年的走勢不同 , 相對的 , 立即大崩盤的可能性也小了不少 , 但在行情超高之下 , 只宜中短線順勢投機 , 而一旦走勢轉弱 , 宜斷然了結 , 不能對長期有過度的期待 . 畢竟 ,
投資黃金無法"升息" , 若黃金在市場失寵 , 長期回檔幅度恐怕不可小覷 . 事實上 , 除了黃金是保值的工具外 , 股票也是保值的工具 , 且長期投資報酬率遠高於黃金 . 因此 . 為了保值 , 在金價超高的環境下 , 何必捨近求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