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弟以骨割大神來搜一下
先看這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7012202103
信用卡資料,自停卡之日起揭露五年,但是有強制停卡行為,且未清償則是揭露七年,不正常繳款資料自繳款截止日起揭露一年。
所以合理懷疑尊夫人”應該”、”可能”曾經遭強制停卡,所以雖然已繳清,但還是在聯徵中心留下了紀錄(正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再者,沒錯,中信給樓主的額度一路從5萬到25萬,但我想額度的調整應該是雙卡風暴前銀行主動調高的吧,因為以前銀行可以主動提高持卡人的額度,但自從卡奴事件後,主管機關已要求若銀行要提高持卡人的額度須取得持卡人的申請,自此再也沒看過銀行敢主動提高持卡人的額度了。(呵呵,女友沒有工作,以前辦的一家銀行普卡,一年也只刷不到三次,金額合計不超過一萬元,就莫名其妙的額度從5萬每年調整一次,最後到13.2萬,女友還很得意的說,嘿嘿,她是好客人,所以銀行每年幫她提高額度,我就跟她說好個屁,那是一間爛銀行,就好像我的新光三越普卡,以前額度也是一路從5萬提高到10多萬,後來我還主動打電話給台新客服,說我要調”低”信用卡額度,可是又從5萬給我悄悄地提高到8萬,終於雙卡風暴發生了,主管機關也終於做點事了,大家的信用卡額度不再莫名其妙的被提高了)
第三、核給樓主夫人附卡的風險在那裡
以前有一條就是,主附卡互負連帶清償責任,就是主卡沒還的,銀行可以跟附卡持卡人要,附卡沒還的,銀行可以跟主卡持卡人要,但後來聽說要修法,所以現況要麻煩有興趣的自己骨割一下,但還是提供一下聽說要修法的資料
http://www.wretch.cc/blog/pinkpink0910/13850546&page=18
所以到底風險在那裡,說實話,沒人知道,只有中信核卡人員知道。但小小一直以來認為沒有最好用的一張卡,只有適合自己的一張卡(我適合的你不一定適合)。反正現在銀行那麼多,大家還是多比較吧!!!中信不發卡,那就找別家吧!!
還有,隨著costco的火紅,發現大家很喜歡辦中信的costco卡,其實要去costco買東西不一定非辦中信的costco卡不可,你可以用現金,或是辦張美國運通卡,因為請仔細看costco卡申請書是說台灣地區唯一可用的visa卡,所以運通卡是可以的,將來說不定會出現master卡也不一定。而且中信costco卡的金幣只能每年9.10月在costco使用,如果那一年你不再辦costco的會員,或是中信與costco合約到期不再續(因為costco一進來台灣時是與當時的ICBC合發聯名卡的,後來才變中信的),那金幣就比巧克力金幣還不值了,至少我的運通卡一直都可以用,誰叫costco是米國的,哈哈!!
參考一下
imsharpli wrote:
每位客戶都是淺在風險...(恕刪)
看不懂您要表達的是甚麼?
如果把每個客戶都視為潛在的風險,
那生意會很難做,乾脆不要做生意了,
風險評估一定不是只看眼前的,(雖然事實證明中國信託評估風險看的是兩套標準的過去)
未來的風險沒人可以預測,
重點是規避風險的準則是甚麼?
總是有一套完整的配套吧!
如果中國信託他需要財力證明,要不動產證明,我都可以配合,
但是他完全沒提,直接回絕。
最有趣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有中國信託的一直打電話來推銷保險,信貸,信用卡靈活周轉金等等....
開頭第一句就是:X先生,您是我們長年以來的優良客戶....
真是讓我噴飯了!
我回說:你確定我是優良客戶嗎?從你們的做法看來顯然我不是優良客戶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