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的人民幣熱潮在首季重貶後明顯退燒,不過,3%年利率的人民幣高利定存專案並未絕跡,包括本土的公股行庫台企銀、合庫銀,以及外商系統的滙豐、渣打、花旗等銀行,都還有相關商品。
台企銀的專案活動期限較長,可到9月底,其餘四家銀行都是到本月底截止,投資人想要辦理只剩下約半個月時間。
外銀的定存專案天期採短打策略,條件限制上,也比過去熱潮期相對嚴格,滙豐、渣打都只針對該行的理財貴賓,一般散戶想申辦,只能找台企銀、花旗銀。
還有一個特點是,這幾家銀行一律都要求以新台幣或其他非人民幣的外幣資金,轉匯入或臨櫃結購,才能適用高利專案定存,這樣做,銀行也才有機會多少賺一點手續費收入。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4年7月15日 上午6:12
〔自由時報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青年創業家研發創新產品或初期創業,常面臨沒資金窘境,台北市產業發展局修正「台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訂出全國首創的創業補助金、額度最高一百萬元,同時提高研發補助額度,從原本的三百萬元提高為五百萬元,由市府當「金主」解決資金缺口,即使倒閉,補助經費也不必還!
不限創業形式 預計十月開放申請
產發局長黃啟瑞說,「創業計畫補助開全台首例,連中央都沒有」,每次最高可申請總經費五十%、以一百萬元為限,且不侷限任何形式的創業,經評審認定有可行性,就會予以同意補助。而這筆經費不需還,但制定「回饋機制」,若創業後大發利市,得回饋市府如捐款或輔導新創企業等,預計十月開放申請。
建品牌、拚研發 最高補助五百萬
此次修正案除了增訂創業補助最高一百萬元,還新增學校或財團法人辦理創新育成計畫補助最高三百萬元、品牌計畫建立補助最高五百萬元,另擴大研發補助金額,凡投資人從事技術開發、創新服務研發申請的資金,從三百萬提高至五百萬元。
產發局科長李昌輝說,品牌補助對象方面,如開設餐飲、文創、家具類等「既有」各行各業都是,鼓勵業者「走出去」,例如賣鳳梨酥出名的佳德糕餅、窗簾業者隆美窗簾、小籠包鼎泰豐等,若想到外縣市甚至國外拓點或跨業經營,都可提出申請。
產發局強調,市府的品牌計畫與經濟部以往推動的「品牌台灣」計畫不同,經濟部著重在「協助」角色,找一個品牌顧問公司幫忙業者診斷如何建立提升品牌形象,也沒補助經費。
研發補助的部分,李昌輝說,近年不少人反映研發補助經費偏低,據統計,台灣企業每年投入研發經費三千萬元,而市府補助不超過研發計畫總經費五十%、最高三百萬元,也就是研發計畫最高六百萬元,有一大段落差,因此提高額度。
李昌輝還說,研發補助目前除了中央辦理科技專案研發補助,在地方政府,僅北市府首創提供這項補助,由於條文原就有制訂且經市議會通過,現在已可申請。
加入好友
實支實付醫療險開放接受「副本」收據理賠7年來,遭到不少有心人士濫用,業界甚至有投保實支實付險「比股票還好賺」的說法。金管會將著手整頓,保險局規劃,實支實付保險將在1年後恢復舊制,將改回只能接受「正本」理賠。
台灣在2007年獨步全球,開放實支實付醫療險,可接受醫療院所「副本」收據理賠,但7年多來爭議不斷;尤其懂得「竅門」的保戶,抓住投保漏洞,經常在短期內,大量投保實支實付保單後立即出險,賺取理賠金,這種「投保報酬率」經常都是2位數,比買股票還賺。
保險業近期發生一件案例,一名女性投保人在6月中下旬,短期內密集向16家產、壽險公司,投保旅行平安險及實支實付傷害醫療險。7月初,她以在國內旅遊時「不慎拐傷腳」為由,出具醫療院所門診就診收據,向16家公司申請理賠;除了第1家公司是「正本」收據外,其他全都以「副本」申請理賠。
這名被保險人購買的保額非常低,多在數10萬到百萬元之間,每家公司理賠頂多2、3000元,很多保險公司認為是「小錢」,想都沒想就賠了,事後同業通報才發現,「有10多家公司中獎」,原來又是樁投保A錢案。
據了解,該案例總共保費支出3000多元,但16家公司若全數賠完,這名被保險人可獲賠約4.5萬元,投保報酬率高達15%。但這名保戶只是拐到腳,到醫院看門診1次,連醫院都沒有住,卻可能連續獲賠最高16次,關鍵就在於,實支實付保險目前可用「副本」理賠。保險局已決定將實支實付保險的理賠漏洞「堵起來」,以避免副本理賠繼續被不肖人士濫用。
但實支實付醫療險契約量極龐大,有公司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占比,已達全數醫療險的1/3;且近年醫療費用日益昂貴,許多業務員會鼓吹保戶要「加買」實支實付險,因此,實支實付醫療險相當普及。
保險局將給保險業1年時間因應,1年後,實支實付醫療險新保單,將只接受正本理賠;舊保單部分,不是立即停售,就是調降保費因應。
加入好友
出門旅遊前,你會向16家保險公司投保嗎?有名保戶在旅遊前,密集向16家產、壽險公司投保,這種做法,明顯異於常態,但保險業的「通報系統」卻沒有發現。
根據產、壽險公會規定,各公司所有新契約(壽險、意外險、醫療險、投資型保單等所有險種)收件及承保,都要通報到公會,方便同業查詢,有效契約(舊契約)也是不分保額須全面通報;互相通報前提,就是要事先發現;但事實證明,不管怎麼通報,還是有漏洞。
目前除各大機場的旅行平安險櫃檯,能做到「即時通報」之外,其他各項險種的通報,都有至少2到3個工作天的時間差。
此外,部分保險公司未落實新契約收件通報,尤其保戶若購買的保額低,很多公司都不以為意,但等到理賠時,看到同業的「理賠異常件通報」,才發現自己也中獎。
有產險業者建議,保險業應開發「即時通報應用程式」,讓各個銷售端、例如業務員或銀行保險經代下載使用,這樣銷售端在收件時,可先透過APP通報公司,總公司再抓緊時間趕緊通報同業,防堵通報漏洞。
加入好友
實支實付型保險,以「損害填補」為原則,是種「補償保險」。例如實支實付醫療險,就是填補被保險人因就醫所產生的醫療費用,保戶應出具醫療「收據正本」來申請理賠,由保險公司來「填補」這筆醫療花費。原則上,在這筆花費外,保險公司不應該再多付1塊錢。
實支實付型保險,在全球大多數保險市場,幾乎都只接受「正本」理賠,唯獨台灣可接受副本。
保險業者和保戶爭取,金管會保險局修改規定,自2007年起,實支實付型保單,原則上,仍只接受「正本」理賠;但若保戶在投保時,已告知保險公司(假設是A公司),已投保B公司的實支實付型保險,此時,若A保險公司未拒絕承保,A保險公司未來對同一保險事故,就要接受保戶提出「收據影本、抄本、謄本」等副本文件理賠。
這個「副本」巧門一開,保險業理賠實支實付保險金額大增,有大型壽險公司光是理賠實支實付型保險,每年理賠金額就以年增30%的高速度成長,讓業者吃不消。
目前實支實付型險種,有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及實支實付意外醫療險等。旅行平安險附加的海外醫療,也是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