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保費跟解約金
這兩項就可以算出IRR
再清楚不過
儲蓄險就是最簡單的
其他的預定利率,六年後保價金的增加率......
都是煙霧彈而已
一點都不重要
在IRR下,所有話術都無所遁形
親人都是這樣的
畢竟講實話,IRR看起來就跟定存差沒多少,吸引力不足,
你看22%~25%,聽起來就很威,
管他是20年還25年的總報酬率("20年" IRR~2%)
我推薦的保單,
台幣六年IRR >2%
當時還有三年期的儲蓄險
澳幣三年IRR=2.6% > 2.15%澳幣定存
我老婆還嫌贏定存贏太少,流動性也不足
以前買的高利活存儲蓄險
隨時解約利率都是1.55%,沒有流動性問題
要讓給她使用
都已經是隨時解約不損失本金與利息的活存了
她還是嫌解約還要填契變書
隔幾天才能入帳,不如定存方便 Orz
業務員用騙的2.25%,IRR比定存還要差
富利高昇有多慘,你也很清楚了
她都沒有任何怨言,只有減額繳清而已
我推薦的商品不知道比富利高昇好幾倍
怎樣都能嫌
只要看保費跟解約金
這兩項就可以算出IRR
再清楚不過..........
-------------------------------
正如AMD_Hammer大大說的,只要就解約金和保費的關係去計算irr即可,
不懂其中原理其實也不太要緊,
不過萬一不太會算irr怎麼辦?
其實可以從DM中看出一些東西,
通常DM中可以找到〝揭露事項〞這個表格,
表格中會有範例標明解約金和加計利息之應繳保費累積值的差異情形,
其中〝加計利息之應繳保費累積值〞就和你把錢存在定存很相近,
所以只要看解約金和加計利息之應繳保費累積值的比例(表格中會有)
就可大略判斷出來,
比如說以35歲男性,繳費6年期來說,保單經過10年後,上述的比例是100.53%,
也就是說經過10年後,這份保單的irr值會和你把錢放定存(依目前的利率)差不多,
那前10年就比定存差,
放越久,irr才會逐漸靠近預定利率2.25%
至於業務員嘛,通常業務員不太會跟客戶說清楚這些,
一方面不太好懂,另一方面,說清楚後可能客戶也不會保了。
AMD_Hammer wrote:
根本不用昏頭
只要看...(恕刪)
doris.8002 wrote:
是找的到,只是我得將...(恕刪)
在問那個找不到像樣儲蓄險的業務員,
一定是要處理掉的
私下處理就退傭到六年IRR=2%為止
自己算看看退多少,IRR可以到2%
(不求退很多,IRR 2%,雙方都公平)
私下搞不定,
就去把金管會煩死,
讓金管會搞得清楚該管理的方向
腦殘金管會把那些有利於保戶的
儲蓄險(三年以下就勝定存)都搞不見
市面上滿滿都是這種不良商品
富邦人壽自家也不少優秀的商品,理專/業務員卻都不會推薦,
甚至明明都跟我朋友講去買A商品了,
到了銀行一定喇半天B商品比A商品好,
B商品一算都是爛貨,A商品沒盧1hr買不到
業務員很可憐,只是保險公司的替死鬼
保險公司這樣寫,明顯就是要誤導保戶(金管會默許)
業務員也就順著保單條款講
IRR,內部報酬率,年化複利,不然年化單利也行
契約條款裡面絕對看不到這些名詞
一算出來就破功,騙不到一隻貓
不然跟我老婆一樣,就減額繳清認賠,
續期保費別再丟進無底洞
這是最不濟的方法,
至少煩一下金管會,
1人申訴,金管會不重視,
再去金管會的直屬主管機關行政院申訴
1萬人都去金管會/行政院申訴,金管會不得不重視
AMD_Hammer wrote:
根本不用昏頭只要看保...(恕刪)
MDRT77 wrote:
我看了你的說法感覺的...(恕刪)
保險公司跟業務員就是故意要
用滿期保價金的增加率誤導保戶這就是利率
不然怎麼不敢用IRR說明?(是不是精算師不會算IRR?)
保障多寡,不是買儲蓄險的人所在意
這張保單問題就出在IRR過低,IRR低,保障也低那更慘
富人重點在節遺產稅,IRR多少在其次
跟一般人在乎的根本不一樣
提富人怎麼愛買富利高昇,
一是無從證明,
二是富人從節稅的角度來看,跟一般人需求也不一樣
不敢用IRR說明,就是有問題
IRR算出來,想儲蓄?想節遺產稅?
自然看得清楚這張保單是否符合需求
去金管會申訴,
不成功再跟行政院申訴金管會
所有申訴管道都行不通
就上法院提告
別讓保險公司以為隨便都可以把保戶吃死死
讓金管會重視保險公司的詐欺行為
有保價金/解約金的保單皆需在
每一年末解約金後面一欄列出IRR (包含"負"利率的IRR)
並在該頁讓要保人簽名確認
這樣還有人上當的話,就不值得同情了
難道是瞎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