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請保險達人幫我檢視小孩的保單內容嗎?!

shopping123 wrote:
法規法條是給大鯨魚運...(恕刪)

不管買終身買定期都是要看條款跟法規阿…

你到底再講什麼-.-

硬著頭皮幫你媽保終身醫療只會有很高的機率出現理賠比你繳出去的保費還少,然後身故再領回少少的錢…那不叫保險

Elvis Chao wrote:
我在保經公司服務,可以搭配多家的優勢商品,不受單一公司商品的限制,組合低保費、高保障的規劃,有興趣一起討論,謝謝。


不太建議這樣為了搶業績而批評別人的規劃。
首先,你並不瞭解樓主的需求再哪。
終身險種本來就適合小孩子投保,
保費比較便宜,保障時間又長。
相對於定期險,
終身險繳20年保障終身,
等小孩成年,這張保單就當成他的成年禮也不錯。
而定期險要一直繳到75歲才保障到75歲,
如果從小就只規劃定期險,
那75歲以後的風險要怎麼辦?
難道等年紀大了再去規劃終身險嗎?
想想一個人是75歲以前花的醫療費比較高,
還是75歲以後花的醫療費比較高。

定期險是比較適合特定階段高保障需求的人,
比如剛成家,肩上責任重,擔心風險發生會影響整個家庭,
需要暫時拉高保障額度的情況下,
用定期險來規劃確實比較合適。
但是小朋友只用定期險來規劃根本沒有意義。

樓主這張保單基本上因為我並不清楚真正的需求在哪,
所以不多作評論,
但是我會建議實支實付的部份真的可以再拉高,
南山可以同時保兩張實支實付,只是投保時間要隔一年,理賠時可以兩張同時理賠。
(這是之前的規定,現在不知道有沒有改,可以問問你的業務)
vivian93 wrote:
不太建議這樣為了搶業...(恕刪)

用一半的保費規劃比原本高非常多的保障叫搶業績?

版主的需求在哪?保戶又真的懂有什麼需求?還是保險公司教育訓練出來的需求分析才叫需求?

那叫創造需求,不是保戶真正的需求!

承擔不起的風險卻自留叫保險?

5歲小孩去想75歲後的事?

對了,教教大家在花了三萬多保費不想再提高預算,怎麼提高實支實付?長照跟癌症花大錢的風險怎麼規劃進來?

然後你說的適合買的終身都是定額給付耶?花一堆錢然後賠不多…實支實付也終身嗎?

Elvis Chao wrote:
用一半的保費規劃比原本高非常多的保障叫搶業績?


所有的保險都經過精算,
你可以想想看為什麼定期險的保障高保費卻便宜。
保險不是只看額度,保障期間也是重點。
否則就買旅平險就好了。
十分之一的保費就可以有十倍的保障了。
不是嗎?


定期險之所以便宜,
就是因為把風險最高的時期(75歲以上)給除外掉了。
風險最高的時期不保,保費當然便宜。



Elvis Chao wrote:
承擔不起的風險卻自留叫保險?


有人承擔得起世界末日的風險嗎?
承擔不起為什麼保險公司不推出世界末日險?
很簡單,因為那不符合需求!
選擇風險自留不一定是因為承擔得起,
更大的可能是因為發生機率低與預算不夠。


Elvis Chao wrote:
5歲小孩去想75歲後的事?


會規畫終身險的本來就是會考慮未來風險的人。
誰說5歲小孩不該去想75歲後的事?


Elvis Chao wrote:
對了,教教大家在花了三萬多保費不想再提高預算,怎麼提高實支實付?


你這問題不就像花了五十塊吃炒米粉,不想提高預算,怎麼吃到陽春麵?
要提高保障,要嘛增加保費預算,要嘛降低現有保額,兩條路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在不提高預算的前提下,當然只好降低現有保額,
但是哪一部分的保額應該降低,就要視客戶的需求而定。
你都沒有了解客戶的需求在哪,
甚至連客戶的面都沒見過,
就能肯定終身險不適合客戶嗎?


Elvis Chao wrote:
然後你說的適合買的終身都是定額給付耶?花一堆錢然後賠不多…實支實付也終身嗎?


定額給付不是給付嗎?
看不起定額給付?
我之前尿道結石去震波碎石住院三天,
自負額大約三千多,
定額給付反而比實支實付賠的多。

實支實付是定期的,
所以75歲以後生病就不看醫生了嗎?

Elvis Chao wrote:
保費貴理賠又受到侷...(恕刪)


保費貴理賠又受到侷限,然後又推薦客戶買...我是客戶的話我都被你搞複雜了@@
---->
這樣好了 我簡單說 每位被保人規劃保險的狀況都不同 包括 年齡 體況 對保險的認知 保費預算等都不盡相同
這相信您也認同對吧^^
以樓主目前的狀況,被保人是樓主的小孩 請問為何保險業界在推銷醫療險商品給客戶時都會強調一點"越年輕越早買越好"
這出發點是甚麼? 不就是醫療險會隨著被保人年齡 體況差異而保費大相逕庭嗎?
而小孩跟成人;為何我說小孩可以斟酌考量規劃終身醫療險 而成人不適合的點,您明白嗎?
相信您若清楚 就會知道我說的 但很明顯地您不明白 再者我都只是建議客戶 沒有強迫推薦
可你似乎只聚焦在只要看到是終身醫療險就是不好 就是差 沒保障效益 又高保費
那請問你知道為何終身醫療險 現在對多數的業務來說都不推薦的主因 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現在的終身醫療險跟20年的終身醫療險 請問醫療環境的時空背景及醫療技術是一樣的嗎?
照你的邏輯 那豈不是買終身醫療險的客戶都是錯誤的嗎? 這似乎過度偏頗自我解讀了
小弟對自己的客戶 講法通通一致 我的客戶都能理解 你身為業界的保經業務居然說你被弄複雜不懂了^^"


原因不就是因為在保險公司只能規畫一家,保險業的資訊落差很大,對客戶對業務來說都是

如果你已知道有更好的選擇,那更應該推薦給客戶,推薦客戶好的商品而不是為了業績~

為了提升保戶對保險業的觀感一起努力你說對吧^^
----->
我很認同您說的,所以我不會跟客戶說在某某家保險公司買就夠了 終身無虞 因為如同你說的這不可能
但是我也不會說 那跟某某保經代買 由於他們可以搭配多家商品組合 保證會更好 這種話我也說不出來 因為也不可能
保險 任何人買都一樣 絕對不可能買到全險 因為客戶的預算都是有限的
現在客戶能獲得保險的資訊確實很多元,包括 電視新聞 網路 業務 銀行甚至證券業也都有 但是資訊多元也代表可能
客戶得到的訊息是錯誤的 是被以訛傳訛的 因此資訊多元化是兩面刃
的確 我身在業界 我得到的資訊確實比客戶更多更為正確 但是這不代表我認同你以下說的:
如果你已知道有更好的選擇,那更應該推薦給客戶,推薦客戶好的商品而不是為了業績
因為商品好不好 不是我說 而是客戶覺得好 那才是正確的 我們身為業務不應該主觀的影響客戶的決定 反而是該客觀的去
提供專業建議給客戶引導客戶往正確的方向思考才對


我不是到保經公司才批評保險公司的喔~不好就是不好,大部分都在洗腦,所以有帶新人的主管大概都很怕新人跟我聊天XD

還有透過保經公司的業務,理賠是統一窗口辦理,不用跑很多家,也不是每次理賠各家都要申請的

就是能對客戶的理賠負責才敢給建議,如果今天花了一堆保費,然後承擔不起的大風險都自留,客戶知道後還比業務緊張呢...

風險一直都存在,知道不知道而已,今天買保險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的,還錯還會造成更多的問題,比沒買還慘!

真的有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嗎??有保險需求的人承擔不起的風險應該是一樣的吧?

大多只有壽險的身故保障額度不同而已
----->
或許保險公司的教育訓練各自不同,但是你去到保經公司前你待的是南山保險,既然你都認為保險公司都在洗腦 那你應該是頂多
待完一週的訓練就離職了對嗎? 倘若不是,那你這樣批評保險公司的立場何在? 但反之 或許你批評的有道理
且你也說到你不是到保經公司才批評保險公司的,可是你賣的卻是各家保險公司的商品不是嗎?^^"
那既然你這麼不爽保險公司 那你為何還要賣? @@"


再者 你所謂的洗腦是指甚麼? 要客戶買終身險這點嗎?

或許保經代有理賠的統一窗口負責 這您比我清楚 但是小弟沒聽過客戶要保險公司理賠卻不用跟保險公司申請的,試問你不提出
理賠申請,保險公司如何知道客戶要申請理賠的項目為何?

對客戶理賠負責---------> 我真心佩服您的這麼自信 那如果今天你的自信客戶相信了,可是狀況發生時公司不理賠 請問你怎麼
面對客戶?

當然你說的對 我若是客戶我也不想花大筆保費 可是風險還得自留 那我買保險幹嘛= =
可是我也說過了 每位客戶預算都是有限的 可是潛在的醫療 意外等風險是我們無法掌握跟計算到的 就像八仙塵爆 誰預料的到?

風險確實都存在 知道不知道~~~~這句話似乎不正確 因為
沒有人能知道風險何時發生及風險造成的衝擊有多大 不是有句話嗎?誰知道[明天跟意外 哪個先到]對吧?

買保險更不是解決問題 保險的定義是風險轉嫁 也就是將風險造成的傷害及經濟沉重負擔藉由轉嫁給保險公司將衝擊降低到最小
難道買了保險 就不會生病? 不會出意外? 不會死亡?


倘若每個人要買保險的狀況都一樣 那請問還要業務提供建議幹嘛?
當然不一樣呀 客戶的年齡 體況 職業 薪水會一樣嗎?
當然每個人碰到風險的機率是均等的 但不能就這樣解讀每個人買保險的狀況也就一樣吧^^"

vivian93 wrote:
不太建議這樣為了搶...(恕刪)


Vivian壇友的論述真的讓小弟不得不給個讚
真的很中肯中立
小弟雖也是業界業務 亦有從Vivian壇友的許多留言回覆中學習到不少

vivian93 wrote:
所有的保險都經過精...(恕刪)


Elvis Chao wrote:
用一半的保費規劃比原本高非常多的保障叫搶業績?


所有的保險都經過精算,
你可以想想看為什麼定期險的保障高保費卻便宜。
保險不是只看額度,保障期間也是重點。
否則就買旅平險就好了。
十分之一的保費就可以有十倍的保障了。
不是嗎?


定期險之所以便宜,
就是因為把風險最高的時期(75歲以上)給除外掉了。
風險最高的時期不保,保費當然便宜。
------>
小弟也認同Vivian壇友的論點 買保險不能只就保費便宜這個點而已
保費便宜是每個客戶都希望的 這是絕對的 包括我也是
可是如同Vivian壇友說的 保障內容 跟保障其間也應該一併考量進去才對


Elvis Chao wrote:
承擔不起的風險卻自留叫保險?


有人承擔得起世界末日的風險嗎?
承擔不起為什麼保險公司不推出世界末日險?
很簡單,因為那不符合需求!
選擇風險自留不一定是因為承擔得起,
更大的可能是因為發生機率低與預算不夠。


Elvis Chao wrote:
5歲小孩去想75歲後的事?


會規畫終身險的本來就是會考慮未來風險的人。
誰說5歲小孩不該去想75歲後的事?
----->
老實說 這句話真的講得太果斷了 我是客戶我會很反感
你不會想 不代表每個客戶都得跟你一樣都不會想
這句話太主觀意識了

Elvis Chao wrote:
對了,教教大家在花了三萬多保費不想再提高預算,怎麼提高實支實付?


你這問題不就像花了五十塊吃炒米粉,不想提高預算,怎麼吃到陽春麵?
要提高保障,要嘛增加保費預算,要嘛降低現有保額,兩條路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在不提高預算的前提下,當然只好降低現有保額,
但是哪一部分的保額應該降低,就要視客戶的需求而定。
你都沒有了解客戶的需求在哪,
甚至連客戶的面都沒見過,
就能肯定終身險不適合客戶嗎?
------>
這句話真的聽了 讓人很不舒服= =
就是因為預算有限才在苦惱 何嘗不知道提高預算就可以解決 真這麼簡單那找你這業務幹嘛?
討論了半天就是一句話"提高預算" 那真的會很想叫他離開
且Vivian壇友說的很正確
哪部分的保額要調降 哪個部分要拉高 都得視客戶需求及保費上取得平衡 然後去客觀建議客戶後 讓客戶做決定
而不是主觀的以自己的論點去教唆客戶該如何如何


Elvis Chao wrote:
然後你說的適合買的終身都是定額給付耶?花一堆錢然後賠不多…實支實付也終身嗎?


定額給付不是給付嗎?
看不起定額給付?
我之前尿道結石去震波碎石住院三天,
自負額大約三千多,
定額給付反而比實支實付賠的多。

實支實付是定期的,
所以75歲以後生病就不看醫生了嗎?
------>
不管是定額給付或是實支實付都有其各自保障效益
說得太過主觀 真的太偏頗了
沒有不好的保單,只有適不適合妳們的保單,或許妳不清楚自己到底保了什麼樣的保險,才會看到別人討論不需要保終身,因而動搖⋯
這是我們家的保單,我個人覺得,如果保費對你們來說不是太大的負擔,不用更換保險公司(更換了又是重新購買),只要做些許微調即可。

看了這麼多業務給妳的建議相信妳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最後還是建議妳先瞭解妳購買的保單內容,再決定是否需要調整。
光一句旅平險比意外險便宜就該打屁股了………一樣是定期的消費險,旅平險買一年的保費比較意外險便宜?

保險是個好東西,我就是很喜歡保險才去瞭解更多,但保險公司是要營利的,如果保險公司的教育訓練對,為何這麼多人討厭保險?為何保費滲透率全世界第一,保額卻低的可憐?這問題出在哪?

觀念正確很重要,當然很主觀阿,我當然也知道順著客戶的意賣他想要的最容易…而且客戶還會覺得業務很專業,溝通起來很舒服呢…

問題是專業的從業人員不就是要能教育客戶嗎?

我在前東家待很久呢…都換證了,為何不能批評自己公司?不然都跟客戶說公司好棒棒,所有產品都好棒棒嗎?這不是洗腦什麼才叫洗腦…

保險是拿來轉嫁承擔不起的風險,手術險賠體外震波當然比實支高,因為沒花什麼錢,有沒有算過手術險總共繳了多少錢?又能賠多少錢?只能轉嫁這麼少的風險沒買也不會怎樣的…
樓上諸位大大說的其實都有道理,小弟也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基本上我是屬於定期派,只有殘扶的部分才會考慮終身,因為目前定期殘扶給付年限偏短,

考慮到餘命的關係所以會考慮用終身型作保障,甚至會採用一次給付型的殘廢險來取代,保額拉高即可,

其他醫療險我會偏向用定期,如果有看過國外的保險,就會發現他們每個人買的醫療額度都一樣,

因為每個人因為健康狀況而產生的醫療支出都是可以"合理估計"且"不會因人而異",

唯一的差別在於可負擔能力不同而有自負額的設計,影響保費的高低,

在台灣因為有健保,所以客戶有所謂選擇性,保或不保,額度高低等等,

所以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常用的醫療相關保險:

A.重大疾(傷)病or防癌:

每個人遇到這樣的狀況都渴望獲得好的治療,而且花費普遍都不便宜,

因此保額都會盡可能拉高,如此一來容易造成保費過高的情形,排擠掉其他資金的運用

B.實支實付:

以目前市面上商品來說,因為有健保的關係,所以設計出來的保額跟保費普遍不高,

但購買這個險種無非是為了獲取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避免高品質的醫療過度侵蝕資產,

這類的險種還沒有推出終身型的版本,因為理賠無法合理估計

其他略.....

--------------------------------------------------------------

由於未來的醫療環境無法預測,但可以推想的是醫療科技不斷進步,

住院的天數勢必越來越少,這件事情已經在發生,所以購買住院給付型的醫療效益偏低,

即便小朋友購買比較便宜,但不如將這筆資金好好存起來,把自己承受風險能力提高,

老了也可以當退休金,另一方面,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爸,會希望他們長大後自己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學著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未來,做好自己的風險管理,不要仰賴父母幫她作好的規劃,

在保險方面,我認為沒有什麼險種可以COVER一輩子的風險,所以盡可能減少保費支出,

一方面認真學投資來築起自己的防火牆

回歸到樓主身上,保險是必須全家一同檢視的,如果家庭保費佔收入比過高,

那麼就必須去蕪存菁,哪怕必須砍掉一些已經買了的保險,因為如果不砍,

影響的就是未來退休,以及保險無法轉嫁的風險,當然如果家庭富裕,有一些基本的保障也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定期的好或不好,應該是看樓主自己本身負擔的能力,以及保額是否充足的情況而定

透過合理的計算,規劃出足夠的保額,存下足夠的資金FOR未來的財務目標,

這才是比較完整的財務規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